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教师引导在水平一准备活动中的策略探索

2020-11-24徐高峰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城南小学孙园园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二小学

灌篮 2020年16期
关键词:呼啦圈体育课语言

徐高峰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城南小学 孙园园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二小学

在平时上水平一课时,总是觉得课堂呈现不是我想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不听指挥,爱随意说话,玩游戏也玩不起来或是玩得乱七八糟,课堂中也老是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到后面教师就出现了上课的恐惧感,从而把课堂设计的越来越无趣,学生越来越不想上课,课堂就越来越乱。具体表现如下:

现象一:上课铃响后,教师站在队伍前面讲解课的内容和任务时,学生是自由自在的东看看,西瞧瞧,随时嘴巴就说上几句,老师在说什么他们根本没有听。导致后面出现,同学之间拉人、推人、拦人的现象,使同伴受伤。

现象二:上课铃响后,学生站得笔直,没有人说话,静等体育老师上课,当体育老师开始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时,前面部分学生很认真听着,到了要用到器材时,学生就不淡定了,根本不给老师把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说完,就开始哄抢器材。

现象三:上课铃响后,学生站着兴致勃勃的等着老师上课,当教师开始宣布课的内容后,学生一听都耷拉着脑袋,嘴里轻轻的唠叨着说:天天这样的内容,好无聊啊!有一个学生就理直气壮的开口请假说:脚疼,今天需要请假。

从课堂上现象的观察,到学生角度分析、思考,课的准备部分中教师语言引导是否有效是本次研究的方向。课的开始时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讲解方法让学生以最快速的静下心来听课,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手段让学生自觉的静下心来上课,用什么的语言阐述方式让学生喜爱上体育课的学习,是我本次研究的目的。为了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我发现水平一阶段准备部分教师的语言引导成为了一节课组织教学成败的基础。

对于水平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体育课的需求就是“玩”,教师如何用语言在课的开始部分快速、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的玩、快乐的玩、安全的玩、并能思考怎么去玩。本文从教师语言引导的角度、梯度、效度和深度,四个方面来分析、思考研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找准教师语言引导的角度

由表1可见,根据体育教学任务、内容和教法来区分体育课的类型,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的类型设计不同的准备部分语言引导,达到所预想的课堂效果。好的语言导入在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

课的准备部分,就是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的关键。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导语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理解的引导语;而后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投入课堂的引导语;然后根据教师语言的表述,使学生学会思维;最后达到学生能在课堂中根据不同的内容、任务、要求以及标准,进行分析、思考。

二、巧构教师语言引导的梯度

我们的教学离不开我们的学生,想要上好体育课,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我们的课堂。水平一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幼儿园的玩乐学习模式向小学知识学习模式转换中,他们需要我们教师给予直接的语言引导。

(一)巧用儿童化语言,拉近师生距离

太专业的语言表达,对于水平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听不懂的,需要老师去解释、分析。所以很多男老师和新教师都不喜欢上水平一的体育课,觉得自己就是在对牛弹琴。案例1

一个新老师在上一年级队列队形课时,他对着学生说:“两路纵队成四路纵队走”,学生就傻傻的站在那里,不知道往哪里走,接着他又说:“两队变成四队走”这下学生明白了,但是在走的过程中有往左边走的,有往右边走的,接着就队伍乱了。教师一看不对直接吹哨子,让学生回原位,然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哪个是右手?”学生都举起了右手,老师又说:“接下来报依次1.2报数,报2的小朋友向右边走一步”学生开始报数,报完后,教师再下达口令,可有些学生忘记了自己报了几,然后学生就开始了谁应该走出去谁应该站着不动,开始了自由讨论,课堂又乱了,最后,无奈之下,教师只有自己动手一个一个的把学生拉成了四路。

看到这个新老师的上课,感觉这位老师教得好忙,管了前面的学生管不到后面的学生,管了后面的前面的乱了,课堂吵翻天!其实,水平一的孩子很聪明、很好哄、很好激励的。只要我们老师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话,一切都不难理解了。

