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少林禅弓的运动养生理念及其实践

2020-11-24陈海东

武术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射箭少林运动

陈海东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21世纪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而日益提升;同时,社会老龄化、职业疾患丛生等问题亦同样日益加重。对于健康的关注与投入成为新时代的新时尚。然而,对于养生的理念与方式存在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人们对传统运动养生索然寡味,对养生的认知过于片面等问题。少林禅弓是中国嵩山少林寺在新时期推出的全新运动形式,将传统射箭的运动形式与禅宗文化的韵味相结合,通过现代体育科学的辅助,致力于打造复合型的文化活动,同时也为爱好运动养生者提供行动指南。

本研究通过对养生理念和传统运动养生理念的再认,对少林禅弓的训练手段和禅修理念的阐释,来着重探讨少林禅弓的运动养生理念与实践。

1 养生的概念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内篇》以“养生主”为题,讨论养生的纲领,认为:“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缘,顺也;督,督脉,因其位身背之中,这里取其“中”意;缘督,即顺从自然之中道之意。经,常也。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1]

“养生”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为“保养春生之气”的意思,在《素问·灵兰秘典论》及《灵枢·本神》两篇皆为“保养生命”之意,如《灵枢·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此处“养生”的涵义、原则方法及目的意义,与《庄子》的观点基本一致,反映了中国古人自古就具备重视生命长寿的文化基因。故张介宾《类经图翼·自序》说:“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医者,赞天地之生者也。人参两间,惟生而已,生而不有,他何计焉?故圣人体天地好生之心,阐明斯道,诚仁孝之大端,养生之首务,而达人之必不可废者。” 可见张介宾深入认知“养生”的内涵。这也是《内经》将懂得养生方法和意义的人称为“圣人”“智者”的缘故。为了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多元的养生手段,笔者认为, “养生”是通过对个人衣食住行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刻意调整,从而达到身心健康、防病治病,最后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其实,对于“养生”的概念,很多人容易同“健身”“体育”概念进行混淆。为了进一步区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一是目的的不同,养生贵在“养”,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增强体质,并预防疾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2]

健身的目的通过西方科学的锻炼方式获得强健体型,认为其是“改造人体体型的体育科学”。[3]

体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身体技术训练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教化,重点还是在“育”的方面上。一是手段的不同,养生的手段可以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调节,其手段不胜枚举,其肢体行为在“动静”中以“静”为主。而健身和体育的手段都以“主动”为主要特征,而且常以数量和强度的提升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如此,对“动”与“静”的认定上:现代体育观念下的身体技术强调“动”的主体性,其追求力量、速度、高度等身体素质之极限的理念,决定了其主体性特征必然表现为动;而中国传统养生观念下的身体技术强调以“静”为主体性特征的动静结合。[4]

所以,理解“养生”“健身”和“体育”三者不可同日而语,将有利于大众对本民族传统运动养生的理解。

2 传统运动养生的概念

“传统”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等。”笔者认为,想要依附于传统运动养生项目,就应该是有价值和有主要特征的运动养生项目。众所周知,信息时代为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所导致的问题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量低水平,甚至是错误的养生理念与实践充斥媒体,如法轮功这类。因此,亟需厘清传统运动养生的概念,从而提高大众对传统运动养生的辨识度。

毋庸置疑的是,传统运动养生可以表现古人对延长生命周期渴望,是古人在探索天、地、人三者联系和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其身体技术和理论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感觉过程,目的和过程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它具备了运动的逻辑本质和养生的观念本质。

结合此前出现的运动养生的定义:是通过构筑人与宇宙之间的运动和谐来实现身心安乐和生命长养的身体技术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它表现出以“静”为主体的动静结合特征,以体验“天人合一”的感觉过程为其最高追求。[4]笔者认为,运动养生是以有度的肢体运动和导气养性为主要形式,以天地与人的辩证关系为理论基础,以延年益寿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技术。

3 少林禅弓的养生之道

3.1 什么是少林禅弓

古代“六艺”中“射”是其中一个必修科目,同时也在“射”中建构中国的“礼乐文明”,如今射箭成为了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是一项富有中华人文精神的身体文化。禅与弓有深深的法缘,但禅宗摒弃了弓箭伤生害命的世俗功能,使之成为一种参悟正道和健全身心的手段,一种求取心灵升华的路径。

少林禅弓是将禅宗文化融入中国传统射箭,使用“引弓入禅,以射悟道”的身心练习方法的一项运动、一种文化。少林禅弓是少林文化的丰富与补充,是少林寺顺应时代发展适时推出的创新内容。从形式上来看,少林禅弓既是中国传统射箭的构成部分,也是少林禅修的组成部分。它以传统射箭技术的修习与体悟为载体,以少林禅修文化的认知与内化为动力,推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在技术上,少林禅弓继承了中国传统射箭技术的主流形式与价值观。[5]具体的发展路径主要遵循:“从核心价值观和器物标准化2个方面对其文化体系进行整体性重建;与现代射箭运动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在传统射箭历史传承中坚持整体性和参与性原则。”从而帮助中国传统射箭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涅槃重生。[6]

