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传统村落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调查与传承模式研究

2020-11-24龙明莲罗国良

武术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独木长滩龙舟

龙明莲 罗国良

1.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贵州 凯里 556011;

2.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贵州 紫云 550800

台江县长滩村因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苗族独木龙舟而出名。苗族传统村落长滩村独木龙舟竞渡隶属于施洞为中心的清水江支流巴拉河两岸苗族开展的龙舟竞渡、图腾崇拜、歌舞娱乐等苗族独木龙舟节,是清水江流域独木龙舟最具代表性的龙舟之一。每年农历5月25日至27日(当地苗族称大端午),长滩独木龙舟队都要参与清水江流域举行的“独木龙舟节”,并先后夺得中国龙舟邀请赛、台江苗族姊妹节、施洞地区等举行独木龙舟赛的冠军奖项,被誉为独木龙舟冠军之乡。加上长滩村浓郁的独木龙舟文化,建有丰富独木龙舟文化陈列室,里面存放百年独木龙舟,建设老屯独木龙舟文化传承基地,龙舟文化旅游村寨称号,又经过历史的洗礼,孕育出具有重要地位的独木龙舟文化。因此在清水江流域中,长滩村被尊称为独木龙舟文化之乡的美誉。

通过调研梳理其长滩村国家级非遗项目,探讨独木龙舟文化活动特色与清朝徽派建筑及上百年历史的苗族房屋等特色文化相对应关系,分析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的实践传承模式及其活动功能,旨在为传统村落特色发展及苗族独木龙舟文化遗产保护作探索。

1 长滩村基本情况

长滩村位于台江县老屯乡南侧,隶属老屯乡千人大寨之一,以秀美巴拉河而居,距县城20公里,乡政府驻地3.5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308户1125人,均为苗族。长滩村于2013年入选为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她不仅保存完好清代徽派建筑4栋,遗址2处,上百年历史的苗族房屋17栋,[1]还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原滋原味的苗乡风情。又是苗族姊妹节的发源地之一,据巴拉河流域口述故事,传说热情奔放的苗族女神-仰阿莎诞生于此。长滩村当地的“独木龙舟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把苗族独木龙舟作为一项非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来旅游开发和传承。

图1 长滩村独木龙舟冠军之乡

图2 长滩村百年独木龙舟

2 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特色

长滩村苗族独木龙舟是集竞技和娱乐为一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它与其它民族的龙舟竞渡有显著的差异。首先显著民俗学特征。它是寨老在沙滩上作“地嘎哈”,杀一只白公鸡,“嘎牛”吆喝船号令、击鼓和放三响铳铁炮的开划仪式气氛中进行,拥有神秘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其次有独特的竞技特征和民俗规则;第三,艺术性。体现苗族独木龙舟桡手服饰及划船动作等独具艺术特色,极强观赏性,是苗族民族文化模式的外在表现和历史文化知识的延续,具有原生性、体育性、表演性、艺术性等特点。[3]

独木龙舟文化特色以龙舟两排站立绕手们划桡姿势和装扮,制作从订材、择日子伐木到凿舟,从下水祭祀到竞渡,有严格的仪规程序,如:由寨老校龙头,然后隆重抬龙头,举行独木龙舟出发仪式,透露着古老而神秘的龙舟文化气息。即独木龙舟文化融合了苗族特有的竞渡文化、祭祀祖先文化、认亲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等。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特性及起源,是来自于巴拉河流域独木龙舟发源地美丽的传说,即讲述苗族同胞带儿子打鱼,失儿子,如何杀龙,获得丰收的故事,并按获得龙身的前后时间来确定独木龙舟竞渡举行先后顺序,即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在平寨长塘口举行,平寨是最早发现并分得龙头。长滩村是在施洞后第二天发现第二节龙身,因此在施洞举行独木龙舟节的第二天,即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将在长滩村浓重举行独木龙舟竞渡。

图3 抬龙头

图4 独木龙舟出发仪式

目前长滩村在深入挖掘巴拉河传统独木龙舟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培育龙舟文化产业,探索龙舟由来的缘源,苗族人安家清水江流域后,如何用智慧战胜大自然的过程,述说苗族同胞在脱贫攻坚中,怎样运用龙舟文化助推同步小康的梦想,进而逐步揭开独木龙舟文化的神秘面纱,努力将更丰富的独木龙舟以及其他民族民间文化呈现。通过独木龙舟文化的挖掘带动长滩村旅游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添增一个名副其实的产业,并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配纳歌’(又称龙舟歌)、取水仪式(祭祀)、龙舟起源等龙舟文化,从而促进长滩村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 长滩村特色建筑文化与独木龙舟文化相照应

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清代徽派建筑及上百年历史的苗族房屋等6项相照应。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组成部分,历来受中外建筑大师推崇,主要流行于徽州,然而在全是苗族人口的聚居地——长滩村,居然拥有汉族的徽派建筑。据长滩村清代徽派建筑户姜氏叙说:他们祖辈在清朝时算是当地大户,由于当时清水江流域水上贸易发达,过往的商家来自全国各地,他的老祖爷辈从安徽来到此地经商并娶了当地姑娘(老祖奶)安家于此,等老祖爷发达之后就修这座祖宅,据说请来老家(安徽省)师傅修建的。长滩村上百年历史的苗族房屋主要以木房为主,都是平脚木房,它的结构为五柱四栝,四联三间。以房主吴荣和老人家房屋为例,层数有2层,建筑利用是居住,居住人口5人,建筑结构是以木为主,建筑面积160cm2,占地面积180cm2,建筑时间1960年,房屋现状是木质结构,墙体较旧,瓦屋顶,木质墙体、木窗。[4]又由于长滩村位于巴拉河流域,经济比较发达,与汉族商贸交流频繁,受汉族建造房屋结构影响而采取地居形式——仿汉式,偶有几栋封火墙,封火墙内是木房,这些封火墙有明显的汉族风格,墙头翘起,还画有花鸟写字。

