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塞腰鼓价值研究

2020-11-24田柯义

武术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腰鼓安塞陕北

成 康 田柯义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安塞位于陕西西北部,黄土高原腹地,地处延安与榆林之间,素有“塞北钥匙”、“上郡咽喉”之称,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1]此处,地理条件差,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梁峁偏地,沟壑纵横,交通条件十分落后。安塞腰鼓受地域性影响较为严重,盛传于陕西西北一带,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体育艺术表演,具有很高的文化、健身、娱乐以及商业等价值。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深度挖掘安塞腰鼓的文化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以及商业价值,以期安塞腰鼓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安塞腰鼓的价值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查阅了大量有关安塞腰鼓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研究,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逻辑分析法

对相关网站所查阅的资料和文献,进行逻辑分析和整理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2 安塞腰鼓的由来与发展现状

2.1 安塞腰鼓的由来

腰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根据《安塞县地方志》记载,鼓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黄帝内传》云:“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夔制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2]此时就有鼓的出现。历经发展,众人对腰鼓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战争说”“祭祀说”“巫医说”这三种传说世人较为认可和接受。

“战争说”:鼓产于战争。《曹刿论战》一文中就有对鼓的记载,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鼓在战争中,军队遇袭或军事告急,用以传讯;两军交战,可擂鼓助威,提高军队势气;若克敌制胜,则以鼓为乐,以庆胜利。由此,鼓在战争中得以流传。

“祭祀说”:鼓源于祭祀。在《礼记》中有云,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古代帝王有祭天、祭神等祭礼活动;百姓有烧香拜佛,祈祷生活美满的习俗,可见鼓在民间祭祀活动中频繁出现。自此鼓成为民间祭祀活动的一种工具被世人广为流传。

“巫医说”:鼓始于巫医。相传周文王时期,此地瘟疫横行,死者无数,为求谋生,世人创造了一种鼓,系在腰间,身上披红挂彩,扮成各种巫神怪兽之类,边打边喊,驱邪避难。[3]在古代诗词《宛丘》中“坎其击鼓,宛丘山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这也是正是驱妖除魔的真实写照。[4]鼓在这种浓厚的迷信主义色彩下被世人接受得以流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腰鼓活动在民间举办的如火如荼。经历史演变,无数民间艺人和腰鼓爱好者对腰鼓的改进和继承,使腰鼓发展至今。

2.2 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

腰鼓流行于陕西北部,安塞县的腰鼓最负盛名,因此得其名为“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与安塞的剪纸,农民画,民歌并称为“安塞四绝”,其中安塞腰鼓最为有名。受地域特征影响,安塞腰鼓的表演,粗狂豪放,舞姿浑厚,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无不象征着陕北人民憨厚,淳朴的形象。安塞腰鼓一直是陕北地区及黄土高原独特的民间传统体育艺术表演,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艺术表演比赛的最高奖项;1990年,安塞腰鼓在11届亚运会上大方光彩;191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安塞腰鼓作舞蹈表演参加了欢迎香港回国的仪式;1999年,安塞腰鼓参加了中国50周年国庆庆典和澳门回归仪式;2004年,安塞腰鼓民间艺术团被泰国政府、新西兰等国邀请参加活动表演;2007年,安塞腰鼓参加了2007年的“瓦莱塔中国春节”活动的演出;2010年,安塞腰鼓远渡海外,先后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地表演,充分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安塞腰鼓曾经几度登上春晚的舞台,被世人所欣赏和熟知。在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而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塞腰鼓成为陕西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5]安塞腰鼓因“安塞县”而得名,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东方神鼓”“中华一鼓”“中华鼓王”“中华民族之魂魄”等。安塞腰鼓享誉国内,并名扬海外,为世界瞩目,安塞县也因此而被世人知晓,其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腰鼓之乡”。[2]

2.3 安塞腰鼓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上,选择“高级检索”,以“腰鼓”为主题词,并含“价值研究”为检索条件,其检索自动生成时间为2004年—2018年,共检索到中文期刊文献数量26篇(如图1所示),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数量为5篇。图1所示,对腰鼓价值研究在中国知网上显现的文献数量最多是在2008年,其文献数量为5篇,其次是2018年,其文献数量为3篇,其余年份文献数量仅为1篇或2篇。腰鼓运动作为民间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其文化、健身、娱乐以及商业等价值颇深,但在科研领域中,对腰鼓价值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从2004年到2018年,15年的年均文献数量不到2篇。就目前而言,该领域还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我们重视并深度挖掘有关腰鼓运动存在的潜在价值,这将有助于腰鼓运动科研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促使腰鼓运动的发展、传承和壮大。

