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探究

2020-11-24吴继君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过程

文/吴继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更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现阶段,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指导,且容易由于自身社会经验缺乏而造成盲目自信,从而导致创业失败的问题。对高校来说,及时给予学生创业指导,让学生明确创业不是简单的“当老板”,而是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与风险。高校应该积极地探索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得到专业指导,从而使大学生的创业道路更加平坦顺畅。

一、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判断力

大学生经历高考后步入大学校园,可以说每个人在掌握理论知识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方法。但说到社会实践课程,却是大学生们重视程度较低的一门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学生没有把握好机会全面地认识社会,更无法做到对社会发展进行准确判断。再加上对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方向都是一知半解,对当下国际市场缺乏全面的了解,导致大学生选择创业方向过程中往往比较盲目,市场需求认知错误等问题会给学生的创业之路造成一定的困难,极容易导致创业失败。

(二)缺乏指导,创业能力不足

当下,高校对学生创业需求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并逐步开设了创业指导课程,与传统的教学科目相比,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这都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课程范畴。教师大都比较注重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因而大部分教师对于实践缺乏更深入的研究。甚至有的教师由于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经历,对真正的创业更是所知甚少。对于创新创业,教学双方都处于摸索过程中,学生难以从教师的指导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无法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这给大学生的创业造成了较大障碍。

(三)缺乏创业的相关心理建设

大部分学生在创业之初,都是雄心勃勃的,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当创业过程出现挫折,学生的创业决心就容易动摇,甚至灰心丧气,严重的半途而废,导致创业失败。虽然年轻时经历失败是一种财富,但是无谓的失败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学生应该在创业的过程中培养正确应对挫折的心理,防止出现自暴自弃或者狂妄自大等不良的心理,避免这种心理对创业道路,甚至对人生道路造成更大的障碍[1]。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价值分析

(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现阶段,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学生参与创业是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果的验证,更是国家与社会对现代青年的美好期望。

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群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动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变自身与社会,才能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将青年人培养成才,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式,并在不断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成功踏入社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随着每年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因此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合理安排就业,是高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针政策的落实,不但能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就业方向,而且还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将创业当作是自己的迈入社会的第一步[2]。

三、培养途径

(一)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庞大最多元化的体系,其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专业高端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校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向国家输送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个行业急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无论是文史类或是理工类的学生,创新性思维已经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自身有很多优势,比如教师资源丰厚,社会实践机会多,与社会及各个行业的尖端人才联系紧密等,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主动承担学生创业教育的这一重担。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让学生不但能够在这里得到技术性指导,同时也能得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寻找同样有梦想、有闯劲的创业伙伴,共同实现创业的梦想。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创新。大学生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通过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并将其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判断出自己创业的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除了要对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论辅导以外,还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发展,使创新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创业道路上。

基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创业辅导,这种辅导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理论知识的点拨和研究,更是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办法,包括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纳税、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何申请专利等等。除此之外,基地还肩负着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判断自己的创业方向与国家提倡的方向是否一致、如何拿到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补贴、减轻创业压力等责任。

(二)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离不开创新,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必须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流于课程设置的表面,而应深挖内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现阶段,很多高校开始逐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具体状况,也使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科学判断。既能推动学生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又能杜绝学生盲目地投身其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社会资源浪费。但是也有一些课程一味强调创新创业的优势与价值,没有完善的体系,单方面地鼓吹创新创业的前景,而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要杜绝这种流于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地为学生打造一系列深入的、有内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离不开合作,在当今社会,单凭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使创业项目达到巅峰,但是在最初创新创业过程中,多个创始人往往会陷入各种的分歧与争吵中,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而如何与自己的同伴求同存异,如何跟其他创始人进行沟通,最后达成一致,这些都需要通过日常的学习,使沟通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学生未来的创业路上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

创业的过程必然是困难与挫折不断,而沟通能力是创业过程中除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以外的第三大能力,创业必须要不断沟通,跟合作伙伴沟通,跟投资人沟通,更要与客户沟通。良好的沟通才是向前走的前提。良好的沟通能力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针对性地培养[3]。

(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电视剧或书中的“霸道总裁”的印象,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因此必须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保持不怕吃苦受累的心态,还要让他们明白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失败,只是人生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培养学生耐挫的能力,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问题。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业的心理辅导,防止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产生迷茫、失望等负面情绪,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业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种选择,社会各界都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便利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在创业的过程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从而用更加坚强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创业。

从现实状况来看,让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并以此教会学生创业创新,整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这就给高校提出了更多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在创业创新教育起步阶段,学校应该尽可能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校做专家讲坛,针对创新创业问题,进行详细而专业的指导。联系各行业的精英人物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真实的世界与社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创新创业,清晰而准确地把握自己的优势,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通过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分享与指导,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看清自己未来的创业路,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心存感恩地迈向人生的新阶段。

四、结语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与水平。高校要运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平台,并积极地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心理指导与创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找准市场定位、把握发展机会、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顺利实现创业梦想。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过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