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体育中的儒家教育思想观①
2020-11-24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0)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与文化建设。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更是证明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是我国教育的发展理念。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培育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儒家教育思想之所以源远流长,繁荣不息,是因为其所强大的包容性。它涉及社会与人发展的方方面面。儒家教育思想阐述以人为本、社会和谐、人之修养、尊师重道、利益协调等问题。比如追求极端的“功利主义”,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缺失、社会道德观的沦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尚未真正落实等弊端。诸如此类问题,需要依靠机制、体制改革才能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追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温儒家的入世情怀与修己安人的理念,对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莫大的帮助。从而对教育出现的问题也有了本源的解决方法,让后人醍醐灌顶,这就是儒家思想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所在。
1 儒家教育的主要思想
1.1 思想的来源
所谓“儒”用于知识丰富,通晓礼仪“术士”或“文士”之后术士渐转变文化教育为职业的人,在孔子的思想活动下,“儒”不应仅是懂得传统的礼仪和诵说诗歌书籍的有的知识人,理想的“儒”是具有特定人格的,展现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
西周时期,为了贵族子弟的教育,中央到地方大致连贯的学校体系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最早的课程。再到西周教育制度的核心“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室衰微,出现私学“礼不下庶人”,出现儒、墨、道、法、纵横、农、兵、名、阴阳家等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在春秋末期以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经历漫漫历史名贯今古,提出“有教无类”,儒家思想再于孟子、荀子等后世名家继续发展。
1.2 儒家教育思想的阐述
孔子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阐述了一系列的修己行为的道德规范,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对象作出精粹阐述。在教育对象提出“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局限在贵族子弟的教育。无论高低富贵,都有权利得到教育的机会,增加了人才的培养的渠道,扩大了社会的教育基础,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百家争鸣埋下了导火线。教学方法上提出“因材施教”,把人培育成“君子”“鸿儒”,通过修己,使之成为的德才兼备之人。《论语·宪问中》中这样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安人。”如此看来,具有君子的品德,修己再者安人。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内容。其中“射”即骑射技术,“御”为驾驭车辆之术,孔子培养的是文武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为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提供了标准。六艺六经都包括道德、情感、体育等多种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的多样性。
1.3 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并没有得到传统人民的认可,而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忽视体育真正的育人价值,从而导致教育的不平衡性,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然而在当代,体育作为一种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真正失去了体育原本的育人意义与价值。虽然是从一个方面去选拔人才,但还是过于片面,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原始功能未能真正的实施,限制了人的发展空间,未能向社会提供优良的后备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道德的学习就比较浅显。然而在孔子的教学中,把所见所闻告诉学生,让他们辨别社会的是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来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精神意志、个人品行、陶冶情操,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
体育在之前不计入高考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国民体质直线下降,为了提高我国的健康体质与运动技能,把体育成绩放入高考中来。近来有则新闻,从体育老师与同事的聊天记录中可知体育授课被肆意索取或被占用。在高考制度的压力下,为了提高分数,在课余的时间也是被各种学习任务所牵制。在体育测试中,为了通过测试,一些家长请私教或者辅导班课后练习。如此看来,体育就为了应试而存在,体育的真正功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被忽视。
2 儒家教育思想对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2.1 对学生的启示
2.1.1 注重修己
修己,修成什么样的人呢?儒家学者的理想人物是君子,君子的品格要“修己”才能“安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想成为君子这是必经之路。儒家的教育思想实质就是修己。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在别人身上找问题,而是三省自身,那么小人则是在别人的身上找问题,推脱责任。在当今,人际关系紧张,从自身出发,提高个人的修养,这就是自我提升的一个切入口。
2.1.2 注重人格发展
在育人的同时,还得注重人格的发展,促进德性的养成。在当代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人际关系渐渐疏远,友爱之心慢慢缺失的背景下,注重个人利益日渐显著。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精神的富足感,高尚品德的价值取向;顽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儒家思想对人格的培养可以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弊端进行解答,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可以补救社会主义经济下的真情流失。重拾精神生活,匡扶道德伦理的偏失。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内在美,心灵美,抵制华而不实的风气。儒家注重人格培养的思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养成良好的道德之风。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这样写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世间的事物中,首先要明志,再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工作过程中,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再回报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2.1.3 注重全面发展
在体育育人的同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掌握技能训练的同时不能兼顾人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发展中常以一技之长来局限自己的发展空间,闭门造车,从而阻碍了全面发展。儒家思想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共同协调发展。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其中就包含了人发展的基本需要。对于文化知识与才能的掌握,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在古代,对现代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对教师的启示
作为教师,孔子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应该做好行为标准,行为世范,树立好榜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应学识渊博,只有学识渊博才能在传授知识中诲人不倦。做为体育老师,不仅是在传授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增进学生的知识的领路人。可能每个老师都有同样的问题,年复一年传授着同样的知识和运动技能。面对不同的学生,可能产生职业倦怠。所以作为教师不应停滞不前,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当遇到问题,只有回看当时境遇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传授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个精准的指导。
2.3 对教学内容的启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辩证地看待儒家教育思想,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影响至今,成为我国教育的一抹惊鸿。其中内容今视之,却显得振聋发聩。
从教育对象观来看,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与先天素质区别不大,只是在后天环境社会的因素影响下,人与人才产生差别,这一观念不仅说明环境的重要性,也说明教育的平等性,通过教育人人可以提高自己。这也是历史的继承,符合时代潮流与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教育目的观来看,儒家是培育君子的理想人格。简而言之,就是培育成德才兼备的人。从政为学,是儒家的基本教育观“天降大任为己任”的信念。重在修己,有利于明事理,提高自己的品德。志存高远,有利于帮助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从教育的作用观来看,教育作用观的实质就是对教育的观点与看法,首先,毋庸置疑,在教育中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让教育者更加明确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此外,还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书的同时应将社会与生活联系起来。所教知识不与社会所脱离,帮助我国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加适应社会。
从教育的原则来看,比较重要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意思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为学,师生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儒家不仅倡导这一原则,而且体现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直到至今都意义重大。“长善救失”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差异性,把自己擅长的作为自己的优点,对于不足之处,加以引导。教学原则上讲究“学思结合”,强调学习是认识的基础,学习的再深入就是思考,这有利于学问梳理与形成框架。
3 结语
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体育的道德、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的历史情怀的培养。学校体育教育与儒家教育思想相互融合,正与现代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相呼应。在当代多元教学的发展下,从本源去剖析儒家教育思想的教学理念。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从社会发展缺失的层面去找寻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