改进方法1

教师语言:接下来老师要教大家变魔法,把我们的两路纵队变成四路纵队,小朋友们看老师是怎么变得,首先拿出你们的魔法棒(右手),等一下我们要一起来念咒语(报数),咒语的密码是1.2.1.2,没有3的后,不然魔法失效了。念的时候记住自己念的是几,念2的同学就往右边跨一步,念1的小朋友原地不动。最后,念2的小朋友再往前走半步,和左手边的同学对齐。恭喜我们班的同学,都学会了二路变成四路魔法了。

(二)妙用学科化语言,促进正确理解

教师语言的表达必须要和所上的课相对应,而且用词必须符合学生的理解。我们老师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但切记别把体育课上成了数学课、科学课、音乐课等。这样就失去了体育课本身的意义了。

案例2

有一次我在听二年级的一节前滚翻的课,体育老师在教动作时,是这样说的:“我们今天要学360度滚动,看谁滚得圆”马上就有学生问:“老师什么叫360度滚啊?怎么滚?”学生就开始讨论360是什么了。

听到上课老师就360度时,我就懵掉了,一个前滚翻怎么上出了360度的数学课了吗?学生对角度都是没有概念的,这个课的重点并不是360度,课堂却展示了360度这个难点。

改进方法2

教师语言: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大家觉得谁在斜坡上滚得快?今天,老师就教大家用身体来滚一滚,首先,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圆,那怎么变呢?接下来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

(三)活用任务化语言,促进规范执行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太死板,太枯燥,没有激励性,像是在赶时间,走教学流程,为完成任务而教学。而水平一的学生在不感兴趣的项目面前,会想象出自己想要上的形式,然后开始展现他们的“天性”。那时课堂安全出现隐患,教师再想来引导就为时已晚。

案例3

平时上课,很多老师就是这样上的:上课铃一响,体委整队,师生问好后,教师就直接交代整节课的内容,如:今天我们上50米跑,先绕操场慢跑2圈,接着准备操,然后在操场中跑3个50米,完了跳绳练习。然后学生开始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目标无法达成。

这样先交代内容,后交代过程,机械化的准备部分引导,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都被磨灭了,如何谈培养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所以要求教师上课开始时,就要及时正确引导。

改进方法3

教师语言:我们班谁跑步最快?今天,我们就跟他学一学怎么能跑得快的方法。不过,跑得快的前提,我们要先把身体活动开,不然很容易受伤,受伤了就不能比赛了,也不能上体育课了,所以我们先进行准备活动,然后再来学一学怎么跑得快。

所以教师课堂语言运用:需要激励性,也要表明自己的课堂态度,让学生从言语中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产生信任。

(四)多用自主化语言,提升学习能力

低段的学生其实很喜欢自由,对于喜欢和不喜欢他们的态度是都非常的明确。教师的语言引导其实也是需要有弹性空间设计的,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学生会有反感的,个性强一点的就要课堂反抗起来。

案例4

一开始,教师是这样导入这节体育课的:今天我们要学转呼啦圈,要求前后4人为一组,排第一个的是小组长,小组长来领呼啦圈,拿到呼啦圈后带领组员散开进行活动。有学生就举起手来,要求自由搭档,不要和老师指定一起玩,教师就三个字回了孩子:不可以。

面对教师这样强硬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是敢怒不敢言。对于提问的学生,动力都被打压掉了。

改进方法4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要学转呼啦圈,因为呼啦圈不多,所以要4个小朋友一组,领一个呼啦圈,不过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4人组合好,选择好小组长,手拉手到老师这里领取呼啦圈,并告知老师谁是小组长,然后跟着小组长到指定位置活动,如果真找不到搭档的老师给你指定。

通过教师语言充分展示出教师课堂中对学生的尊重和民主意识。所以我觉得教师在准备部分引导的时候要有要求,也要给予自由,这样学生很喜欢上,愿意听从同伴指挥,教师组织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三、紧扣教师语言引导的效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堂有了兴趣,才会静下心来听课,才会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家都知道:“万事开头难”。教师在课前就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我们的课堂开始部分语言的导入。

