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榜样与学生的“隐性能力”迁移

2020-11-24苗成龙周君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隐性榜样人格

苗成龙,周君华

前言

国务院在《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规定:要培养一大批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等领军人才,并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当代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并不均衡,“隐性能力”问题尤其显著,易形成“短板效应”。目前我国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依靠显性教育来完成的,就是老师上课教授全部的技能和知识,忽视学生的情感、个性的发展,进而导致无法形成隐性教育。当代学生应试能力强,面试能力弱,学生终将踏入社会面临各种压力,因此,学生的面试能力亟需提高。

“胡格”教学理论提出,注重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1]。马约翰的体育迁移价值理论中提到,体育教育的价值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品质、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他主张在体育活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通过运用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中的榜样效应,以体育教师和优秀学生为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

要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其他能力的发展也要达到一定标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榜样的作用来带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体育榜样这一途径提升学生们社会能力。通过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的指导,加快学生“隐性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

1 体育榜样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1.1 教师为“主角”产生的影响

笔者认为,体育榜样的积极影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另一种是学生对学生的影响。纵古至今的名师大家无不强调“以身作则”,孔子说“正其身,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影响非常深刻,教师的言谈举止有度、师表形象落落大方、知识广博,无时不刻的熏陶着学生,使学生充满朝气,对生活、学习更有奔头;体育教师勇往直前,身手敏捷,阳光向上,在体育课时学生就会积极的进行学习、模仿,逐渐的形成兴趣爱好;教师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勤奋努力的学习、生活态度。如果体育教师“一精多能”“学识广博”“能文能武”,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在文化课或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就会认真听讲、认真训练,从而达到体育与智育相结合的目的,“智体相长”。

1.2 学生为“主角”产生的影响

体育榜样的另一种运用方式,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在学生群体中寻找先进典型、先进事例进行表扬、奖励和宣传,引导和带动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更具有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且这种方法更容易被广大同学所接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周围榜样的示范教育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等特性, 情感上更容易形成共鸣。尤其是在处于智力高速发展的学生阶段,树立学生榜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有像周总理般刻苦读书、自立自强的学生;有像“雷锋”般甘于奉献、志愿服务的“小雷锋”;有像“女排精神”般团结奋进、热爱集体的“小群体”;还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阳光快乐的“莘莘学子”。以上人物和事例,这种隐性的榜样教育所具备的感染力是不可小觑、不能忽视的。就在身边真实存在的榜样,使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学习,迁移到其他学科中,提高成绩。也能促进其他同学心理素质、思想觉悟等不断提高,并迁移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受用终生。

2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高榜样的影响力

2.1 “硬件”方面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大不相同,更多的是要求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立体的、动态的视觉感受,这样才利于学习和掌握,各体育项目都需要相应的专项场地及设施,如果没有专门的场所和设施,体育项目基本就无法开展,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促进青少年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的目的也得不到保障。

2.2 “软件”方面

体育教师需要“一精”且“多能”,体育教师“一专多能”,在各项体育课上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这是对学生一种感官上的冲击,激励学生努力训练,甚至对此项目产生兴趣,形成爱好,不论哪个时代,多才多艺的学生总是比较“吃香”。

提升体育教师的“品德素质”,“品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主要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同胞、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遵守社会公德、待人有礼、热爱学生、尊敬师长。

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体育教师不但要“一精多能”,还要注意自身文化的学习,文化素质不高必将影响教学质量。如果在交流中学生们的问题一问三不知甚至漏洞百出,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不好形象,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甚至迁移到学生的其他学科,对其它学科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软件属于“上层建筑”,由国家统一安排制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大纲、内容和教材资料。体育教学内容的确立,体育教材的选择,体育教学大纲的制订,都是根据新时代我国的体育教学现状而编写出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不能一味的按照国家层面的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和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而应该根据所在地区、学校的环境、特色等等不同,对其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本校的体育环境和特色,绝不可以“钻牛角尖”“一根筋”式教学。太过于“古板”“固执”的教师,基本上为祖国培养不出优秀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3 教师对学生“隐性能力”的迁移

3.1 “身正学高的魅力”——由敬仰到模仿

一名教师,无论是道德观念、法纪观念,还是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专业知识,甚至是政治觉悟、社会行为等,都在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学生们在鉴貌辨色中评论着教师的言行举止、远大抱负、教学态度、名利的取舍、人格等等。尽管教师也有“喜怒哀乐”,但在学生面前必须先“正其身,规其行”。如若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发泄怨气、行为怪异、满腹牢骚,带给学生的负能量,极有可能迁移到学生的其他方面中,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学会找种种理由,这样就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作为一名老师,要以身示教、因材施教、独立自尊、知识渊博,学生才会产生喜欢、敬佩的情感,从而树立威信。学生情感的变化,使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和敬佩再升级,对教师的情感变成敬仰并效仿,把教师作为自己人生的“标杆”。这种被学生作为“标杆”的教师,其具备的表率作用对教育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是教师的迁移作用。就像在体育比赛中,若教师强调凭真本事、硬实力去争夺金牌,就会提高学生们的团结意识、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提升士气、鼓舞斗志,反之,则起反作用。

