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武术文化传承思考
2020-11-24战东京山东农业大学
战东京 山东农业大学
在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立信对文化认同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恰当地解释了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史。在我国,文化对当地有着强烈的影响,另外,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认同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不足。但是,武术却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外来文化为主导的现象更是不计其数。尽管它们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但它们还是占据很大的比重。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它是一个比较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文化。但是近几年来,受国外体育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武术发展缓慢的尴尬局面。
一、继承和发扬武术的必要性
(一)全球人类发展的需要
个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发展的各个层面,也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非片面的发展。人类是物质社会和精神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是文化历史塑造的中心实践者,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是文化自信的“代言人”。武术教育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体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武术教育传承能满足大众发展的需要,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
(二)民族文化传承需求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造的带有民族烙印的文化。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是社会主义繁荣的一瞥,也是一个必然选择。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文化自觉意识的建设,让中国以更加冷静、自信、骄傲的姿态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国本土体育文化的地位造成了压力,一些西方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中国青年群体的追捧,成为中国体育的代表。体育运动的边缘化使民族文化不能在教育中传播,从而丧失主导地位。武术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功夫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通过武术训练达到民族文化教育的目的。
练习中国武术,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实践文化,保存其精华,完善文化教育,在武术教育遗产中丰富文化内涵,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可见,学校可以通过武术技法的传承,以及搏击礼仪等,向人们传达民族文化的内涵。因此,传承能否满足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对文化自觉的建构具有直接的影响。
(三)弘扬民族精神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积极、卓越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有赖于民族的自信。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的进步,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作用,历代都通过接受武术训练,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加强对武术的传承能更好的弘扬民族精神。
二、时代背景下武术文化认同的思想建构
(一)当代武术文化
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的演变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冲突的故事,这些历史冲突主要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广泛接触。西方人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由“外来”文化向“主导”文化发展。伴随着近代中国国力的弱化和洋文化的逐步兴起,人们的文化心态发生了动摇。改变后,他们对文化自卑的思维方式变得很深,这一点在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中尤为明显。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采取完全西化甚至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明显的原则,绝不是科学合理的文化观点。企业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构成的高度西化是必然的。为了符合西方体育文化的模式和奥运比赛的标准,传统武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武术正在打破传统武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固有观念。
武术是民族与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晶,它不仅存在于思维、创造的幻象中,还存在于人们对自己文化建构过程中的认识与认知之中。民族文化的情感支撑在于本土文化的精神内化、思想与意图的交互作用、意图与行为的互动。此外,武术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是外来文化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精华。
(二)文化认同对当代武术文化思想建构的意义
同一性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首次提出的术语,他认为身份是个体或群体情感和心理趋同的过程。认识论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存在,并对身份定位进行了分析。在20世纪,文化认同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爱立信的重要理论贡献。其目的是分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归属感和文化意识问题,并将其转移到社会和政治领域。其它方面的研究也很有用。“文化认同是指长期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人,其核心是对基本社会价值的认同,是这个社区所蕴涵的精神纽带,是社区文化延续的精神基础……”,应当指出,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文化有了归属感,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和更新了自身文化心理占有过程。文化认同包括社会价值认同、思想认同、个性化认同、艺术认同等等。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认同的理论阐释,对于思想认同的建构应具有明确的认识和一定的知识框架。
武艺是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强烈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信仰与文化的思想取向,呼应了武术文化的传统思想。文化媒介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维度与中国民族思想范式是十分一致的。作为一种体育实践形式,中国武术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智慧结晶,其广泛而深刻的理论技术体系显示了中华民族在体育文化领域中独特的创造性和卓越性。具有激发民族精神的自身意识形态维度的潜能,是中华民族唯一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
抱拳法是武术礼仪文化的一种,也可作为武术行为的代名词。在第一道德中,互相谦卑是至关重要的。抱拳礼是武术礼仪动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文化之一。手持礼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标志,更是一种丰富的精神内涵。同中国的外貌一样,又称“标牌国度”,也符合武术文化的习惯和心态。「行风、钟声」是武术家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更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对于确立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十分有益。
武术的艺术性不是现在才出现,而是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脉络。如今,其表现形式更加清晰明了。在当今的社会里。一切范式都充满了武术的艺术背景。从人们的审美意识、符号和艺术活动来看,当今武术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武侠题材的影视剧、武打题材的影视剧和竞技武术题材。现代武侠影视是一种以表演武侠人物或事件为主,注重武侠精神的现代影视和影视产品。将武术与艺术有机地结合,使武术精神和魅力艺术相得益彰,满足人们的艺术诉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以中国功夫为主要元素的一种武术形式。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艺术与武术相结合,演绎出一场极具观赏性的视听盛宴;而武术套路是在西方体育思想对现代武术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演变的。他的动作干练,敏捷,细腻,优美。进入奥运以后,为了适应武术时代的需要,还需要结合音乐,增加人们的收听乐趣,丰富武术的欣赏和艺术表现。武术艺术设计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审美需求,是艺术身份建构的内涵指南。
三、结语
“人类文明总是一代代积累和传承的结果。传承作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补充了文化的纵向继承和横向扩展。”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当代武术遭遇艰难的挑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了解武术文化的前提,传承武术。文化认同是武术文化转化的必要过程,而“文化意识”则是认识武术文化传承与演进的内在诉求。武术文化传承要在新的世界大放异彩,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