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外交的作用探究

2020-11-24高颖洁李凤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外交国家体育

高颖洁,李凤新,田 园

1 前言

“外交”是以国家为主导,体育部门相协调的,坚持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要目的,促进各国间交流合作的手段。“体育外交”则是指各个国家之间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国际关系、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正式的、多边的文化交流活动。体育外交的发展对国家发展起着独特作用,因此各国的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体育外交的发展,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体育外交的优势。而体育外交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它的全民性、稳定性。全民性是指:体育外交与其它外交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面对的人群更加广泛,不分等级、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人们在体育面前人人平等,体育外交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一切源于人民,一切惠于人民。体育外交的稳定性是指:体育外交不受政治经济的影响,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宗教的不同文化进行合作与交流,体育外交主要集中在国家间体育文化的合作交流,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合作利益模式大相径庭。因此体育外交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注入了稳定因子。

2 体育外交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价值

2.1 体育外交发展的时代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外交也随之发展起来,体育外交是国家重要外交战略实施的助推器,为世界各国体育文化交流构建桥梁,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魅力的大舞台,尤其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体育外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力图扼杀摇篮中的新中国,导致两国的交往彻底隔绝。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愿意与中国和解,中国抓住时机,对美国打开国门,1971年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进京,这便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体育外交,为之后的尼克松访华打下了基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在这个国际舞台的背景下彰显了我国体育竞技能力,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外交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成为影响体育强国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更加明确体育外交发展的重要性,它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开启了中国外交发展的新征程。

2.2 中国体育外交发展的历史价值

2.2.1 新中国初期实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冷战封锁”的外交政策,中国只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同时周边的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危机四伏。这时毛泽东同志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涵义是: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力彻底消灭,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积极主动的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各国建立良好的关系。此时的中国体育事业正处于萌芽期,这一时期,中国多次派遣运动队去外国学习、训练并邀请外国知名学者来中国进行讲学,在此期间,中国参与国际体育活动达到289次,参与人数达到5000多人。新中国体育外交作为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纽带,对加强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阵营间的联系,推进国家间的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 “打破封锁,走出去”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这一时期,由于我国与苏联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外交关系岌岌可危,直到中苏边境战争爆发,中苏外交关系彻底破碎,美国趁机与苏联联合起来对中国进行封锁。加之国内大跃进风气的盛行以及十年动乱的破坏,我国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阶段。为了打破封锁,中国开始与第三世界国家(亚非拉地区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中国派遣一批有资质的体育教练员支援亚非拉地区国家的体育发展。1963年和1966年分别在雅加达和金边举办了著名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和“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特别是“新兴力量运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参加的重大国际体育盛会。在这两次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计获得的冠军66项,同时打破了数项世界纪录。 通过这两次运动会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反霸权,爱好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兴力量,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同,尤其是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可与支持。

2.2.3 恢复关系到突破发展的外交时期(1971年到1978年)

1971年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1973年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并废除了台湾体育组织成员的资格。1974年伊朗德黑兰第7届亚运会,我国运动健儿在本次运动会上不仅赛出了风采,而且向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197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在此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新的外交政策“一国两制”,并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国两制”的提出为体育外交的的发展寻找一种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又从实际情况出发,并能为体育外交的多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2.4 走向世界,蓬勃发展的外交时期(1979年到2000年)

1979年中国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益得到恢复。1984年中国运动健儿们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第一枚金牌。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参加未来几届奥运会,力争在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不仅可以使竞技体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还在宏观上有助于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因此该计划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984-2000年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共取得金牌80枚,奥运奖牌223枚,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取得奖牌总数第三名的突破性成就,使我国体育外交事业走向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2.5 影响国际发展的新时代(2001年到2019年)

