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0-11-24胡晓军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胡晓军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和体育实践性。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增强国民体质、培养体育人才、传播体育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1 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教学观念束缚

教学观念也称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即在体育教学中片面强调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侧重通过高负荷、“填鸭式”的体育训练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而忽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升。倘若高校体育教学长期存在“重实践轻理论”与“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势必无法充分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

1.2 教学目标狭隘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将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与竞技水平作为教学目标。当然,这对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利于高校体育教师挖掘与培养体育人才。然而,对于身体素质一般、运动能力弱的大学生而言,倘若教师依然选用同一教学目标,无疑会给此类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考虑体育的健身价值,而忽略了体育的健心价值与德育价值,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价值的发挥。

1.3 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

体育教材、教案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纵观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教案,主要存在内容老套、生硬等问题,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主要有2个目的:一是增强体质,二是放松身心。倘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老套、生硬,缺乏吸引力,就无法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也就不会在体育运动上投入时间与精力,势必影响大学生的综合发展,阻碍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1.4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手段与措施。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大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多样、现代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等都要求体育教学方法应当多样、有针对性。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经验的束缚,依然偏重讲授法、示范法等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5 课外体育活动种类匮乏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很多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以体育竞赛为主,竞赛性强,趣味性低,且参加对象都是体育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这就造成课外体育活动成为了一部分人的活动,无法体现体育教学全面育人的价值,阻碍了体育教学延伸价值的真正体现。

2 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2.1 树立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体育教学观

大学生是民族振兴与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任。体育教师应深刻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以政府出台的各项高校体育教学政策为依据,树立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体育教学观。就目前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的教学观包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立德树人”等。其中,“健康第一”教学观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凸显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要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合理开展教学;要多关注肥胖、瘦弱及存在驼背、斜肩等问题的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防止大学生在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等等。“终身体育”教学观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更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立德树人”教学观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凸显体育运动的德育价值,要以社会对大学生品德素质需求为依据加强体育德育工作。

2.2 根据大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质量。从宏观角度来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品德素质”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从微观角度来讲,“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挖掘、培养体育人才”应当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本校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做到“简、实、准”。其中,“简”是指教学目标不能繁多,对教学关键工作制定目标即可;“实”是指教学目标要科学、严谨,不能虚幻、缥缈,难以实现;“准”是指教学目标要精细,尽量用量化字眼,不能模棱两可,引起歧义。

2.3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吸引力

高校体育教师要定期通过课堂提问、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大学生希望了解与学习的体育知识。高校体育教师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当前体育教学内容的看法与建议。在全面搜集学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积极开发适应本校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校本体育教材与相关教案。就目前来看,冰雪运动、定向运动、电子竞技运动等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但只有少数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涉及相关内容。对此,高校应在充分考虑自身体育教学软硬件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地围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主动性。

2.4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讲授法、示范法为主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至关重要。高校体育教师要将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就目前来讲,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比赛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能对大学生的思维与技能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些教学方法都非常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并显著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对此,高校体育教师也应积极借助这些科学技术的力量创新教学方法,如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

2.5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在课堂体育教学之外,高校体育教师也应组织一些趣味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提高大学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强调竞技性的体育竞赛相比,趣味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利于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时,高校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师还要跳出“课外体育活动就是体育运动”的怪圈,以“体育运动+”的思路组织新颖的课外体育活动,如体育摄影展览、体育运动服设计、体育名人访谈等。

3 结 语

现行的应试教育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探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