3.2 少林禅弓理论及修炼方式与养生理念的融合

明代万全在《养生四要》中曾言:“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夫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慎动者,谓保定其气;法时者,谓和于阴阳也;却疾者,谓慎于医药也。坚忍其性,同不坏其根矣;保定其气,同不疲其枝矣;和于阴阳,则不犯其邪矣;慎于药,则不遇其毒矣。养生之要,何以加于此哉!”[7]少林禅弓的修习过程主要体现出节制欲望,导养自然之气和平衡阴阳的养生理念。

在“止观法”中,止与观,止是止息妄念,观是如实观察一切法。止属“定”又名“寂”,体性“静”;观属“慧”又名“照”,体性“明”。[8]少林禅弓的修习手段强调要遵循“引弓入禅,以射悟道”的原则,所以其练习手段不只有传统射箭的基本功训练,还有与少林禅修相关的坐禅和站桩。通过坐禅和站桩来帮助修习者渐次入静,排除杂念,在安定的状态下中进行调身、调息和调心,同“止观法”中的停止妄念,体察入微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嵇康的《养生论》中提到:善养生者则不然也。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9]少林禅弓修习课上教练员也经常提醒学员:“要关注自己的动作,关注呼吸,不要关注靶心。把注意力放在规范的动作和呼吸上,不要急于将箭发射出去射中靶心。”释永信在《禅弓偈语》中也提出:“一张一弛,菩提妙用。中与不中,无非我心。”这一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的心境可以成为现代人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养生理念相呼应。

3.3 少林禅弓的技术层面

“中国式射箭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曾经引以为荣的一门特殊学问。”[10]少林禅弓是中国式射箭的特色项目,所以其技术层面同样有严谨规范的要求。少林禅弓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站立、执弓、搭箭、扣弦、审的、举弓、引弓、固势、瞄准、撒放、留势、收势。整个流程对呼吸吐纳与身体的“势”都有要求,同时还借助禅修中的站桩和打坐来入静,消除妄念,净化心灵。

传统运动养生的技术类型包括肢体活动类、肢体导引类、意念导引类以及静法类。[11]少林禅弓的技术符合以上类型中的肢体活动类和静法类。从引弓到撒放,每一个步骤都开始于吸气,然后将气并在腹部,最后呼出。肢体是缓慢的运动,但内在意念处于平静之中,专注于不断地修正,通过外动内静的肢体活动,达到释永信《禅弓偈语》中所启发的精神境界:“心平体正,如如不动;智者所观,直破无明。”另一方面,少林禅弓通过打坐和站桩来帮助练习者在平静中观息、数息、修气和静心为主,正所谓“打得念头死,坐见本来心”。这类修习手段属于静法类,特点是内外都静,操作难度最大,因为要排除一切干扰,持之以恒地练习,在修养中感受天人合一。

严谨明确的仪式是表达颐养生命,求法修禅的人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少林禅弓从学习、训练和竞赛都需要修习者遵循禅弓礼仪,在禅弓院中设有一个铃铛,其清净祥和的声音指引习射者进入习射状态或发射完毕统一拔箭;习射者在进入靶场,站定靶位时还需要行合十礼,鞠躬和默念“礼仪不周不射、心气不静不射、器具不备不射、衣冠不整不射”。少林禅弓与日本弓道在求道之路上也许大同小异,日本弓道不但要求射手要具有高超的射箭技术,还要求射手在“道”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以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对力量美与准确美的向往和享受,最终融化成为对真理的追求和崇拜。[12]少林禅弓也倡导这类说法,以帮助习射者在求道的同时也可以颐养生命。

4 少林禅弓的养生功能

少林禅弓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也不是为了纯粹地欣赏娱乐,而是用来锻炼心智,最终通往终极的真实。不像竞技体育中的射击运动,所强调的不是射中靶心,而是由“静”到“敬”的升华,促进修习者审察内心,看见本性,专注用功,身心俱练,感悟佛教禅宗智慧的真谛、进而体悟天地与人的本真联系,最终通往延年益寿的康庄大道。因此,少林禅弓可以帮助修习者提高身、心、灵的健康,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4.1 获得健康心灵