2001年是中国体育外交进入21世纪以后最具影响力的一年,这一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奥运会的举办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魅力的国际舞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02年体育明星姚明以体育外交使者的身份加入NBA,姚明更是中国的明信片,姚明用他的出色的球技和超人的智慧,改变了西方对中国运动员曾经只注重成绩不善于沟通交流的刻板印象。2005丁俊晖在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决赛夺得冠军,再一次向西方人展示了中国的另一面,面对运动员的挑战,他从不退缩,沉着冷静,在2011和年2017年斯诺克世界杯再次夺冠,他运用高超的技术赢得外国运动员的尊敬,为在中国并不热门的非奥项目争得了口碑。2015年冬奥会成功申办,中国再一次登上国际舞台。2016年中国承办了“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事,让马拉松运动成为中国体育外交的接力棒,跑出中国,跑向世界,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2019年4月“一带一路”体育外交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这次论坛对中国体育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引领体育外交进入国际发展的新时代。

3 中国体育外交发展的作用

3.1 体育外交是促进各国之间交流的纽带

体育外交是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纽带,是构建我国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的桥梁。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外交事件就是邀请苏联专家到原北京体育大学任教,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体育硕士,为今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体育外交是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润滑剂,它所展现的是其他外交无法承担的任务,它可以突破种族、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诸多影响因素,让各国平等交流,共同繁荣昌盛的梦想变为可能。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体育运动成为联结沿线国家的纽带,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注入新鲜血液。2014年开展国球走进非洲国家突尼斯活动,国家队运动员及教练纷纷参与活动之中,受到当地乒乓球爱好者的欢迎。2015年8月开展“走进拉美”活动,吸引了30多名乒乓球爱好者,他们分别来自16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波多黎各乒协主席伊万桑多斯热烈欢迎中国选手来到波多黎各打球,表达了对中国进行深度交流合作的愿望。这场“筑梦行动”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乒乓球水平的提高,通过乒乓外交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201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吸引了来自埃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乒乓球爱好者。2017年活动规模扩大到成都、西安等地区,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12名选手,包括美国,俄罗斯和奥地利等国家。与此同时,在广西建立了“丝路杯”中国—东盟乒乓球赛。2018年为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品牌,来自德国、瑞典、埃及、克罗地亚等24个国家及地区的806名爱好者纷纷参与活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并带领世界进入体育外交发展的新时代。但是总有一些西方国家歪曲事实,将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与美国冷战期间的“马歇尔计划” 相对比,妄图污蔑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而中国领导人在各个场合,有力的向世界宣告: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带不是为了称霸世界,而是努力实现落实互补性合作,共同发展进步,实现真正的利益共享。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开放平台,拓展外交方式,加强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外交实践活动和外交思想为准则, 通过乒乓外交、奥运外交、足球外交等体育外交活动,努力与其他国家建立文化互融、经济互联、政治互信的关系,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2 体育外交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

体育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形象代言人,始终以自信、包容、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国形象。1981年中国男排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1981-1986年中国女排的五连冠铸就了著名的女排精神;2015年女排荣获世界杯冠军;2016年中国女排备战里约奥运会并在本次奥运会荣获冠军;2018年国际排联女子排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荣获季军; 2019年中国女排最终如愿拿下奥运会资格赛,女排精神是中国体育外交的形象代言人,通过体育外交再一次以国际形象的代言人的身份向世界展示中国女排的独具魅力。体育外交作为中美外交的一部分,始终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年,著名的“乒乓外交”拉开了中美首次建交的序幕,这40年来体育外交始终以独特的魅力、求同存异的情怀展示着我国和平友善的国家形象。

3.3 体育外交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奥运会是一个国际大舞台,体育是国际最通用的语言,奥运会的举办推动了中国体育外交国际化深入发展,体育是向国际展现中国魅力的传播媒介,向全世界最生动的展示了我国体育大国的形象。体育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外交是促进交流与合作的手段,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体育外交则是中国外交事业发展中一个关键的因素,纵观新中国体育史,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历久弥新,无法替代。无论是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还是即将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都是体育外交史上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外交事件。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和平发展、团结奋斗、开放热情、繁荣共进的形象,彰显了中国体育文化自信,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2022年即将举办的冬奥会,“冰雪奇缘,盛情约会”,再一次以奥运会为渠道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4 结论

回顾中国体育外交发展的每一步,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中国始终坚持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原则。体育外交是中国外交事业的一部分,对中国外交发展起着独特作用,它具有改善国家关系,促进体育文化交流的作用;是进一步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体育外交事业的发展,既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猜你喜欢

外交国家体育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我们的“体育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