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及其结构组成
2020-11-24杨春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杨春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概况
张恒运[1]以陈珏为对象,对她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进行诊断性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女子100m项目中运动员体能和运动技能所占份额最大,运动员参赛心理次之,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相对较小,所以在对陈珏竞技能力诊断评价中选取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作为一级诊断指标进行了诊断评价,通过诊断评价发现陈珏在身体素质方面需要对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进行提高;技术方面,陈珏的起跑技术是制约陈珏成绩的关键;心理能力方面,陈珏在日常心理训练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运动成绩方面,陈珏历年的最好成绩显示其竞技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陈珏保持运动成绩的能力不强。最后根据以上研究,得知了陈珏在决赛阶段比赛中能够显示出竞技能力,发现了影响陈珏竞技能力的核心因素,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陈珏竞技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y=0.225+1.720X1-0.11X2+0.01X3+0.005X4+1.321X5+0.084X6+0.01 3X7+0.014X8+0.006X9+0.029X10(反应时:X1,血色素:X2,睾酮:X3,肌酸激酶:X4,30m:X5,60m跑:X6,立定五级跳远:X7,立定跳远:X8,300m跑:X9,150m跑:X10)。
张恒运[2]等人通过对目前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诊断评价、模型的构建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提出100m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进一步确立了体能在竞技能力诊断中处于决定必要作用,技能和心理能力处于重要作用,而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处于基础性作用。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居于主导和核心的地位,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诊断和评价也起着关键作用;步频和步幅、最大速度、起跑姿势、跑步过程的关节摆动点等技术对100m成绩存在影响,反应时和男子100m成绩也有着中度相关。而陶宇佳[3]在对自己备战伦敦奥运会专项训练的研究中也论述了短跑项目特征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组成,提出短跑具有时间短,速度快,强度大等特点,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属于极限强度运动。关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她提出竞技能力的形成是由环境和遗传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作为一种能力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有机的、有序的、有级的、能动的,它们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比赛中取胜。进行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各个竞技能力要素之间相互磨合和渗透,直到成为一个整体,使系统结构更加稳固稳定,使各个竞技能力要素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和补偿,形成良好的配合,各个要素能够高度协调地释放比赛能量。还提出在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技术和身体素质是战术能力的物质基础,战术总是以身体素质与技术为基础而发展的,同时,战术又对技术和身体素质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心理素质为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提供保证性,它涉及训练中的效果和比赛中竞技水平的发挥;智力在竞技能力的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战术意识的培养起重要作用,与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的相互作用是辩证的。同时,吴文强[4]在对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分析研究中也定量描述了各竞技能力对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列出了各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贡献,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所受评价的各个方面中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占总体百分比很大,身体形态占总体测试值的40%,身体素质占总体测试值的37%,这与短跑项目的对身体形态的要求相一致,对身体素质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身体机能占了7%,专项心理占了4%,专项技术则占了12%。
赵延敏[5]等人对运动员各项能力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身体形态方面一般来说对于短跑项目身材高一点较有利,且下肢与身高的比值要大,小腿要长于大腿,趾关节要适当长些等等;身体机能方面,对于短跑而言,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抗乳酸的能力,并且快肌纤维的成分比例越高越好;身体素质方面,速度素质是短跑项目最重要的核心身体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技能方面,现代短跑运动技术理论认为短跑运动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短跑项目技术的核心则是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战术能力方面,运动员应该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体力,另外在预赛、复赛中有所保留,争取决赛创好成绩。心智能力方面,短跑运动员应具有神经反应快,灵活性高,能经受激烈训练和比赛中大强度刺激的心理素质,还应具有在短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准确地以最快速度完成复杂动作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可以得知,体能是短跑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技能和心理能力对于短跑成绩也起着重要作用,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则处于基础地位,这是由于短跑项目具有时间短,速度快,强度大等特点所决定的。根据短跑的专项特点,要求运动员的肌肉快肌纤维占比要高;由于短跑的供能形式主要是无氧代谢供能,所以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抗乳酸的能力;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所以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速度素质;短跑对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也有要求,但不是绝对的;短跑技术方面,起跑技术、步幅步频等对于短跑成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运动员还要有经受激烈训练和比赛中大强度刺激的心理素质;战术方面主要是对体力的合理分配、在预赛复赛中有所保留,决赛全力以赴等;智能方面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战术的运用。各竞技能力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国外关于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概况
短跑是一项极限力量运动,主要基于无氧代谢的能量供应。因此,速度能力,反应时间,最大工作频率和厌氧耐力等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而后天修养的改变仅仅是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才华。因此,短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先天因素,但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是定性指标。[6]
国外对于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表示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所以,短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自身的遗传存在较大关系。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短跑运动员的体能
根据短跑的专项竞技能力特点可以得知,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居于主导和核心的地位,是短跑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会对短跑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一般形势下,对于短跑项目身材高一点较有利,且下肢与身高的比值要大,小腿要长于大腿,趾关节要适当长些,踝关节要细,足弓要明显,踝关节屈伸幅度要大等等。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受遗传的影响较大且后期难以进行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其他的竞技能力进行弥补。