健康心灵指的是养心,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遗教经》有言:“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人生在世,如何保持初心,是一生都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少林禅弓对于动作的规范和修行规则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笔者看来,这正是帮助习射者减少错误,误入歧途的良方。精神的修行就需要排除一切随心所欲、毫无节制的妄念和欲望,减少妄念带来的不良后果。禅弓的修习,能够帮助修习者借助外在的行为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找到疏解方式,活得快乐,令生活充满喜乐,催发心中正念的种子。禅弓的修习可以帮助人们碰触到这颗种子,开始培养正念的能量,培养这种不能由他人施舍而必须经由自己努力用功得来的自由。[5]众所周知,许多疾病可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比如,长期负面情绪本身就是在生病,一种不良心理会对应一种疾病。在《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中歧伯也提出:“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忿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13]因此,有时我们只需改变心态,对应之病便可以不治而愈。在禅修里贪心等五毒叫做五大病魔,因为五毒引起五脏六腑的病。修习少林禅弓有助于消除五毒,从而获得健康心灵。

4.2 保持精神专注

少林禅弓的整套技术流程和训练手段都包含对修习者专注能力的训练。修习者需要做到专注于礼仪规则,专注于呼吸吐纳,专注于规范动作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二记:“若人无定心,即无清净智,不能断诸漏,是故汝勤修。”因此,修习者准备习射时必须完成“持戒”“入境”“定神”的准备工作,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往往不利于无限潜能的发挥。因此,禅定的训练便有利于达到 “一处一境”的效果。

4.3 调适身心状态

健康包括外在身体和内在精神、心灵的健康。正确的呼吸吐纳有利于人的气血通畅,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是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规范的发射动作可以提高准确率,从而强化自我效能感。少林禅弓具备以上条件,是一项内外兼修,张弛有度的项目。

首先,少林禅弓借鉴了传统射艺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与少林禅修相结合,更促进身体和精神的和谐发展。《西江月》:“射贵形端志正,宽裆下气舒胸”指明了肢体动作与呼吸的调节,这是传统射艺的宝贵经验,加上禅修中的打坐冥想、站桩这类趋向精神、意念的修习方式,从而达到以“静”为主要特征的运动效果。

其次,与中国传统射艺相适应,禅弓要求修习者形端志正,基本站姿则要保持“宽裆下气舒胸”,加上“五平三靠”的撒放要求,在开始的时候难免令修习者觉得难以适应,但随着练习的深入,这些姿势通顺以后就会变得非常舒服,对身心健康状况也更有益。熟悉动作之后,比如练习禅弓时的身姿强调正直而不僵硬,熟悉基本动作之后,便进一步追求呼吸撒放之间的这种境界,寻求停顿从容、安详大雅的风格境界,而对境界的追求则是无比深奥也无比美妙的过程。[5]

4.4 关注当下自我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本质内涵则应是体认人与万物和谐、实践人性自我完善的身体手段。[14]少林禅弓也倡导孔仲尼提出的“射不主皮”,不将射中靶心作为衡量一个人的能力高低的标准,侧重于人们在当下实践中的不断修正。禅弓院的教练们经常指导修习者“要关注正在进行中的呼吸、动作和精神状态,认真对待每一支箭,要及时反思动作不规范、呼吸不顺畅的原因,并做出及时修正。这就是在关注当下的自我,同时也培养学员的坚毅,总结得失,尽力创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的心境。

奧根.赫立格尔[15]认为:“持弓者在谈到箭术的‘艺术性’时,他们并不认为那是运动者本身的能力,或多或少可由身体的训练来控制;而是一种心灵训练所达到的能力,其目标在于击中心灵上的靶,所以根本上,射手瞄准了自己,甚至会击中自己。”这就是奧根.赫立格尔在禅弓中认清当下自我的表现。

5 结论

传统运动养生的内涵相当丰富,我们不应在导引术、气功、站桩这些较为单一的运动形式下停下前进的脚步,不断地探索出复合型的文化活动才是当今文化强国建设的王道。少林禅弓主要融合传统弓箭文化和少林禅宗文化,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使处于被排挤在边缘地带的传统运动养生项目蓬荜生辉。此外,时代在发展,养生的概念、手段、方法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我们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应该积极的将养生文化与社会发展接轨,使其理论和实践在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上得到应有发挥。

欲达养生之目的,就需要从身体与精神,内与外二元角度入手,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调适,而不能偏于一隅。少林禅弓正是以禅宗和传统弓箭训练手段相融合的方式,为男女老少提供一个有利于延年益寿的行动指南。少林禅弓的养生之道体现在它可以帮助修习者获得健康心灵,保持精神专注,调适身心状态,关注当下自我,帮助人们走向身、心、灵“大健康”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射箭少林运动
小熊射箭
少林小罗汉拳(十)
学射箭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谁是射箭高手
不正经运动范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跳跳龙失踪
疯狂的运动
Determination of the Dose of PAC in Ultrafiltration System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