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系统教学方式探讨
2020-11-24岳春林
岳春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形态学学科。它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运动技术的关系。[1]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运动解剖学可以针对各类武术动作的技术特点进行动作分析,在武术的教与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运动系统是运动解剖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民体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运动系统包括了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运动系统专业词汇多、内容枯燥、人体结构复杂、有时还需要进行动作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1 直观教学法
运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是直观教学法。运动解剖学是讲授人体的科学,因此教学中常采用多媒体课件、人体模型、挂图、人体标本等教学辅助手段,便于民体学生通过教具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骨骼是三维的,仅凭理论解释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三维的概念。理论课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模型、多媒体课件、人体标本等教具确定具体内容。例如,区分骨的前后面和上下端,肱骨和股骨、尺骨和桡骨的不同和相似的结构。通过辅助教具,可以直接展示运动系统的关节(特别是常用的肩、肘、腕、髋、膝、踝六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总之,通过一些教学辅助手段,使运动系统中的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简化书本上的文字内容,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例如,在讲到“侧踢腿”动作时,请民体专业同学演示一下标准动作,然后要求同学分析一下为什么侧踢腿一定要脚尖外旋90度后才能侧踢到位。进一步通过展示股骨的大转子和髋骨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只有在大转子外旋90度后,才不会过早碰到髋骨,导致无法侧踢到位。此外,没有教学任务时,解剖学实验室以及标本陈列室可以在正常教学期间定时对学生开放。这样,学生当天在课堂上学习后,利用课余时间可以在实验室结合人体标本等教具,复习好当天的内容,加深理解和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
2 讲授教学法
对于民体专业的学生,讲授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讲授教学法又称传授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依据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大纲、教案以及课程进度表,按计划、有步骤地把教学大纲中需要讲授的内容,尤其是难点和重点的内容,在课堂上面对面传授给学生。认真听讲是学生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学生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讲授教学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在运动系统相关章节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但这种方法只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2]
3 类比教学法
“类比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将难以理解或不可理解的运动解剖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具有相似或相似特征的知识进行比较,以达到理解的目的”。[3]类比法教学的作用,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便于理解。在讲解髂腰肌近固定的功能时,描述为“武术中的外八字步”动作,即髋关节的外展和旋外;背阔肌近固定的功能为,散步时背着手的动作,即肩关节伸、内收和旋内。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类比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也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比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动作分析中,为了更形象地解释环节绕额状轴旋转,形成了矢状面,可以利用垂直穿过纸币的笔(如图1)来描述,额状轴垂直于矢状面,而肌拉力线在纸币的前方(腹侧)和后方(背侧)通过可以使骨绕额状轴进行屈、伸运动。进而类推到矢状轴和额状面,垂直轴和水平面的关系。
图1 关节轴和关节面的关系
类比教学法是运动系统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生动的比喻,使学生便于理解,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4 归纳总结教学法
运动解剖学中运动系统相关的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呈现出专有名词多、形态结构描述多、相关概念多等特点,学生不易掌握。我们需要总结出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以便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例如,肩关节的结构特点,可以用两个灵活性、两个稳固性来描述。两个灵活性包括头大窝浅,需要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两个稳固性包括肩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固,例如喙肩韧带等;关节囊内、肱骨头上方有肱二头肌长头腱跨过。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髋关节的结构特点,如头大窝深、髋臼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厚而坚实;髋关节周围有髂股、坐股、耻股韧带加固;关节腔内有股骨头韧带营养股骨等。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对比中加深理解,拓展思路,从而达到把书读薄、读透的目的。
5 形象比拟教学法
有些解剖内容可通过形体语言比划理解记忆。例如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远处看见一个人在“站桩”,他是站立的;然后靠进并从上向下看他,首先他的眼睛,是平视前方的;他的双手垂于体侧,掌心向前;双足并拢,足尖朝前。这样就构成了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的六句话: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双手垂于体侧、掌心向前、双足并拢、足尖朝前。
6 联系实践教学法
运动解剖学的运动系统的相关内容与运动实践密切相关。只有掌握人体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体育运动实践的表现和机制。教师要将解剖知识和体育动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卧推杠铃练习是练习胸大肌近固定条件肩关节屈的力量;引体向上的动作,则是胸大肌在远固定条件下肩关节屈的力量练习。
在全身骨骼的章节中,利用PPT演示人的整体骨骼结构,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观看全身骨骼标本。从整体和立体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了解骨骼的名称及其在人体中的位置,使学生便于记忆骨骼标记在人体中的位置。例如,当讲到第七颈椎时,我会让学生们低头,用手触摸到颈部后方最高的突出点是第7颈椎的棘突,第7颈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棘突特别长,也就是所谓的隆椎,并进一步介绍如果触摸到颈部后方出现一个、两个甚至3个最高突出点,如何确定隆椎的位置。通过骨标本与活体观察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骨结构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与学的统一。
7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高校教改中近年来实施的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此方法以问题为核心,经过归纳、探究、沟通以及整合,最终得出结论。[4]我院民族传统体育系学生的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为小班授课,人数一般20人左右,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动作分析”章节时,我通常将5-6人分为一个小组,由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例如“武术套路中的不同跳跃动作的预备下蹲和蹬地起跳两个阶段的动作分析”,将其发放给各个学习小组,然后通过一些引导,例如利用发放到群里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原动肌的环节受力分析法等有关内容做好预习,这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关乎 PBL教学的实施。此后,各个学习小组在QQ群接收到我上传的材料后,需要认真阅读,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第二步由指定的组长负责分工,把具体任务分配给相关同学,督促他们在课外利用一切资源去了解相关知识点,收集有用信息;第三步是由组长牵头,召集小组内所有成员,头脑风暴,讨论出初步的答案;最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不断改进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出最终考虑周全的解决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所有小组完成并递交解决方案后,全班集中进行讨论。在听取各小组的发言后,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查缺补漏,并总结方案。教师最后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形成最终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锻炼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