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队失利的原因及战略思考
2020-11-24王世超
王世超
2019年国际篮联(2019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暨第18届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更名为篮球世界杯后的第二届世界杯)于2019年8月30日在中国开幕,参赛队伍为32支球队,作为东道主,中国队小组赛1胜2负惨遭淘汰,在排位赛中,中国队1胜1负,第一场以3分的优势小胜韩国队,第二场比赛,随着中国队73:86输给尼日利亚,因净胜分劣势,中国队正式宣告结束了本届篮球世界杯征途,并且终究未能获得直通东京奥运会的资格。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篮还从未缺席奥运会,而所谓的奥运落选赛,中国队能够胜出的机率仅存理论可能。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国队参与的小组赛和排位赛5场比赛录像反复观看,客观分析中国篮球队失利的表象与深层因素,探索本次失利对中国篮球发展的影响,剖析影响中国男篮发展的几个深层问题,试图找出与其他强队之间的差距,力图为中国篮球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
1 第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队失利的原因
1.1 中国队比赛基本情况
本届篮球世界杯,中国队共打了5场比赛,小组赛3场,排位赛2场,共2胜3负,小组赛只赢了第一场对科特迪瓦的比赛,排位赛险胜韩国,不敌尼日利亚。小组赛中,最遭人诟病的是和波兰队比赛末节突然断电,最后12.5秒领先3分的情况下连出昏招输掉比赛,可是透过这三场比赛来看,球队的三分和对篮板球的保护才是最大的问题,从对阵科特迪瓦的三分10投1中,篮板输3个,到对阵波兰时三分25投7中和迎战委内瑞拉三分32投7中,篮板输21个,男篮在这两项数据上的表现越来越差,67记三分竟然有52球都没有命中,命中率刚刚超过20%。排位赛中,与韩国队的比赛,中国队平均身高高达2米,坐拥周琦、易建联和王哲林三个超过2米10的内线,韩国队平均身高只有1米95,连主力中锋罗健儿都没有超过两米,但中国队的篮板竟然又以42-44输了2个,前场篮板11-19输了8个之多。三分和篮板这两项软肋,中国男篮从小组赛带到了排位赛,面对尼日利亚,其中一项有所改善都将给球队带来质的提升。
1.2 运动员基本功差、心理素质差、体能不足
从仰望国旗、奏唱国歌起,运动员已经融入篮球世界杯之中,但篮球,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项目,高强度的对抗、临场的技战术指挥、超强的心理素质对决都是赛场上的一部分,从为国争光的角度来讲,赛场上没有人不努力,包括教练员和运动员,可是,竞技运动总会有高下输赢之分,每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在拼搏[1]。中国队的比赛从数据分析和现场表现来看,都显现出了运动员基本功差,主要体现在投篮的命中率低、对抗能力弱、罚篮的命中率低、心理素质欠缺、体能不足等方面,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攻防两端的动作效果,导致运动员动作变形,行动迟缓,以至于战术安排失效。
1.3 思想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比赛作风不够顽强
分组抽签完,中国队小组赛分在A组,是上上签,大部分人以为准能出线。但中国男篮历史上所有的小组出线突围,都是大爆冷门,从来没有作为热门出线的经历,的确也没那个实力,主要看临场发挥。大热门压力一来,本来水平有限,加之发挥不出来,导致直接输球。从此届世界杯中国男篮的比赛过程来看,部分球员没有斗志、比赛作风不够顽强,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对国家队的服务基本上是无条件服从的,在一定程度上,此种方式培养出的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不高且比赛愿望不够强烈[2]。因此,在国家队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建立人性化的国家队选拔机制和管理方法,是中国男篮将来取得大赛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1.4 所用战术有待商榷
作为一个传统的依靠内线的球队,中国队在本次比赛过程中,主动削弱内线,只带了三名内线,却带了五名后卫,一直以来,中国队外线并不占优势,很少主打外线,当然,锋线球员也一个不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脚重头轻、畸形病态”的古怪名单,“最需要的内线”却最薄弱单薄,关键时刻无人可换,“最不需要的外线”却人满为患,让最为依仗的“内线”最后弹尽粮绝、无人可换,最庞大的“外线”却一点忙也帮不上忙。也许教练组认为三后卫同时在场能打出更快的攻防转换速度,但5场比赛下来,没有篮板保障,没有反击,更没有速度。最后,锋线四人组被白白浪费掉,翟晓川被用到伤废,剩下三个被生生按在板凳上,篮板是一场比赛的生命线,不能指望两个中锋就能包揽所有篮下的活。
