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之策略分析
2020-11-24张荣超
张荣超
(河北省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河北 迁安 064400)
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其中阅读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研讨内容,搞好阅读教学对我们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严格、更高素养的考验,我们在组织语文课程实施中要改革和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文知识的认知和运用上,在狠抓核心课程要点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思考习惯的训练,促进小学生的感知技巧和内涵发展上。因此,在对教材处理的环节上,怎样综合提升文学价值和内涵水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小学生终身阅读思考的意识和行为,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教学真实感受详述综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各种好策略、好经验。
1.丰富课外资源,积淀文学信息
新时期,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每单元课程中的辅助阅读材料,利用课外同类阅读资源辅助课程阅读,让小学生学会同类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在丰富学生的文本视野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以此来积淀学生的文学信息和文化素养。比如,在讲完部编版《少年闰土》一课后,教师例举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去阅读鲁迅的典型文章《故乡》,此文通过对主人公二十几年的具体事情描述,使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写《少年闰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将两篇文章进行结合阅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深刻感知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小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同类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学习和阅读,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作者的写作特色,还很好的助力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小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心灵互动,还可以加深对作品细节的研读和理解,从中吸取写作精华,从而积淀文学信息。
2.抓住生活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谈到写作肯定离不开生活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善于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从生活中的人文情感及自然景观入手,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描写美的手法和技巧,写出自己的文学特色,为写作教学积淀素养。比如,在讲部编版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课文先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在上学途中和进入校园后的情景,接着又写了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课后游戏的情景,最后用简短的语言结束全文,抒发了作者因学校而的自豪和对学校赞美之情感,点明了文章学的校美这一主题。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让小学生真实感受到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各民族小朋友生活的都很幸福和快乐,各民族间非常的团结友爱,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课文学习时要注重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文章的逻辑性,在课文欣赏中学习写作技巧。课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全面拓展学习,让学生们留意自己的日常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甚至上下学路上的一草一木,去感受身边的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把每天的课余生活和情感都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记录,也可以用表格记录,无形之中就锻炼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小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生活素材。
3.挖掘文本价值,提升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课程核心要点进行课堂教学,挖掘课文的内在价值,通过文章本身让学生掌握作者的用意,感知文本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从内心走进课程、走进作者、走进文化中,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综合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语文教师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自觉感知作者生动的语言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方法。如在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作者这里用“抽出”一词就特别的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春天万物萌生,树木新枝生长的现象,还写出了生长的气势,非常的快,用的得很贴切,而如果换成“长出”“出现了”就显得语义有些苍白没有活力,没有了春天树木吐新枝的意境和生机。又如,在描写小鹿在溪边的形态时,用“散步”、“欣赏”两个用来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来描写小鹿,将之拟人化显得十分可爱诱人。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文章本身出发,挖掘文章语句中蕴含的精华,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感受语文的本真。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落实核心教育和新教育思想的基准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实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上的活跃度和主体时间比例,使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学习感知的乐园,确保大幅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行为能力和文学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