3 安塞腰鼓的价值研究

3.1 安塞腰鼓的文化价值

安塞腰鼓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北地区人们憨厚、彪悍、淳朴的体现。安塞腰鼓作为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格,发现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陕北文化的“活宝石”。毛泽东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当时正逢敌人对延安边区实施经济封锁,需要腰鼓运动激励军民大生产。[6]通过腰鼓运动极大的带动军民大生产的热潮,引来军民大生产的胜利。此后,安塞腰鼓被陕北人名成为“胜利腰鼓”,并载入红色革命史册,其充分展现了大生产时期,陕北人民积极进取,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安塞腰鼓曾远赴海外表演,将安塞的地区性文化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扬于海外,极大的带动安塞地区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安塞腰鼓被世界所瞩目,有“中华一绝”的美称。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口,让世人充分认识到陕北人民的性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也向世人传达了陕北高原地区的民间地域文化特色,更让世人认识和学习到安塞腰鼓的文化价值,激励更多的人去挖掘和弘扬腰鼓文化,使腰鼓文化被世人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进而促使腰鼓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2 安塞腰鼓的健身价值

腰鼓有“文鼓”和“武鼓”之分, “文鼓”的表演形式是以身体的跑、跳、扭转等动作为主,其动作轻松舒畅,潇洒细腻,且动作幅度较小。而“武鼓”的表演形式则是以踢、跳、跨、打、跺等动作为主,其动作激烈刚劲,浑厚奔放,且动作要求高,难度大,足见腰鼓是一项健身性极强的运动。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陕北地区乃至全国,很多中老年人跳起了广场舞,而腰鼓运动是陕北广场舞中最受欢迎的一项舞蹈表演,其极具健身价值。安塞腰鼓舞姿雄浑,且简单易学,用具廉价易携,便于推广,深受群众喜爱。其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管是 “文腰鼓”还是“舞腰鼓”,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都需要身体各部位,各关节参与其中,使舞者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2)腰鼓运动要求舞者有较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例如:腰鼓中的“大缠腰”“缠腰过裆”等动作,对舞者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要求极高,通过舞蹈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3)腰鼓运动在表演过程中,要有“鼓”和“镲”的节奏为舞者做指引,鼓点多变,要求练习者反应迅速,紧跟节奏,动作衔接顺畅无误,这将很好地锻炼个人反应能力及神经系统的调配能力。(4)腰鼓运动的限制性较低,场地要求简单,几乎不受天气影响,人数也不受限,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的年龄及身体机能水平,自行选择和调整适合自己的舞蹈强度进行有效的锻炼。由此可见,安塞腰鼓可以对练习者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极大的带动人们锻炼的兴趣,有效的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3.3 安塞腰鼓的娱乐功能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深受大众喜爱,不仅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娱乐价值,是一项健身娱乐兼备的舞蹈运动。其娱乐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塞腰鼓是一项团体性较强的艺术表演,可加强表演者之间的配合程度,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消除个别群体的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促进其友好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安塞腰鼓是以踢,跨,跺,打,跳等动作为主要表演形式,且鼓声和镲声雄浑高昂,表演者可通过复杂的动作和鼓声尽情表演,宣泄生活中的压力,调节情绪,充实生活,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3)在陕北等地区腰鼓常常在重大活动中展露,比如:企业开业、操办婚礼、赛事或重大节日等活动,腰鼓运动在这些活动中表演助兴,被世人观摩,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欢乐,使其生活充满欢声笑语。

3.4 安塞腰鼓的商业价值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被视为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很对国家和城市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7]而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巨大的文化商业价值,其商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塞腰鼓文化底蕴深厚,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近年来,安塞县强力打造“文化村”,让陕北民俗充分融入到“文旅兴业”的大格局,大力实施“文旅兴业”发展战略,也精心策划和打造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据延安文明网报道,自“文旅兴业”发展以来,安塞县接待外来游客近60万人次,为该县创造了近2亿的经济收入,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2)安塞腰鼓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被很多影视剧组纳入影视题材,走进了电视荧屏,出现在大众视野。例如《黄土地》、《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及《平凡的世界》等影视剧都有安塞腰鼓的身影,深受观众喜爱,安塞腰鼓通过影视效应的方式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安塞腰鼓的很多用具,比如腰鼓服装,大鼓、小鼓、镲等道具,通过物联网方式进行促销,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这不仅使安塞腰鼓得到有效的宣传,还可以为腰鼓团队创造资金收入,使安塞腰鼓逐渐步入商业化。⑷安塞腰鼓作为艺术舞蹈表演,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很多厂商以一定的报酬邀请腰鼓团队来进行表演,以示庆祝,这也为腰鼓运动带来丰厚的利润,推动安塞腰鼓的商业化发展。由此可见,安塞腰鼓的商业价值较大,走上商业化道路也是大势所趋。

4 结语

为使安塞腰鼓更的发展与传承,故建议:(1)加强安塞腰鼓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深度挖掘安塞腰鼓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构建安塞腰鼓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2)安塞腰鼓的开展受限制程度较低,要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积极组织和开展腰鼓运动,将安塞腰鼓发展成“健身腰鼓”“娱乐腰鼓”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有效带动全民健身的发展。(3)当地政府要积极探寻安塞腰鼓的商业价值,不能“削足适履”,既要保持安塞腰鼓的纯洁性,又要积极引导安塞腰鼓接驳时代、接驳商业市场。使安塞腰鼓在其“本性”和“商业市场”上并行不悖。(4)政府要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村”和“文旅兴业”的大格局,积极整合资源,打造安塞腰鼓独特的品牌,并进行有效的宣传,积极推安塞腰鼓的商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腰鼓安塞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安塞剪纸
啊,腰鼓山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