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0-11-24张添麒
张添麒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浙江 杭州 300000)
1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大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仍然是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体育教学的内容仍为简单的游戏活动、小组活动或者自由活动,缺少必要的体育专业理论的教学和体育精神的培养。而事实上,体育课程一直被当作教育学习中的一门“附着课”,是小学生眼中的“放松课”。传统的体育教学没有太多理论性的教学内容,甚至一部分学校一旦临近或进入考试复习阶段,其他文化课的任课教师就会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为由与体育教师私下商量,将体育课的时间用来补习文化课,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价值实现。
1.2 缺乏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
新课改的推进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视,而丰富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精神更深层次的认识仍然是当前我国小学课堂要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小学体育教学应有基本的体育知识理论讲解和实践性示范体育动作教学,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的专注度相对较低,会对枯燥的基础理论缺乏耐心,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很少对小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1.3 现代教育信息设备缺乏
据有关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目前没能给体育教学提供配备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专门体育场馆。这就使得在教师在体育实践课的过程中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普遍不高,在实际操作中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就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中的有效运用。
2 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2.1 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基础体育知识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多为实践内容,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少之又少,甚至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中没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全面地了解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观看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比赛,能激发小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自主进行探讨,提高小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了解,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
2.2 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体育教学要确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辅助小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大多进行自由活动,即使有小学体育教师组织集体活动,也未必能使全部的小学生都乐意参与其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容易调动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目前,网络普及率不断增高,很多小学生也已经具备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能力,也有部分小学生对网络产生了好奇心。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让小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要时刻对小学生进行教育,避免网络成瘾。
2.3 助力小学生攻破体育学习中的重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播放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功能,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容易被小学生接受。让小学生通过听声音、看图像进行学习,能使其学习更加轻松,更容易领悟到体育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探究欲望,突破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例如,“蹲踞式跳远”在小学体育学习中就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要求教师将动作进行演示并逐一讲解每个动作的特点及技术要领,通过教师的示范小学生要跟着模仿学习。其中,跳远动作看似简单,但是从摆臂到跳出再到落地所用时间极短,很多小学生无法看清楚全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将动作放慢,则会让小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动作,从而更好地领悟动作要领。
3 小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我国今后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分析引导。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体育课程的进行,没有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必须定期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相关体育教育理论的培训,不断学习,及时更新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理念。小学体育教师要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教学,勇于实践,不断适应信息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大趋势,不可因噎废食。
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小学生年龄层做好全方位的分析,了解和分析不同年龄的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以及生理、心理的不同需求,选取适合小学生的课堂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产生有效引导。例如,在预习时间里,教师可让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查询有关资料,观看世界杯、奥运会比赛的视频,注意学习其中的动作和专业用语,将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在开展羽毛球比赛前,教师可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小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并能与教师进行简单有效的互动,将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建立班级交流微信群等方式,与小学生经常交流,这样小学生有问题或疑惑时随时都可以请教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对小学生体育学习能动性进行引导,是目前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3.2 建立、健全信息技术设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作为目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开展信息化教学课堂的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完善是开展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并没有信息技术的配置,政府应重视这些地区的技术设施配置,做出适当的改革,加强对偏远地区体育课程信息化的重视,同时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偏远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互联网资源共享的方式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偏远地区的小学生接受更广泛的知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在较为发达的地区,更应主动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信息技术设施,实现传统课堂向信息化课堂的转变。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被动问题,可借助多媒体制作富有趣味、能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课件,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获取经验。教师可引导小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制作自己喜欢内容的课件,并在体育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与互动。
3.3 加强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通过多媒体信息化的方式展现所要学习的课堂知识,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际教学操作的过程中,要对每一次课堂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归纳,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反映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小学生的反应,加强对信息技术优势的挖掘与利用,借助图像、影像、音乐等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要进行良好的教学反馈,只有产生了教学反馈,体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够保证有所提高。首先,学校需要调查在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后,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和负担是否得到了减轻;其次,教师要定时对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检测与记录,建立起每个小学生专有的健康档案,并及时分析和反馈;最后,定期开展体育知识宣讲主题班会,让小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讨论,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4 结 语
体育教学对当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不仅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而且还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对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给小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可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生动、声像同步的教学环境,使小学生在接受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体育教学的奇妙,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小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另外,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授课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教学理念也能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