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①
2020-11-24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为了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国家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出台了许多指导性的政策文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014年起,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明确发展体育产业,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出了说明。体育产业的发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即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聚集了体育产业的各种发展要素,它以体育产业作为核心支撑点,将旅游、体育运动、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产业集聚。体育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开发区或工业集聚地,它以自身独特的产业要素,在小镇经济发展与建设中充当着领导地位,让体育活动的各环节为用户和游客提供服务。总体而言,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即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将体育元素与特色小镇结合,打造出以体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群,提供优质的体育特色服务,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以此推动当地的发展。
1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1.1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自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后,国家体育总局于2017年5月颁发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的通知》,这2项政策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创建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始,是国家体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浙江、江苏、贵州等地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了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探索,并将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许多省份跟进开工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后,可以发现,其中多数的省份并未针对该产业的发展发布相关的总体规划及指导意见,因而使得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小镇建设过程中,金融、科技创新、政策监督、环保等环节并无相关的政策依据与参照,造成了许多地区盲目开工建设特色小镇的情况,对当地的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有些地区由于建设投入巨大,资金不足,造成项目烂尾,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因此,针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扶持力度。
1.2 辐射面积小,示范作用差
随着全国各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陆续进行,我们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目前全国性普遍存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地点受众小,交通条件差,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的现状。从整体来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许多政府就选择了一些偏远的地区进行投资,当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完成后,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游客前往当地旅游的愿望很低,所以也就导致体育特色小镇辐射作用较差,很多只是仅限于附近的地区,很难辐射到更广阔的的区域,因而使得小镇建设的示范性很低。前往特色小镇旅游的游客数量得不到有效地增长,当地政府、企业、个人收入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整体来说体育特色小镇运营效果并不是很佳。
1.3 体育品牌效应不明显
发展体育特色小镇的关键,主要在于提高品牌效应。在体育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影响力大的品牌能够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它自身提供的产品。如法国的霞慕尼以自身的登山文化品牌作为出发点,开发登山运动特色小镇,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当地政府、企业、个人都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这就是品牌的影响了。然而,目前我国的体育特色小镇还未真正实现自身品牌效应的提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体育文化,同质化发展建设比较严重,产业特色不明确,缺乏在区域内和全国的品牌影响了,导致当地游客数量受限,当地居民收入得不到很明显的提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1.4 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少
体育特色小镇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针对游客的需求开发和创新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目前许多地区的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只关注申报项目拿资金建设,忽略后期的运营维护,导致当地很少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游客观光旅游的意愿很低,影响了小镇的口碑。从整体来看,各地的体育特色小镇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低效的运营、缺乏相应的体育文化活动,使得游客数量逐渐减少,小镇的影响力越来越低,无法真正实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2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原则
2.1 坚持创新性原则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属于近年来新兴产业,并无多少案例可以参考,因此,当地政府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创新性原则。政府要针对特色小镇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加强对体育小镇开发、建设、运营各阶段的监督与管理。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和管理方式,加大对当地的投入与扶植力度,将当地体育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继承和发扬当地的优秀体育文化,通过创新吸引游客前往,进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小镇。
2.2 坚持渐进性原则
任何项目的建设都需要逐渐摸索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特色体育小镇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渐进性原则,要避免出现一拥而上、盲目建设的情况。当地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交通条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等,进行整体规划,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分解成不同的阶段,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发展建设措施,按照横踢规划分阶段实施。要先对小镇的主体部分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与周边地区开发的呼应,通过科学的论证和实际建设的经验,不断去改进和完善。
2.3 坚持可持续性原则
绿色、环保的可持续,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当地政府在投资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前必须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论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让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完成后,都能够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政府要加大对建设中、运营中的监管力度,加强环保宣传工作,对违反环保政策的企业进行处罚。另外,小镇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大对破坏当地生态的监督外,还需要政府颁布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新型环保材料,节能减排,从而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3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3.1 提高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视程度
体育特色小镇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因此,当地政府要提高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视程度,上级领导部门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在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监督政策上进行规范和引导,帮助当地政府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将符合条件的小镇作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培育目标,在财政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进而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它受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很大。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需要培育的体育特色小镇的扶植力度,投资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使得大城市的游客能够与当地无缝对接。另外,政府在小镇选择上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做到兼顾贫困落后乡村的发展,又要照顾到游客的需求,进而不断增强当地特色小镇的影响力,建立起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特色小镇文化品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带动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
3.3 合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自然风貌。因此,政府在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时候,要重视对本地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发展因地制宜的体育文化产业,在适度开发和科学开发的指导思想下,找准自身的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发掘当地的体育文化传统,培育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如北京丰台足球小镇、三亚潜水及水上运动小镇等,增强自身品牌的辐射范围,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带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发展。
4 结语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对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机地将房地产、文化、服务、体育等不同产业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当前,建设体育特色小镇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在坚持可续持续性、创新性、渐进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建设特色小镇的方法,扩大小镇的辐射面积,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文化,科学、合理地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将体育元素与特色小镇结合,打造出以体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群,提供优质的体育特色服务,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从而实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共同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