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020-11-24荆雯,赵洁,李洋
荆 雯,赵 洁,李 洋
(1.渤海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渤海大学 少北武术研究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应关注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亚分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承认、挖掘与传承是建立在对其强烈的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发展,应加强国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强化民族认同并唤醒国人的文化自觉,提高国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提升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1 民族文化的保护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本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肯定。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信体现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高度认同上,并对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以及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高度自觉。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源泉,文化自信是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文化学方法,若要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首先应该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时代主题[1]。
1.2 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文化自觉的关键
所谓“文化自觉”,借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的过程。”费先生曾说过,“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也必然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生命力,要想在世界历史文化的舞台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持充分的自觉、自醒。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达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我觉知是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体育文化发展的繁荣与振兴,更关系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必要性
2.1 政治价值:提炼民族符号,树立大国形象
我国历史悠久而且民族文化根基深厚,可以为民族建设提供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及民族符号资源。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还要利用这些资源提炼出具有特质的民族符号。比如少北武术的门规“忠勇爱国,孝悌齐家;仁义处世,诚信待人”等,就带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又如“中国功夫”闻名世界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而且对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保持文化自信并发展成为文化自觉,才能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
2.2 人文价值:增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缺乏人文精神的支撑,就会丧失生命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得到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更离不开增强民族内部团结和各民族之间凝聚力以及传承民族道德品质的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互融,是增加民族交流的手段。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互通有无”巩固人们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为人们树立多民族文化共荣的思想。不仅如此,民族体育使参与者内外兼修,通过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促进参与者身体健康,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参与者人格品性的发展,具有启迪人心智的价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具有增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的重要价值。
2.3 经济价值:促进体育消费,拓展经济增长点
伴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信,人们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也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我国每年的人均体育消费占总支出的百分比也逐年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源于日常活动,更贴近生活也易于被大众认可,让参与者接受,传承并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扩大体育人口,带动体育文化消费进而形成产业化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拓展新的体育产业经济增长点。例如各种武术品牌赛事“武林风”“昆仑决”“英雄传说”等在各地的举行,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应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我国国民的体育消费,扩大宣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专业性与多元性,可以合理配套生产专业的服装与器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互融共促,促进体育消费,带动更多体育产业的发展,丰富体育产业内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业态发展,建设体育特色休闲小镇,增加热门的体育营销渠道带动体育消费,拓展我国经济增长点。
2.4 历史价值:非遗文化产物,承载历史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我们可以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道德习俗等,有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亚分支,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亚分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发扬,本质上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均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提炼有利于描摹其民族发展历史,丰富其民族文化的宽度,使各民族文化既独树一帜又找到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定位,对民族符号从“自信”到“自觉”起到了推动作用。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民族传统体育缺乏产业化集群发展
当下受人们关注的竞技体育赛事推广植入了很多商业元素,例如在俄罗斯举办的世界杯中,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共24亿美元,仅来自中国的广告商赞助费就达到了8.35亿美元。热度越高的体育项目产业链就越庞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承载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产业化的发展,背后没有产业链的支撑将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缺乏集群化发展更无集群效应可谈,这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知名度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都有所影响。虽然国人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竞技体育项目相比又显得相形见绌,发展现状有较大差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业化集群的发展与其他体育项目比较,已经失去了方向甚至严重脱节,这种发展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3.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单一匮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然保持着心口相传的传统“学徒式”“亲缘式”“地缘式”的传袭模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习方式传统、传播路径匮乏,与西方竞技体育形成鲜明的对比。现阶段,西方体育在我国“曝光力”较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也高频率地转播国外的体育赛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输出渠道,国内体育频道很少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的转播,新媒体平台也很少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文化的专栏。我国青年群体对于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欧洲足球联赛等更为关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之甚少,受此影响我国传统体育的受众群体不断减少。在奥林匹克体育运动文化席卷全球文化的浪潮中[5],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西方体育文化的排挤与强势覆盖,目前面临着生存危机。
