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群理论的视角看体育舞蹈运动的项目特征
2020-11-24孙丽红
孙丽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该文借助项群理论中对竞技能力决定因素、比赛成绩决定因素及训练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来研究体育舞蹈运动的项目特征,为体育舞蹈训练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1 项群理论
项群理论是由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共同总结出来的规律体系,其中定义项群是指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而项群训练理论则是指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该体系按照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可将竞技运动项目分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等共计两大类的8大项群。依据动作结构可分为单一动作、多元动作和多项组合结构3类。依据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分为评分、测量、命中、制胜和得分5类。
2 体育舞蹈运动
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集音乐、舞蹈、体育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它起源于舞厅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艺术的发展,体育舞蹈在标准舞和拉丁舞的基础上扩充种类形成了目前的运动项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体育舞蹈运动项目获得了体育界的肯定,1995年,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顺利成为被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单项运动协会。从此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通过建立反兴奋剂委员会、电视转播、规范竞赛系统等多种方式提升项目地位,体育舞蹈已不断走向规范、走向奥运,顺利成为世运会、亚运会等的正式比赛项目。
3 体育舞蹈运动中应用项群理论的基本构想
体育舞蹈的体育与艺术双重价值取向决定了项目本质属性的多重性。该文主要从体育竞技的立场上来分析其项目特征,从任何角度研究体育舞蹈的项目特征,对于该项目都只能揭示其部分内涵和本质。从项群理论出发,该文认为体育舞蹈可被纳入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属于多元动作结构类型评分类项目。项群理论认为运动员训练的目的即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从项群理论视角分析体育舞蹈的项目特征,有助于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同时项群理论也提出,在同一项群里不同体育项目中又有至关重要的联系,例如在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难美性项目,它们之间的训练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参考,艺术体操的动作编排技巧和动作创新技术、竞技心理训练等均有借鉴价值。我国是体操、跳水大国,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训练体系,我国优势项目的宝贵训练经验值得被借鉴吸纳入体育舞蹈训练当中去,从而总结归纳出一套成熟的训练体系,这对我国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和走向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体育舞蹈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4.1 体能特征
4.1.1 身体形态
运动员形体匀称且有美感是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重要要求。体育舞蹈运动员需要具有整体身高优势,上下身比例协调,肩略宽,体重适当,身体体脂薄,上下肢修长,特别是小腿略长的特点。
4.1.2 生理机能
体育舞蹈运动员神经系统机能要求要有好的稳定性,肌肉要有快速收缩能力,感知觉敏锐,要有良好的生理机能,以及良好的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
4.1.3 身体素质
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对身体素质有要求,柔韧、力量、灵敏、速度、耐力等都是影响因素,基本素质在竞赛中是裁判考虑的首要因素。
4.2 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
4.2.1 技术
运动技术是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的关键要素。该项群中技术的稳定性、难度、美感及创新性一直是其发展趋势。体育舞蹈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身体姿态的控制技术、对身体重心移动的技术及与舞伴的配合技术等,在体育舞蹈高水平竞赛中,可以发现体育舞蹈的技术日趋加难,呈现高稳定性与高难度并存的特点,同时更加注重技术细节及更新关键性技术。
4.2.2 战术
体育舞蹈战术运用要通过扬长避短式的动作编排和合理化的动作布局来实现。具体体现在运动员竞技组合的创新编排、对音乐的处理、对赛场空间感的判断、观察判断裁判对手方位及赛场意外情况的随机应变方案上。
4.3 心理和智能特征
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感知觉灵敏性高,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和赛场应变能力,注意力集中,情绪专注且意志坚强。在智能方面,运动员要丰富知识储备,大胆想象和创新去指导实践。
5 体育舞蹈运动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5.1 主观因素
主观上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是决定因素。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水平都会影响到比赛结果。
5.2 客观因素
客观上体育舞蹈竞赛中对手、规则、环境、比赛时间等都会影响成绩。尤其是竞赛规则,规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训练和成绩。从WDSF推出的Judging System系统可以看出,体育舞蹈的竞赛规则日趋走向精准公正,必然会影响到竞赛成绩。
6 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6.1 体能训练
在体育舞蹈竞赛中运动素质的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应重视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运动员在训练时可利用非专项运动项目进行素质练习,同时采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方面素质进行锻炼。身体形态的训练可以拉伸运动员的身体线条。身体机能的训练,要加强神经的稳定,肌肉拉伸能力及能量多形式供能能力。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可具体采用与音乐、舞蹈相融合的力量控制训练;进行动态柔韧素质训练;运动员身心耐力训练等方法。此外,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应有侧重的进行分阶段体能训练。
6.2 技术训练
体育舞蹈训练的核心构成是技术训练。在技术动作训练中应从动作结构、动作组合和动作运用这3方面着手,注重结构的稳定性练习,加强动作的连贯性训练,更强调动作运动的准确性与应变性。同时,在强化巩固基本动作技术的前提下兼顾特长技术的发展,形成自我技术风格,技术训练呈现全面综合化的特点。体育舞蹈项目中技术的稳定性、难度性、审美性及创新性等都是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体育舞蹈技术的训练趋势体现为:技术不断加难加稳;重视技术创新;加强艺术美感;强调技术细节等。
6.3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对于竞技运动项目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舞蹈心理训练要把握运动员运动感知的准确性,在赛场上能够准确感知到各种变化。同时重视运动员运动情感的稳定性,赛前、赛中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的排名。最后还要对运动员的运动意志进行训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会影响其在比赛中竞技水平的发挥。自我调节法、念动法、模拟实践法等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6.4 智能训练
体育舞蹈训练中应适当培养运动员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以便运动员在赛场上有更好的发挥。积极拓展运动员对注意力的控制和想象力的发挥将有助于将他们的训练成果转化为比赛成绩。
6.5 艺术表现能力训练
训练与艺术的结合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升大有裨益,尤其是体育舞蹈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对艺术性的要求极高。而对艺术表现力的训练多以有音乐伴奏下舞蹈训练为主,提升运动员的肢体表现力。可以通过音乐即兴表演、舞伴配合、音乐节奏感训练及艺术理论知识学习等方法提升艺术美感,同时坚持多元发展的思路,不断吸收借鉴国外艺术表现训练的精华,感受文化差异,形成运动员独特的艺术气质。
7 结语
借鉴难美性项群项目训练经验,不断改进我国体育舞蹈训练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体育舞蹈项目的训练水平,归纳创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一套体育舞蹈训练体系,相信在体育舞蹈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下,中国能够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提高我国体育国际影响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