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进行慕课体育教学的 研究分析①

2020-11-24韩杭康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传统教学模式

韩杭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 山东青岛 266580)

现如今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迅速发展,大数据俨然成了一种趋势。慕课也称“MOOC”,在教学领域,随着慕课的产生与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凭借教学规模庞大、开放式的在线教学、包容性广、教学资源更加优秀等优点,慕课逐渐成为热门。慕课丰富了教学模式,完善了教学资源,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学体育作为高校的重要基础学科,在教学中也开始逐渐增加慕课的使用频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慕课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该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慕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产生的利弊影响,为今后的高校体育教学提出建议,在教学中做到趋利避害,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主题,以“大数据时代”“慕课”“大学体育教学”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并且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访谈法

笔者走访了青岛市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师,就“大数据时代下慕课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到了宝贵的经验、意见与建议,为研究提供了更多支持。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是IT行业的专业术语,是指大小超出了常规软件工具所能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多样化信息资产。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大数据具有“5V”特点,分别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最早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出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大数据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2.2 慕课 MOOC

2.2.1 慕课的诞生

慕课(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英文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中的“M”是“Massive”,表示大规模,与传统的课程不同,一门慕课课程的学习人数最多可达十几万人;第一个“O”是“Open”,表示开放,进行慕课学习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个邮箱进行注册,就可以进行学习,不分国籍;第二个“O”是“Online”,表示在线,学习全部都是在网上完成,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后“C”是“Course”,表示课程。最早在2008年,包括华盛顿大学教授Jim Groom在内的一大批教育者开始采用线上课堂模式,出现了线上教学的形式。随后在2011年,斯坦福桥大学开设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网络教学模式出现了重大突破。当时有着高达近15万人注册该课程,随后又有许多名校的加入,共同合作开发网络课程平台,并且不断完善平台质量,至此慕课(MOOC)开始在全球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

2.2.2 我国慕课教学的发展

慕课盛行之后在中国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度。2013年,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相继与慕课平台合作,推出了慕课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慕课开始进入活跃发展期。2016年9月,中国慕课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490万,上线的课程已经达到1500门。中国使用慕课学习的用户主要分布在教育发达的一线城市,其中学生占的比重最大。从2016年起,我国上架的慕课数量已经多达4900门,学习人数也已经突破6000万人次,慕课的数量、参与开课的学校数量、学习的人数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世界慕课大国。2019年4月9日,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目的旨在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中国高等教育,更快建设、更好使用、更有效学习、更有序地管理中国慕课,议会代表共同发表《中国慕课行动宣言》。相比其他专业的慕课教育而言,高校体育慕课教学建设并不成熟,真正优秀并且适用于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慕课体育教学平台还在建设当中,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总体来看,近些年来慕课在国内的发展还是十分迅速的,其中大数据作为背后推动器,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2.3 大数据时代下慕课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2.3.1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大数据时代体育慕课教学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任何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视频体育学习,学生在学习自己学校所开设的体育项目之外,还可以接触其他地区、其他学校、其他校区,甚至是其他国家的体育课程,为想要学习更多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慕课除了体育课程之外,还有其他各种专业的视频课程,教学资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到其他各类课堂中去,做到融会贯通。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使得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并且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3.2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家长、社会乃至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几年,由于学生体质测试而引发的悲剧屡见不鲜,而且体育锻炼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这种现象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提起对运动的兴趣,久而久之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心生抵触,“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也成了空喊口号。慕课的出现首先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同时新颖的上课方式也会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体育的兴趣;其次,慕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语言讲述和动作示范的教学方式,对于运动技能的教授是十分生动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慕课可以根据网络技术,对学生的运动动作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更好地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这都有利于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3.3 普及传统体育项目,灵活传播体育知识

现如今,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都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譬如武术、摔跤、射艺等。这些项目也已经被国家、各级地方所关注,并且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再加上地域限制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国高校很难开展起来。慕课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线上课程的形式,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搬上荧屏,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传播更深层次的体育文化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方便了学校开设各种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弘扬中国文化。

2.4 大数据时代下慕课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局限性

2.4.1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难以保证

如今高校体育教学基本就是面对面的课堂授课方式,课堂内容大部分也是最后考试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按时上课,练习考试内容,最后完成考试拿到学分。这种模式学生的自觉性是很低的,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打卡。课堂上教师在的情况下,有的学生都不太想进行体育锻炼,甚至多练一分钟都不愿意。而慕课教学模式则需要学生有很大的自觉性,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学生自觉性就很低的情况下,外加没有教师的监督,进行慕课教学学生的自觉性将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4.2 难以即时获得学生的练习反馈,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及时纠错,加以改正,才能更好地完成运动技能的学习。由于慕课大规模和在线教学的特点,师生无法面对面的交流教学,教师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特征,得不到学生的即时练习反馈信息,无法及时对学生的练习做出调整,针对性的练习得不到保障。

2.4.3 传统的体育教学可能会受到冲击

现如今在这个数字化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就像“淘宝店”替代实体店一样,事物的更替速度是难以想象的。慕课的出现很有可能对传统的体育课堂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是体育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体育技能的学习大部分是需要面对面地进行指导才能对精细动作进行打磨,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所以对于慕课完全替代体育课堂是不可取的做法,而是应该将慕课作为体育教学的辅助工具,使其与课堂相辅相成,共同提升教学品质。

3 结语

大数据时代,慕课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慕课体育教学有它自身的积极作用,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学生运动兴趣的提升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同时慕课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限制,包括学生是否自觉自主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练习反馈信息的收集较为困难及无法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等问题。相比于传统体育课堂,慕课(MOOC)是高校体育教学新注入的一股力量,不能过分追求慕课体育教学模式,更不能一成不变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将两者的优势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初衷,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体育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在遵循教学规律、遵守教学原则的前提下,找到慕课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点,发挥出慕课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传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