1.5 赛前集训比赛强度不够
本届国家队从5月份集中,到8月底比赛,集训时间四个月。相较于其他国家,四个月时间已足够长,最为关键的是,集训四个月,后三个月打了17场热身赛,数量排名世界第一,其中大量是低水平热身赛,而且打一场比赛换一个地方。第一造成球队非常疲惫,后期连续出现伤病;第二造成整块训练时间非常少,比赛出现问题后,没有足够训练去解决问题[3]。只有跟高水平球队打的多了,才不至于碰上压力就失常,高水平球队,特别是其他国家队是不可能来中国陪打的,一是跟中国队打对其来说没必要;二是出场费太贵,但高水平球队不来中国陪打,不是失败的借口。
2 本次失利对中国篮球的影响
2.1 球迷的热情度下降,关注度下降
2014年西班牙男篮世界杯,亚洲球队的代表是伊朗、韩国、菲律宾,中国男篮自1978首次参加男篮世锦赛以来,第二次缺席男篮世锦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小组赛又一次5场全败,均输给对手29.6分,如此算来,2019年篮球世界杯中国击败科特迪瓦这一场,居然是最近7年来,中国男篮在世界性大赛中获得的首次胜利,但加上击败韩国,中国男篮的表现,也依然令球迷极不满意。但这真的会影响中国篮球的市场,进而减缓中国篮球的发展吗?大数据显示,球迷们对国家队的比赛成绩关注最多,其次关注的是比赛作风和比赛态度、球员与球队的进步[4]。换而言之,大部分球迷,对篮球的热爱,是建于国家队成绩之上的。一旦国家队没有了成绩,其他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戳就破。这一届世界杯的失利,毁掉的不是一支球队或是一个人的努力,是中国篮球几代人的努力。
2.2 改革的努力化为泡影
有统计表明,20岁以下和25-35岁的人群中,喜欢篮球的最多,分别达到52%和40%,在所有体育运动中高居第一[5]。从2008到2018年,正是篮球飞速发展的十年,在此期间,中国逐渐将自己本土的篮球联赛CBA,打造成了一个更加成功的商业联赛,CUBA的如火如荼,CBA选秀的改革,CUBA球队出现在CBA星锐赛赛场上,中国代表队在3x3世界大赛上的出色成绩,中国篮球从属于长人和专业体校的阳春白雪,成为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大众运动,篮球已经完成了从单一类体育项目到跨界体育的转变,中国篮球改革大刀阔斧,发展势如破竹,但一朝兵败,跌入谷底,此次失利,篮球要走足球的老路,中国篮球几代人用汗水和泪水,花费了10年甚至更多时间,打造出来的一个篮球帝国,如今却处于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
2.3 对CBA联赛的发展不利
从2011年开始,CBA俱乐部亏损基本上就是常态[6]。但中国男篮的此次失利,必定引起了球迷热情的下滑,对中国篮球关注的降低,后续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许是刚刚发展起来的CBA不可承受之痛。更糟糕的是,一旦有人将矛头指向篮球改革,进而走回头路,中国篮球以及CBA联赛的发展变成了未知。
3 对中国男篮的深层思考
3.1 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向市场经济体制时代的更替,决定了联赛还需进一步改革
1995年CBA联赛开始,逐渐市场化,从八一王朝到广东王朝的更替,就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向市场经济体制时代的更替。有了资金,运动员有了收入保障,才能专注在职业上,才有条件和国际接轨。但市场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闭,体育事业发展的潮流,也是能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而联赛就是市场,联赛代表了为中国篮球真金白银投入的投资人的利益,这是中国篮球环境的最根本利益,联赛规模越大,品牌价值越高,投资人的利益和中国篮球的整体利益越能得到保证。所以,此时若缩小联赛规模,让联赛完全为国家队服务是不可能的,怎样提升联赛水平和改善联赛环境,让运动员在联赛里得到更多锻炼才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此,联赛改革,必须继续。
3.2 “快”和“准”当先,发展中国风格的篮球
从国家队开始聘用外教起,一直都是欧式风格和美式风格交替轮流状态。从美国银狐哈里斯,后来欧洲凯撒尤纳斯,再后来用本土的输了球,又改成美国咆哮派邓华德,后来又变成欧洲大师扬纳基斯,几年一变,没有连续性。纵观现役运动员,身体条件比过去出色,可作为黄种人,没有美洲黑人的速度和爆发力,没有欧洲拜仁的横向的绝对力量,因此,基础条件不具备,无法拷贝美国和欧洲的任何一方的风格。当下,随着交流增多,人员流动,世界篮球的风格已交相汇融,美国篮球也在强调整体,欧洲篮球也开始做大量的挡拆,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没有了纯粹的美式风格和欧洲风格,中国篮球要想打出水平,必须得是自己的风格,那就是亚洲的风格,必须强调快和准,其中最重要的是准,应该把投篮当成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去抓,当然,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3 结合中国实际,挖掘本土优秀教练
