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

2020-11-24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技工身体素质职业院校

刘 慧

前言

从概念上来看,“学教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强化了体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体育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体育教学一体化的模式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一体化”思想高度吻合,同时顺应了教育部[2006]16 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本要求。现代体育教学要努力贯彻体育素质的基本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要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体育素质的全面提升。一体化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同时强化健康行为,对学生身体适应能力、外部环境适应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可以改善学生身体条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体育品德是保证学生运动能力得以提高以及健康行为能够有效建立的基础,它主要为学生体育训练过程中提供了参考依据,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追求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1 技工院校学生基本特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技工院校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加强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年龄上来看,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处于14-18岁之间,他们心理上不够成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同时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在表达情感时相对含蓄,行为上容易偏激、对疲劳的耐受力差,面对挫折时内心存在恐惧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女生情感内倾,在生理影响下,大多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技工院校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虽然在初中阶段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均衡,同时大多初中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程上,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总体而言,技工院校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固定的体育爱好,无疑增加了体育教学的难度。在体育课程安排上,技工院校主要有羽毛球、足球、篮球、兵乒球、健美操等多项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运动后精神上也可以获得较大的愉悦,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和心理压力,对于文化课和实训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技术工种,这些行业对学生体能有较高的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如何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体育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清醒的认识,笔者以体育教学一体化为突破口,分析当前阶段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村存在的问题,研究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策略。

2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技工院校教学重点主要在文化课和实训上面,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与此同时,随着技工院校的扩招,学校领导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增加生源上面,体育运动器材和场地相对有限,满足不了当前阶段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在这种情况,技工院校在体育课程安排、器材配备和运动场地上都有所限制,影响了体育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职业院校对体育课程考核不够重视,大多考试比较草率,体能测试不够严格,很多学生正是抓住这一点,本身身体素质差,平时也不注重体能锻炼,体育课程更是敷衍了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技工院校学生认识不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他们业余时间主要花费在电子游戏上面,进行体育运动时以娱乐性为主,加上学校体育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没有合适的运动场所。

因此,学校应该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一个改革,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融合,即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一种将课内与课外教学合理的安排起来,在原来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然后在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内与课外的综合成绩给出合理的分数,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思维方式上,职业院校学生更加自主化,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发挥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被动地接收理论知识和听从老师体育活动的安排,很多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是自己不喜欢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程度。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时接触到多方面的知识和体育技能,他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放开自我,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课内外成为一体化的环节,课堂教学方式、内容和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取消了行政班级和年级,在课外活动组织上面临一定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课内外活动的衔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体育活动习惯,切实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3.2 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质量

在一体化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理念上应注重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改变有直接的认识,强化了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指正,提升了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了体育教学效果。

4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4.1 体育教学和专业特点协调统一

体育教师在确保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今后工作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他们受到一定的身体练习,获得学生所学专业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体育课内容安排,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他们具备适应专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如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体态和沟通能力,因此我们经常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活动量较小,学生表现自我机会较多的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身体基本姿态练习,上好武术等教学内容,从而在自身修养上提高层次。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体育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并且达到了体育教学和专业特点相统一目的,提高学生将来在职场适应力和竞争力,真正达到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

4.2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如今的中职生,如果不改进体育教学的组织和教法,就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为了更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体育教师多与学生沟通,与学生交友。如今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初中学校得到的尊重少,逆反心理较强,我们在授课之前要表现出对学生的了解和信任,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与教师达到志同道合。其次,体育教师要明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竞赛、娱乐、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体育学习效果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要强化体育活动的指导,适当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觉得枯燥乏味和疲劳感。最后,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要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启发性和竞争性,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如:我们经常在阴雨天不能上室外课,可以借助电视所播的体育节目或在课余时间利用外界资源进行体育表演等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想学的积极性。

4.3 体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常常被人视为失败者,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一系列压力,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参加考试,害怕与人交往。体育运动是治疗心理疾病很好的方法。它可以转移学生不高兴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如:当学生情绪极其低落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竞争的特性,鼓励他参与其中,可以缓解学生情绪的低落,慢慢走出困境。其次,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休息方式,通过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学生在学习等压力和情绪的低落。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可以采取鼓励和肯定的方式,给予学生体育活动的信心,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提升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强化自我意识,逐步建立自信心。

5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开展体育一体化教学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同时也是职业院校体育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环节,一体化教学模式客服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僵化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内外部改革一体化的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体育教学意识,丰富了体育课外活动,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技工身体素质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从技工到英雄
锻炼
新发现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体育锻炼也重要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