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适能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2020-11-24龚云鹏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3期
关键词:多元化考核身体

龚云鹏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体育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必修课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高校体适能课是原有高校体育课的升级和创新,其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满足不同大学生参加体适能课的个性化需求,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其教学能力的机会,激发大学生参加体适能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提高大学生体育技能与身体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为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及快速走出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困境奠定基础。

1 体适能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1 体适能的主要内容

体适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两大类型。其中,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身体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软素质等。身体成分主要是指组成人体的各种成分之间的比重。将人体组成成分之间的比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的概率。肌力则是指大学生肌肉产生了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目前经常将大学生肌肉持续收缩能力的大小来作为衡量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心肺耐力也就是有氧耐力。目前研究者会根据心肺耐力的大小来判断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其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柔软素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身体柔韧性,是指在不损伤身体和没有疼痛感的前提上身体所有关节能够扩展或者弯曲的最大程度。身体柔韧性好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运用能力和降低大学生运动损伤等情况发生的概率,这也是大学生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前先做热身运动的主要原因。

技能体适能则主要包括身体的灵敏性、平衡力、身体协调力及爆发力、应变能力等要素。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必然会提高大学生技能体适能。虽然当前并没有权威部门或专家学者明确技能体适能与身体患病概率之间的关联性,但技能体适能却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各种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或者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身体乏力等情况的可能性,为大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生活提供健康的身体保障。

从测量角度来讲,体适能又可以划分为心肺、肌肉、体重3 大类型的适能。随着体适能研究的深入,提高体适能训练效率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其中敏捷性训练、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等都是当前最常用的训练方法。

1.2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多元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对身体健康素质不同及运动技能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实际情况及体适能课教学内容来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体适能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弹性化、灵活性,从根本上打破高校现有教学制度、体适能课程设置及体适能课教学考核标准等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与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限制。

高校体适能课多元化教学活动也就是在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统一内容和标准的考核之后,根据大学生考核成绩来进行分层教学,同时也应尊重大学生的选择,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与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不同学习项目由专业教师任职,以此来提高高校体适能教学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大学生的潜力。总体来说,高校体适能课多元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简化为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与因材施教等不同教学模式的融合贯通,在提高大学生体适能学习目标明确性及学习计划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体育素养的持续提升。

2 高校体适能课多元化模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2.1 巧用分层教学

教师可通过组织体适能教学动员大会等来拓宽大学生了解和把握体适能课主要内容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体适能学习项目。根据大学生所选择体适能学习项目的特点及大学生体育技能学习能力等,与大学生一起制定当前阶段的学习目标,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选择体适能项目的原因及渴望通过参加体适能教学活动来学到什么,促使大学生进行关于体适能课的深层次思考。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学生体适能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与持续性,也能增强大学生学习掌握更多体育技能与提高自身身体健康素质的内动力。教师可加强对体适能课教材的研究,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应学习掌握的体育技能内容,在遵循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高高校体适能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不同层次和不同年级大学生体适能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连续性。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适能考核成绩等将班级内所有大学生划分为普通、较好、优秀3 个层次。其中,优秀层次的体适能教学目标要高于高校体适能课教学标准,所学习的体适能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可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高校规定的体适能教学任务,为他们学习难度更大的体适能相关知识和技能留下更加充足的时间;普通层次的体适能教学目标与高校体适能课教学标准一致,将体适能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方式来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较好层次体适能教学目标的难度在优秀层次和普通层次体适能教学目标之间,教师可根据高校体适能课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开展体适能课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校体适能课教学目标。

2.2 巧用差异化教学

传统的高校体适能课教学模式以无差别式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为主,忽略了大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差异性,无法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弱化了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因此,运用高校体适能课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必然性与发展性。高校体适能课教学活动不仅要完成高校体适能课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还应实现全体大学生的共同进步,帮助全体大学生增强实现自己发展目标的自信心。简而言之,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实现分层次、分项目的教学,能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给大学生更多自由选择和发挥优势的空间,对实现体适能课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具有重复作用。

例如,足球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体适能项目。在足球训练中,教师可以对参加足球训练的大学生进行全面化和专业化的足球考核,不仅要深入挖掘足球基本功较好的大学生的足球潜能,还要筛选出那些身体素质好、足球学习能力强但足球基本功较差的大学生,并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单独训练。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大学生性别的差异性,男女大学生体适能训练标准也应有所区别。

2.3 提高体适能课考核机制的多样性与弹性

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促使高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对校园运动设施的重视度,不断增加校园运动设施的资金投入,定期维修校园体院教学设备,经常购买性能更好、功能更全的体育教学设施,这为改革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更新体育教学理念等奠定了基础。高校应加强对本校大学生运动能力、现有体育教学资源及体育专业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本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体育学习能力,认真听取大学生对体适能课教学模式的意见与建议,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体适能课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体适能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及灵活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大学生想要学习自己喜欢体育运动项目的愿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提高体适能课任课教师的数量,为大学生自由选择任课教师提供帮助。

高校应分析原有体适能课考核机制的优势与劣势,在结合高校体适能课教学目标及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校体适能课考核机制,实现体适能课考核形式从单一僵硬到灵活多样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体适能课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例如,高校对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与考核标准,对身体素质较好、体适能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可以采取竞争考核法或者比赛考核法,适当地提高其考核标准和考核难度,鼓励他们制定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对一般层次的大学生使用一般化的考核方法,帮助他们明确自身机能的不足,引导未来体适能学习的方向,促使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体适能训练方法,鼓励他们勇于超越自我;对较差层次的大学生则可以采用鼓励考核的方法,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训练,强化其提升体适能训练效果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培养其对体适能训练项目的兴趣爱好,在降低其考核标准的基础上也应提高其考核标准上下浮动的空间。最后,高校还应提高体适能考核的公平性与客观性,按照不同大学生考核的分数来给予不同的奖励。

3 结 语

体适能课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现代化与先进性,与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在激发大学生体育训练潜能及发挥教师专业优势的同时能加深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共同提升。

猜你喜欢

多元化考核身体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