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现状与创新①
2020-11-24王佳祺
王佳祺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天津 300400)
1 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现状
篮球运动技巧性、对抗性、竞技性、观赏性强,是当代大学生非常熟知和喜爱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运动训练是所有竞技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和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很多高校体育篮球教学都非常注重运动训练,但从整体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教学思想不够科学、全面
教学思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形成的一种认识。教学思想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存在体育教师在篮球训练教学中,将少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算作篮球训练教学的主要成绩,而忽视大多数学生体质的不良状况。高校是培养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而目前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比赛成绩,把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当作附属品”的错误教学思想,显然与当前我国针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倡的“健康第一”思想相违背。另外,在这种错误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就要做什么”,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有一些高校体育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健康第一”思想,但他们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等同,而没有关注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和社会健康等,认识得不够全面,导致篮球训练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促进效能低。还有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在篮球训练教学中没有正确认识到篮球运动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将篮球运动与社会文化割裂开来,会导致教学深度不够。
1.2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高校篮球运动训练教学内容以纸质篮球教材为主,以网络上的篮球资料(包括网站上的篮球内容、篮球类的电子图书等)和教师的篮球教学经验为辅。然而,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上的篮球资料要比纸质篮球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具有更新快、针对性强等优势。过分偏重纸质篮球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内容多为篮球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而很少关注运动营养、运动损伤预防、运动心理等内容。另外,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关联度不高。大学生不仅有健身需求,还有交往需求、情感需求、娱乐需求、职业发展需求等。目前的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较多关注大学生的健身需求,而很少关注他们的其他需求,导致学生对篮球训练产生枯燥、单调、无趣的感觉,从而出现迟到、旷课、早退、不按要求训练等问题。
1.3 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任务与目标而采取的一切工作方式或手段。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反之则降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目前的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将各种练习法,如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简单、直接,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教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篮球知识和技能,但这些教学方法都侧重身体练习,而没有关注兴趣激发和探究能力培养。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浓厚的兴趣能增强他们参与篮球训练的持久性,而探究能力能提高他们在篮球训练方面的创新性。忽视兴趣激发和探究能力培养,显然不利于大学生发展。另外,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采用的篮球训练教学方法仅仅关注“教”的方法,而很少关注“学”的方法,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学生无法适应教学方法的情况。
2 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创新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项创新建议。
2.1 教学思想创新
第一,结合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进一步丰富“健康第一”思想。大学生是推动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核心储备力量。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和社会健康。新形式下,当代大学生存在肥胖、体虚、焦虑、抑郁、神经衰弱、易怒、妒忌、自负等健康问题。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上述健康问题,结合体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按照“健康第一”思想组织与开展篮球训练教学活动。
第二,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因为学习了更加丰富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更深入地接触了社会,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主张。针对篮球运动,即使它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即使大学生对它也非常熟悉和喜爱,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组织与开展的篮球运动训练教学活动依然存在一些不解和疑惑。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鼓励大学生提出他们的不解和疑惑,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主张。这样,大学生就能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第三,从近期和远期两个角度理解篮球训练的价值。高校体育教师要将学校内的篮球训练教学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学生未来的发展包括社会岗位工作、家庭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篮球训练教学时不仅要关注篮球训练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还要关注篮球训练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社会化作用。
第四,将运动训练作为传递篮球运动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仅仅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术和战术是不够的,还需要让他们深刻地理解篮球运动文化。现如今的篮球运动,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竞技体育转变为集政治影响力、社会亲和力、经济生产力和文化传播力于一体的文化载体。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认识到篮球运动文化的内涵,不仅能显著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增强他们的运动动机,而且能让他们成为推动篮球运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2 教学内容创新
首先,将网络上的篮球资料转化为高校篮球训练教学内容。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上的篮球资料可以极大拓展学生的篮球视野,让他们学到很多纸质篮球教材上未写明的篮球知识和技能。且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篮球知识和技能。考虑到网上的篮球资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分辨知识的可靠性。同时,要将运动营养、运动损伤预防、运动心理等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体系,并严格保证这些教学内容的课时。
其次,让高校篮球训练教学内容变得职业化。大学生不是职业篮球运动员,运动基础、身体素质、比赛经验、训练环境、运动营养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内容和职业篮球训练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让高校篮球训练教学内容变得职业化,就是要求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内容接近或等同于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内容。对于学校篮球队而言,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能显著提升运动队的训练质量,从而更顺利地实现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目标。
2.3 教学方法创新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在采用各种练习法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采用运动游戏法和运动竞赛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动游戏法的采用,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愉悦的教学范围,让学生实现“玩中学”的目标。运动竞赛法的采用,能营造一种紧张、激烈接近实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实现积累比赛经验,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目标。教师可采用发现法和小群体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法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探究,加深对正确篮球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和理解。小群体教学法能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共同提高。
其次,重视学法。在高校体育篮球训练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适合自己,也要适合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采用教学方法之前,全面地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需求等。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非常喜爱,尤其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对此,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法,创设各种篮球训练教学情境。
2.4 加强篮球教师队伍建设,加速篮球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时代在发展,篮球运动也在发展。现如今的篮球运动,无论是竞技体育层面,还是从大众休闲体育层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此同时,高校体育篮球训练场地、设施、教材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另外大学生的篮球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加强篮球教师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能够抓住时代发展脉搏的篮球教学创新人才。各高校要加强篮球训练教学方面的交流,形成相互学习、借鉴、总结和推广的良好氛围。在具体操作中,高校可以制订篮球训练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创新名师。高校要推进篮球训练教学改革实验班、实验队的建设,将学校篮球队达成为特色实验教学空间,助推篮球训练教学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