3.2 “爱的交流”——情感的迁移

因爱产生“梦”,因爱才有“痛”。若老师对教育行业、对学生、对自己的教授学科没有满腔热爱,“爱”就“形同虚设”。学生不会喜欢老师,也不会对他所教授的学科产生兴趣,更不会学好这门课。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学好其所教授学科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老师如果决定从事教育行业,要“爱”它,也要“钻研”它,更要“爱”学生。学生因教师的这份“爱”,所以唤醒对老师的敬仰,对这门学科热爱。学生和教师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力量,激发师生共同努力,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种相互作用的力量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的迁移”,这种力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情感迁移”的过程中,要主动关心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创立有“爱”的教育环境,不断鼓励学生,以宿舍、小组为单位,创造相互帮助、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教育氛围,及时分析总结自己的、小组的成长经历,使学生在被成功的喜悦包围的同时,感受“爱”的力量。这种“爱”的交往和情感的迁移,也可以迁移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面。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改进学生们的学习方法。

3.3 “积极向上的心”——态度的迁移

“无论这事成不成,起码态度要摆正”。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好的教学态度能够决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从教师的课前备课、课上答疑、课后辅导、批改作业等情况能够反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的课前、课后工作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例如一位老师在骑自行车出入校门时推行,走在校园中随手拾起地上的杂物,不随地吐痰、甩鼻涕、扔垃圾,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同样上心,对学生们的问好热情回应,时刻衣衫整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等等。虽然这只是教师对待某个事物的态度和方法,但实际上教师不仅能在日常点滴小事中展现人格魅力,还能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迁移到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人格魅力的养成,对人格的迁移也具有重要意义。

3.4 “长大变成您”——人格的迁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就像是一个精美的乐器,它能弹奏出优美和谐的音律,洗涤学生们的灵魂,要达到这种目的,需要一个合格的弹奏者,而教师的人格则可以调准乐器的音调,使之发出优美和谐的旋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作为公共人格的载体,其人格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独特价值的理想人格,是学生榜样的人格。教师是一本深刻、丰富、生动、完美的人格教材,会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对学生心灵产生

撼动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作用往往是深刻久远、生动丰富的,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人格为模板完善、塑造自身的人格。人尽皆知,学生的“向师性”,学生将老师作为“偶像”,情不自禁地观察模仿“偶像”的人格形象,随着岁月的烙印,教师的人格特征最终会迁移到学生身上。

3.5 “德字为先”——道德品质的迁移

体育运动的作用不光是促进躯体健康,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国民素质,对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比赛中,学生们在得分或夺冠后,学生们必须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欢庆仪式中,比如相互击掌、碰锤、拥抱、发出欢呼等,在比分落后或输掉比赛时,不允许同门之间发生争执、抱怨等。无论成败,比赛之后老师要给各队员、观众颁发文明奖、先进队员奖、守规奖、服装奖等奖状,大力宣扬比赛中良好集体道德行为和个人道德行为,鼓励学生,加快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让学生们不只是关注比赛的输和赢,还有更重要的多元目标需要关注,这些输和赢之外多元目标的达成就是思想品质迁移的过程,优秀思想品质慢慢迁移到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决断能力、协调能力等等,学生踏入社会就是优秀的高素质国民。

3.6 “思维的改变”——学习方法的迁移

老师的专业基础牢固,课堂调控游刃有余,专业知识扎实并运用自如,知识的横向能扩展,纵向可延深,课堂氛围浓厚强烈,逻辑思维条理清晰,极易引起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理解能力、开发能力等等。教师在教授新的技能、知识、技术时,着重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就能引起学生对新技能、知识、技术的探究心理,有利于达到“因迁移而学”,促进学生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的纵向深入。

技能技术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吸收要注意突出基本概念,以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接收新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再加强教学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知识的横纵向发展,促进迁移的产生,对学生实践能力、认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去思考、去创新“我怎么才能快速学会技术动作,用什么方法能提高成绩,怎样补短板”。如学生将物理学中的钟摆原理运用到三级跳远中,就会清楚主动并快速的折叠大小腿,减小大小腿之间的角度,能够跳的更远。

4 结束语

新时代就业压力大,注重“隐性能力”的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体育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品质、“隐性能力”具有独特作用。以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为榜样,可以加快培养进程。教师的“一精多能”“文化素质”“品德素质”“因材施教”等应再提高,为学生做好榜样、立好标杆,在提高学生分数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心态、处事态度、情感、学习方法、道德品质等“隐性能力”的教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正确的“三观”。学校应建设、改造、升级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体育教师才能“各显神通”,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品德优良,培养的学生才会热爱班级、关心同学、尊敬师长。体育学科虽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但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齐驱,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与学生交流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举一反三”“游刃有余”,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达到“智体相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为迁移而教”的理念。

猜你喜欢

隐性榜样人格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漫画之页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