3.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内容较为单调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播内容单调,部分居民“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思维定势将体育运动的功能局限在强身健体的层面中,这样的固定思维将给体育文化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存在缺乏娱乐化的形式、缺乏包装、传播的内容单调且地域性较强等问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常呈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有时甚至过分强调地域性,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当中因为过分“贴标签”而不能普适化[6]。用现代体育的标准来衡量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体育属于原生态体育,仅处于体育运动发展的初始阶段,想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文化挖掘和普及推广,就需破除其地域限制,不断推陈出新,以此为基点为体育文化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新口径。
3.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话语权较弱
在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为主的当今社会,民族传统体育都是非奥项目,不能登上奥运国际舞台,无法以较高的姿态向国际社会进行传播,国际话语权较弱。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中国武术,虽然是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依然属于非奥运项目。武术如何真正与奥运接轨,需要深思熟虑。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备受国人的关注,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却被边缘化。西方体育文化的推广加速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弱化,若任由其发展可能导致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消亡。
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进策略
4.1 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4.1.1 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
以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依托,搭建民族体育运动的新平台,树立本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品牌,增加适应群众需求的运动休闲产品与服务供给。推进体育旅游项目,将体育与经济的发展相统一。我国在开发体育旅游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国各个不同的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蕴含的历史文化都大不相同,有利于开发不同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地域观光与体验项目的选择[7]。体育旅游可以让游客观看、欣赏和参与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旅行游览和体验活动相结合,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文化相互结合的一种健身运动方式。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参观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体育场馆,观赏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购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商品这些渠道,可以充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且借游客们的口碑,体育旅游可以得到很好的对外宣传,吸引游客前来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土人情。
4.1.2 加强体育产业与文化相关产业的融合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体育文化、体育创意、体育产业三者深度融合而形成得到的产业集合体[8]。例如淘宝线上购物平台推出了“故宫博物院网店”,里面售卖的是印有故宫文化符号的各种商品,这些产品无不体现出中国的历史文化。为了更好地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效仿推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物馆网店”,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发展,要提炼其文化内涵。可以联合商品制造商推出一些印有民族传统体育符号的联名产品。李宁公司推出了国潮产品,还可以在服饰上印一些带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Logo,这样不仅创新了服装产业,提升了竞争力,而且很好地宣传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2 利用新媒体平台改变传统的传习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改变传统的传习方式,开展群体传播,倡导“口口相传”的开放式传播形式。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习的人数很少,加大了失传的风险。互联网、新媒体与通信技术支撑的信息网络高速发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例如在电影编排里设置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背景,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综艺节目,吸引青少年的目光,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注入新的血液,联合广告商制作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体验项目的宣传短片,创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播网站,建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利用名人效应让明星们发布一些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文章或公益广告视频等,让国人看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吸引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设中来。
4.3 以亲民化、娱乐化的形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些高难度的技术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参与者体质状况和运动能力的要求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对于运动项目的规则、器材、场地等条件也有严格要求,需要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手段,将参与运动的条件进行科学选择、加工、整理和改造或者将参与运动的场地进行同等替代甚至降低要求,既要符合客观条件的限制,又要考虑到大众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改进技术技能,降低难度系数,提高体育项目的普遍适应力,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性、亲民性[9]。比如说龙舟项目对水域有严格的要求,导致很多地区的人无法参与,所以就有了旱地龙舟的出现,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化发展,适宜更多人群和地域的参与,让更多国家的运动爱好者们了解中国文化。
4.4 以高校美育工作为契机,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体审美功能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对新时代高校的美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普通高校要针对学生的美育需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主要内容开设公共体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课堂。可以在学校运动会中加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强化高校体育文化社团建设,带动校园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树立起当代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孕育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
5 结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深蒂固,虽然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但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到保持文化自觉是必经之路。我国各民族必须树立起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集合各方力量,进一步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发展,展现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