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验性探究

2020-11-24宋垒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验组对照组融合

宋垒则

1 前言

当今是一个知识型、学习型、技术型时代,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多维思维能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及时实现知识与技术的不断学习与进步。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最主要培养力量和单位,在人才培养手段和培养质量上必须要跟紧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加快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随着学科间知识的不断渗透与交叉学科和技术需求的不断涌现,当今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已不可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单独进行培养,我们应从多学科、多思维的视角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科发展路径。

所谓多维融合发展模式,是指以“人的多维度发展”为核心,特别是注重人才素养的培养的成长性、发展性、未来性为关键,快速改变当前我国高校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唯一培养目标,以“考试”为唯一考核标准的单维的培养模式。基于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及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多维发展模式。

所谓体育教学多维融合发展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应兼顾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心智水平、社会交际能力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素养的培养。高校体育多维融合发展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学科处于边缘化、体育教学简单化,人才培养单一化困境所提出来。当今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成长型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当今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显露出在人才培养成效上的力不从心,当前简单的招生比例的提升和扩招,大学普及化教育只能使大学成为一个产业,并不能较好地落实人才在实现产业结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落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建设重任中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在当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当下,我国高校体育应承担起介质学科的责任,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核心,积极探索与多学科融合发展、多维度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创新性地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后,就多维融合发展模式的手段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干预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其在人才思维及学习力培养成效,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模式对高校体育学科及教学长远发展价值。

2 研究对象

我校大二随机学生200名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学年的干预性实验,其中实验组100名,对照组100名,每组男女比例1:1,实验组学生进行干预性实验,对照组学生不进行干预。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检索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对人才素养培养价值的不断认识,高校人才培养越来越注重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创新的人才培养特征,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综合素养培养的手段、方法、实现途径、教学思想等已被研究界和理论界广泛探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但就研究实质而言基本都是从宏观层面或点出发,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笔者就体育教学的“多维融合发展”模式进行穷尽式搜索,却难以检索到有效文献。

3.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了检测“多维融合发展模式”的实验成效,笔者针对教师、学生和体育教学管理者设计了不同的问卷内容,为了不断改进实验成效,本研究小组多次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研。

3.3 实验法

实验法是本文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要贯彻人文与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使体育教育向多元化、多维性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因此本文针对实验组的100名学生,主要从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心智水平、社会交际能力以及终身体育意识6个维度和层面的素养进行干预性培养实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教学干预,以学生在两个学期内的体育成绩、学科成绩、日常表现和班级生活表现所呈现出的能力、素养进行评估。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对学生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速率、转化运用能力具有较高提升效果

根据摸底问卷调查结果看,当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知识储备、体育基础、性格与思维能力水平上差别不大,两组学生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所学知识的转化能力和迁移能力欠缺,“学不能致用”。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转化运用能力,本实验组进行了实验设计与干预。对实验组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介质学科作用,每个单元授课之前,体育教研组都要对授课内容与其它学科教师之间进行探讨,将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于体育技能的教授、学习过程中。以篮球课为例,在投篮教授环节,增加抛物线知识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篮球运行的轨迹,手腕用力技巧,控制投篮运行路线以提升命中率。实验结果显示,理科学生显示出更高的参与热情,文科学生在实践与理论的认知过程中明白投篮的技巧和原理,因此篮球教学成效较传统单纯注重技术、技巧性实践练习其掌握速率、篮球命中率分别较对照组高出57.5%和24.8%。根据一学年的干预性实验和跟踪结果来看,体育教学中实施“多维融合发展模式”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速率、转化运用能力具有较高的提升效果,值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现路径的分析。

4.2 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对学生意识形态、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价值

在多维融合发展模式下,体育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僵化的授课方式,明确与学生之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课堂关系,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的组织、参与和评价中。本次实验过程当中实验组学生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别出心裁地创造出“赤足健身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等集健身、娱乐、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等为一体的活动,不仅课堂活跃率大幅提升,也使得学生的参与热情、创新意识和思想获得了空前的提升。一改田径课中死气沉沉的氛围和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的局面。根据教师课堂反馈结果来看,“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价值的。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1学年的体质测试结果和学生专业知识考试、日常表现评价等几个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在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合作协调能力等意识形态上的表现较对照组高28.1%,提升效果显著。而在身心健康水平指标上较对照组则高51.2%,该实验组成员精神面貌更为积极乐观,更敢于面对挑战和具有积极的态度,因此身心健康水平和心智水平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4.3 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率和体育运动热情具有一定的影响价值

高校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习得一定的运动技能,在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过程中让学生体味体育的魅力,并培养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爱好,并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让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心智得到锻炼与发展。但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和多年的课堂观察结果看,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开展多年,教学成效一直停留在运动技术、技能层面,较少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心智成长等精神层面的素养培养,因此很难让学生对体育产生较深的情感和主动体育锻炼热情,更别谈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与培养。因此,导致我国体育教学的成效一直不高。而通过一学年的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干预性实验结果来看,这种以体育活动组织和体育运动技能传授为介质,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和体育情感关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率和体育运动热情的建立两个指标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实验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水平高23.1%,体育运动参与热情高30.6%,因而更容易完成有效运动时间和有效运动量,产生更好的体育运动效果,是具有显著的影响价值的。

5 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才培养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直从未进行过探索,但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才培养成效和素养提升效果上来。基于笔者长期的课堂观察和教学调研中认识到的体育教学的问题和难点,本小组创新性地在体育教学中提出“多维融合发展模式”,根据对200名实验学生进行的为期1学年的对比性干预实验结果来看,该模式是具有显著的教学成效的,其中对学生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速率、转化运用能力、对学生意识形态、身心健康水平和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率和体育运动热情三大方面的成效最为显著,具有一定的影响价值。因此,可以断定,基于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本课题提出的“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科研价值。由于各校学生基础、办学条件及培养特色的不同,该模式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教学实践应有不同,这也是笔者及本实验小组在后续的教学实践和实验探究过程中需继续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内容。

猜你喜欢

实验组对照组融合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融合》
破次元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