(一)教师引导:趣味性

水平一借班上课时,我们对学生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我们课前很难预测我们的学生会以什么样的状态来上课时,我们就用一句口令或一个动作,让学生静下来。

案例1《游戏互动》

(1)当课堂中听到老师说:“123”学生马上做出:木头人姿势。

(2)当老师说:“小眼睛”学生就马上回应:看老师。

(3)当老师说:“你真棒”学生马上拍手:1.2.3竖大拇指。

(4)当老师说:“红灯”学生马上:停;老师说:“绿灯”学生马上:动起来。

(5)当老师说:“1+1”学生会带着疑问看着老师答:2。

(6)老师举起手,伸出手指,问:“这是几”学生马上看向老师答:3。

这些语言的问答式引导,都是为了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安静下来,看老师。便于教师基本部分教学时收放自如,避免出现放出去收不回来,课堂乱成一锅粥;也避免了教师喊得心力交瘁,学生还不自知的现象。

(二)教师语言:情景性

水平一的学生喜欢听童话事,看奥特曼打怪兽,他们想当英雄;看了超级飞侠,想自己也能变身;看了朵唻爱梦,就想自己有个百宝箱口袋;看了西游记,希望自己神通广大,可以拯救世界,拯救银河系的神,身上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在课堂导入时,可以用情景性语言导入,

案例2 故事《小青蛙找妈妈》

从前有一群小青蛙,他们到处找妈妈,这时有只小乌龟告诉小青蛙说:“你妈妈被大蟒蛇抓走了”,小青蛙问:“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找到我们的妈妈呢?”小乌龟说:“你们要听你们的老师话,他会教你们本领,然后去营救你们的妈妈的”,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青蛙一起去救出他们的妈妈?小青蛙们就开始了跟着老师学本领了。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这比直接告诉学生我们接下来要上立定跳远课效果要好的多。通过故事的形式,学生会忘记了自己之前已经学会了这项本领,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就想要试一试,挑战一下,觉得自己是可以成功的。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学习的主动性就强了。

(三)教师语言:明确性

低段的学生,其实他们需要老师给予明确的指示,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明确的方向。

案例3《模仿小动物》

在模仿小动物走一课中,教师在开始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小动物走路的姿势,比比哪些小朋友模仿的最像,被老师点名表扬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分。其次,在走的过程中前后同学要保持一臂到两臂距离。不能太近,太近了同学之间做动作时会碰撞;太远了,我们这个篮球场一圈会排不下。”

在教师明确的要求指令下,学生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会关注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距离,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模仿,目标很明确,想要得到老师的那一分奖励,从而努力听讲。

(四)教师语言:逻辑性

教师提前设计好课堂教学语言,语言要求做到有逻辑性的表述,达到精讲多练的授课状态。

案例4《连续提问》

在跑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准备部分的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不同姿势的起跑,接下来我们的练习过程中,找一找哪几种起跑姿势你已经会做了?这些姿势中哪一种起跑姿势最快?哪一种起跑姿势最慢?哪种起跑姿势最危险?”

让学生在简短的语句中准确的捕捉到本课的教学重点,带着任务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寻找答案,在寻找中完成学习。看是如此简洁明了的导入,学生却能听的懂,能接受,也能及时的配合。

总之,本文尝试以深度思维作为参照设计准备部分教师引导,从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教师语言引导为宗旨,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引导。在此基础上,我发现了教师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如提问、鼓励、激励、要求、期许、小结、检阅等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从课的类型角度出发,提出准备部分教师语言引导的对应策略,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深度。

我们都知道:我们教育的人,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我们的课堂也是随教育的人而改变。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我们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不断地寻找更适合、更有效的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的提升自我。

猜你喜欢

呼啦圈体育课语言
了和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彩虹
山的呼啦圈
体育课上的“意外”
语言是刀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讨厌的理由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