短跑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所以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尤其是速度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对于运动员来说同样很重要,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能够提高起跑的提速,有助于以最快的时间达到最大速度,同时速度素质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最大速度,而耐力素质能够使运动员能够在短炮的全程能够以最大的强度和速度持续进行,以达到最好的成绩。
生理机能方面,基于短跑特点的要求,运动员要有较好的抗乳酸的能力,这是由于短跑项目时间短,强度大,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供氧不足,能源物质不能完全氧化,因此产生乳酸;肌纤维有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之分,快肌纤维的特点是收缩速度快,收缩产生的张力大,相较于慢肌纤维有更大的力量和爆发力,因此快肌纤维的特点更适合短跑项目,因此要求短跑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要以快肌为主;神经系统的机能影响的是运动员的反应时间,短跑项目时间很短,分秒必争,所以起跑时的反应时间对于短跑的成绩影响也很大,良好的神经系统技能有利于缩短运动员的反应时间,提高成绩;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对短跑项目也有影响,但是由于短跑项目主要是无氧供能,所以这两个系统的影响比起其他系统稍弱。
(二)短跑运动员的技能
短炮的技能主要包括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冲刺跑技术、摆臂、步幅步频、途中跑的放松技术等等,虽然短跑项目不属于技能主导类项群,但是运动员的各项技术同样对短跑成绩有着影响。
首先是起跑技术,短跑项目距离很短,所以有好的起跑技术能够提前与对手拉开身位,对比赛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短跑项目运动员在终点时往往只是差了几个身位而已,如果在起跑时就能够拉开一个身位,那么对比赛后续的进程就会很有利。
步频和步幅,对于步频和步幅,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的数值,而是根据运动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关于这个技术,最最重要的就是步幅和步频的合理搭配,如果只追求步频,没有了步幅,就会像在做原地的高抬腿训练一样,不会前进;而如果只追求步幅忽略了步频,就会像做跨步跳训练一样失去了前进的速度。因此,步频和步幅的合理搭配对于短跑的成绩非常重要,要以合适的步频和步幅参加到比赛中去,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途中跑的放松技术,由于短跑项目需要下肢肌肉的快速收缩和舒张,而肌肉要保持放松状态才能达到最快速的收缩和舒张,如果肌肉保持紧张状态,那么肌肉的快速收缩和舒张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跑动的速度,进而影响比赛的成绩。
短跑项目其他的技术同样也会对成绩产生影响,只有通过积极的训练,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练习,良好的掌握各项技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成绩。
(三)短跑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在短跑项目中并不算是决定性的,因为短跑项目既不像其他的团体项目一样需要各个队员的配合以及进攻和防守的布置,也不像隔网项目那样有较长的比赛时间且运动员之间需要揣摩对手的心理和意图,短跑项目更多的是以运动员自身作为中心。但是短跑项目也是有战术可言的。
比如,在比赛中对自己体力的合理分配,像四百米,体力的合理分配就显得比较重要,另外,短跑项目的比赛会有预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运动员可以在预赛和复赛中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保留,在决赛中再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发挥在重要的比赛上,以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国际田联从2010年开始实施零抢跑赛制,在此之前采用的是第一次抢跑不罚下的政策,这是因为有的运动员对自己的起跑和反应速度足够自信,所以采取第一次抢跑的方法给对手施压,从而增加对手的心理压力,自己就能够获得比较优异的名次,针对这种问题,2010年之后,就对抢跑采取了零容忍制度,改革以后第一个因为抢跑被取消资格的运动员就是博尔特。最早期的田径比赛没有关于抢跑的限制措施,因此有了1912年奥运会美国选手克雷格抢跑八次,第九次发枪后他勇夺冠军的事件。
虽然战术对于短跑项目的作用来说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短跑项目的成绩存在影响。
(四)短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
短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对于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员平时训练时面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对手,心理压力较小,在参加比赛时,看台上有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身边还有不熟悉的对手,对于他们的水平也可能不够熟悉,这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对自己产生不自信的心理活动,从而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从而影响运动成绩。所以运动员要有能够经受激烈比赛中大强度刺激的心理素质,有能够调节自己紧张情绪,缓解压力的能力,还要具有在赛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素质。当然,拥有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说在大赛前还把比赛不当回事,而是要有适当的压力,如果赛前完全放松,就会轻视对手,从而发挥不出自己的全部水平而影响比赛成绩。所以运动员在平时也要有心理素质训练,从而能够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五)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智能
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智能和战术能力一样,都不是作为决定性的竞技能力,而且运动员的运动智能也是用于对战术的布置和安排,短跑项目属于个人项目,也没有隔网项目对手的互动,所以战术对于短跑项目而言并不是决定性的,进而决定了运动员的运动智能对于比赛成绩的影响不大,最为重要的还是运动员的个人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运动智能在短跑项目中没有作用,运动智能作为竞技能力的一部分,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在不同的项目中占的比重不同。
(六)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作为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能力体系,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是有机的、有序的、有等级的、主动的,它们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比赛中取胜。进行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各个竞技能力要素之间相互磨合和渗透,直到成为一个整体,使系统结构更加稳固稳定,使各个竞技能力要素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和补偿,形成良好的配合,各个要素能够高度协调地释放比赛能量。在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技术和身体素质是战术能力的物质基础。战术总是在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战术对技术和身体素质有很强的反作用;身体素质为技战术体能提供保障。它涉及训练的效果和比赛中竞技水平的发挥。智力在竞技能力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战术意识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战术和体能的相互作用是辩证的。
三、结论
1.短跑项目中,运动员的体能处于决定必要作用,技能和心理能力处于重要作用,而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处于基础性作用。
2.在体能方面,身体形态对于运动员成绩存在影响,但不是绝对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是短跑运动员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方面,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和肌纤维类型对于成绩影响相对较大。
3.在技能方面,各项技术对运动成绩存在影响,但是要相对于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而言,运动员完善的技术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4.在心理能力方面,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比赛结果产生积极影响,所以运动员平时的心理素质训练很有必要。
5.关于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在短跑项目中存在基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