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体育理论”到“体育人文社会学”①
——对学科分化与整合的思考

2020-11-24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社会学社会科学人文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根据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历程来看,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体育院校的体育课程便有一门为“体育理论”,发展至今,已经由“体育理论”发展成为“体育人文社会学”,这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场巨大变革,也是我国不断推行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及有关体育学科的分化与整合问题,本文主要详细论述了从“体育理论”到“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科的分化与整合问题。

1 “体育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在我国,最早的“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以“体育理论”的形式出现的,这也是体育院校发展过程中唯一有关社会学科方面的课程。而“体育理论”这个名称则是当时苏联对“体育教育理论”的简称。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的时代仍旧保留了自然经济文化特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派生了适应当时历史条件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而我国是20世纪50年代,以北京体育学院的钟师统院长为首创办了《体育理论》这本教材,这是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进步。由于当时我国的印刷条件较差,再加上纸张质量不高,人们将这本书成为“灰皮书”[1]。

在《体育理论》这本书中,全书共有两个文化承接点,第一个文化承接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解放前体育研究工作的批判,一部分是对当时西方体育文化的诠释与推介。第二个承接点为苏联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窠臼,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与苏联保持了十分相似的经济、政治、体育体制。

结合20世纪60年代的体育学科来看,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体育实践,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都无法支撑其成为信息充沛、科研到位的学科,那个年代的体育理论较差,因此直到发展到今天,仍旧不能判别《体育理论》到底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还是启蒙性课程。

2 从“体育理论”到“体育人文社会学”

根据我国体育理论的发展来看,该理论好像是20世纪80年代瞬间解体的。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打破了《体育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第一个分离出去的是运动训练学,进而学校体育将《体育理论》中的体育教学代替,《体育理论》恢复到了理论本原。紧接着群众体育学也从《体育理论》中分离出来,随后发展为社会体育学,这一理论的践行代表便是全民健身运动。《体育理论》中剩余的部分,能够与体育产生共性的便是体育概论,体育概论中论述了有关体育的概念、制度、手段等内容,是体育学科的启蒙课程内容[2]。

体育学经过多年的发展最终成为了我国一级学科,正式的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1997年,我国在体育学科下设立了运动人体科学、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4个二级学科,这标志着人文社会学确立了其在体育学科中的地位。

具体而言,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一般情况下,这门学科中包含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及法学等内容。所谓的人文科学指的是以人的精神世界、内心活动客观表达的辩证传统、文化传统的学科体系。这门学科是以研究人生存价值及生存意义的学科,主要内容包含史学、文学及哲学等内容。

而体育人文社会学主要指代的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扩大学术容量产生的裂变,是在体育人文概念下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这也是当前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现象将会推动我国体育运动不断发展[3]。

3 对学科分化与整合的思考

从古至今,体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沿着两条逻辑线在不断发展。一条逻辑线是体育实践,包含各种多彩多姿的娱乐健身活动、经济运动及体育教育等,一系列以体育活动为主的社会政治活动及以体育运动为产业的经济活动。第二条逻辑线是理论线索,此部分主要探究了有关人体运动的心理科学、运动科学、认为社会科学中的种种规律,两条线之间相互交错、相互影响。

3.1 学科分化与整合端正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导向

众所周知,针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改革是整个社会前进的主题曲,四十余年来,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各大事件无疑不被冠上改革的印记,中国体育在此过程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改革之初,我国全年的体育经费不足5亿元,在改革之后的今天,数以万亿的资金在我国体育领域不断流动,并且有关体育资金已经从单一的政府投入转变为多元化的投入,涉及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4]。

社会的不断变革为体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际遇,使得我国体育朝向复杂化、扩大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社会科学的协助,当前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休闲体育时代的到来,都需要人文社会学科提供前提性的研究。在体育改革活动中,改革成功的部分需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做支撑,失败的部分也需要该学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做出相关评述。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等概念的不断明确,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的整体面貌中,这一现象在我国经济体育领域方面尤为突出。人文社会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涉及了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终极目标,这一现象是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

3.2 学科分化与整合扩展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

在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被称为新兴学科,此门课程在国外拥有着较为久远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引进此概念,这些概念的引入,拉近了我国与海外的距离,为体育课程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阔了人们的思路,使得我国拥有了更多与世界对话的可能[5]。

3.3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碎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上的枷锁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体育界中存在多种思想禁区,一旦讨论到有关体育运动的经济活动,便会被扣上资本主义体育的特征,一旦谈论国际奥委会便会说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俱乐部,谁如果说国外的优点,便是忘本,这些陈旧的思想导致我国体育学科难以发展。当思想大门打开的那一刻,体育学科承受住了各方面的压力,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做出了大量正本清源的工作,为我国体育改革活动清扫了前进的道路[6]。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中国体育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体育学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学科的整合与分化,端正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导向,扩展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体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此门课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学社会科学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意外遇见社会学
意外遇见社会学
人文社科
意外遇见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