本土教练更懂中国篮球的历史,更了解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和个性,也更了解行业内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容易上手开展工作,但本土教练应该是有过职业联赛执教经历,有丰富的赛场经验,被打磨过的教练,而且拥有开放的性格和沟通能力。如果请高水平外教,最好是球队基本成型,向高水平和好成绩冲刺的阶段,目前,国家队队员技术大达标,即使是请神仙作用
也不大,而且未来四年很可能没有世界大赛,也没有必要花大钱请外教,挖掘本土优秀教练,扎实锻炼基本功是硬道理。
3.4 谨慎归化外籍球员
归化是世界潮流。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启用归化运动员。本届世界杯所有6支亚洲球队中,中国队是唯一没有归化球员的队伍。其中韩国、约旦、菲律宾三支球队的得分王都被归化球员包揽,与韩国队的比赛,归化中锋罗健儿成了中国队备战时重点防范的对象,他在实战中也的确用“20+10”的两双给中国队内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归化仍是会被亚洲其他球队一直坚持的提升战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如果不对此多加提防,中国男篮与亚洲对手的差距很可能会被近一步拉大。
3.5 外援和本土球员里应外合、协调发展
在CBA联赛各队以外援为核心球员,表面看是外援淘金和表演的舞台,本土球员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之基本功不扎实,没有关键时候担当核心的气魄、必胜的信念、拼搏的狠劲、千钧一发的“大心脏”,整体实力不济。对于CBA是否应该进一步限制外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基本每个队两个外援,普遍一大一小,有的球队用双小,在最后时刻,球还是都拿在小外援手里,以此来掌控比赛,而本土运动员在关键时刻面对压力,在压力下去处理球的机会相对偏少。笔者建议,CBA每个队限制一个外援上场,如此一来,特别是有人员储备的强队,不但能减少资金投入,又能锻炼本土运动员,一举两得,另外,联赛可以根据本国的特别情况制定特别外援规则,但归根结底,中国男篮一定是靠外线。
3.6 “输入+输出”,加强人才选拔机制建设,丰富篮球储备力量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成熟的关键是其青训体系,每个地区各级学校都有相应的联赛训练设施和专业教练,通过打球还能获得奖学金进入大学。现如今,中国篮协已经开始从大学里选拔人才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中国篮球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从群众抓起,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制、训练机制、饮食机制,让从事篮球运动的青少年从小就培养好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缩短与国外球员身体对抗的差距。可以采用“输入+输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模式,聘请一些国内外的顶级优秀的训练师等,比如NBA的训练师、理疗师、体能师等来国内做一些训练和培训,再培养一些有职业精神、有战术素养等等的一些好的教练员,下到基层去培养我们的青少年和群众,让战术、团队、理念等篮球知识去扎根;其次,跟国际接轨,建立梯队制度,让青少年、好苗子、优秀教练员们建立梯队制度走出国门,到一些篮球理念、水平、素养高的国家、大学校园联赛和一些优秀的青训体系中去历练、去学习、去竞争、去深入,让国外的一些优秀的教练员走进来,把理念、素养、对抗都带到国内的的青少年以及其他热爱篮球的人群中去,来帮扶提升我国的下一代,再委任一些优秀退役的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解说员到国外去学习、研究、考察、历练,让我们得篮球储备力量更加的丰富。
4 结语
此次兵败本土是中国篮球的一次赛场失意,但同时也是改革机遇。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之后,实现了业务主体从篮管中心到中国篮协的平稳过渡,在协会实体化、CBA联赛改革、青少年篮球发展、体教结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与此同时,篮球改革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中国篮协应在工作网络的立体化覆盖、切实推动地方篮协改革、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等方面继续发力,同时在工作方式上实现转变,真正按照社团化、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运作,并且进一步提升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