4 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实践传承模式

4.1 师徒传承模式

师徒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方式,其传承的主要特征由师傅传授给徒弟,一代代往下传。采取这种传承方式多以实物为载体或以仪式存在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中还带些神秘色彩和禁忌,如传男不传女,只传亲子不传外人以及传承过程中赋予的巫术色彩。具体表现手把手的教,口传身授。苗族长滩村独木龙舟祭祀仪式传承属于师徒传承方式。

从选树—龙舟制作—龙舟下水—龙舟竞渡的组织、竞赛—接龙仪式等一系列仪式是该文化实践的组织步骤,这种实践汇聚了独木龙舟文化之中,使其苗族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具有独特象征意义和神秘文化,并一直延续到至今。

4.2 社区传承模式

社区传承是指在特定范围内的一种群体性的传承模式。这种传承模式是建立在特定的框架内,通过一定的人群范围建立起传承的责任意识。特点:传承的群体性,通过依托居住的环境作为平台,在其周围进行群体性的传承。这种传承模式的优点在于其传承的面较大,参与的人数较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社区传承在苗族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活动体现在挠手们,即分两排各16人站在子舟上划桨,由经验丰富的青壮年男子组成,他们穿着统一的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新装,腰系银飘带,头戴统一的用竹丝和马尾精编成的斗笠,各执短浆击水,他们被文化人称为龙舟的划使者和礼仪的集体演员。因独木龙舟技术动作独特性,需要有资历的、动作技术规范的老挠手进行手把手传授。组建挠手一般遵循同族、同姓、同辈的原则,对新挠手传授竞渡的技法与知识专门由本家族或本寨资深老挠手利用农闲时间开展。若实践传授,让新挠手坐船尾,学习与模仿怎样用力划,怎样掌握龙舟划行的方向及判断浅滩与险滩的水流方向,直到他们能独立在子舟上划桨为止。特别是在头年推选龙舟上最具有代表身份的人物——“鼓头”确定后,将在第二年农闲季节即每年农历五月时,由“鼓头”牵头,组建村寨龙舟组织,负责对青壮年男子进行选拔,确定人员,强化训练。

长滩村挠手们进行短浆击水技术传承,由村委会牵头,制定经费计划,独木龙舟协会负责管理组织。在独木龙舟节庆、习俗活动中,挠手们通过耳濡目染学习独木龙舟划桨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4.3 家庭传承模式 (鼓头)体现家族特色教育

家庭传承是指拥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授和修习,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家庭中传递给下一代,是一个基本上在家庭内部传承相对封闭的传承系统。它的传承特点:以家庭为传承单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而传承。一般传内不传外,有的只传长子、长孙,有的甚至传男不传女。在长滩村独木龙舟传承文化中鼓头体现家族特色教育:鼓头在龙舟之上负责发号施令,是龙舟灵魂之人,在新舵手加入要求是带有地缘与血缘关系的,即必须是本村寨的人员,有世袭的“种姓”,并由鼓头来审核和确定;鼓头有责任和义务向舵手讲述有哪些亲属,亲戚包括兄弟、姐妹、姑姑及舅舅等,分别住在哪些地方,与自己的关系,并要求孩子铭记这种关系的重要程度,甚至要明白亲属的礼物交换原则以及亲属称谓等;当鼓头确定后,鼓头立刻买上糖果、水果等礼物,告知相关亲戚备办接龙的礼物,称谓“透风”。因此,隐藏在独木龙舟文化活动背后的家族特色教育,通过传承其文化,更利于保持社会结构的永存。

4.4 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传承基地

由于长滩村龙舟队先后夺得多个奖项,于2016年建立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陈列室和老屯独木龙舟文化传承基地。加上长滩村位于巴拉河下游,这段清水江水源较足,深水达十多米,宽度达35米,加上水速度比较缓和,当地老百姓称为“死水”,这些天然自然资源是建立独木龙舟最佳的训练基地,也是独木龙舟比赛的最佳场所。长滩村成立独木龙舟协会,三年一届,这届协会会长是由村民推荐71岁蒋启斌老人,他善于组织活动和热爱龙舟,加上积极鼓励年轻人参与,在清水江一带独木龙舟比赛颇有影响。本寨挠手们年龄段20岁-60岁,主力军以40岁居多,据蒋启斌老人讲,这年龄阶段挠手们的耐力性强,经验丰富,年轻人却缺乏耐受力。目前长滩村有五支独木龙舟,临近独木龙舟节一个月将进行协商组织人员加强训练与比赛,为增加训练负荷,每天下水,训练达4小时以上,训练经费渠道来自于各家各户集资和村委会补助。

平日里长滩村独木龙舟活动,主要由协会组织,平时训练不定期,并向游客开放,以收取50元体验划船费形式开展。与挖掘长滩村独木龙舟传统龙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龙舟文化产业。因此,独木龙舟已从过去的自娱自乐向产业化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高度融合。

5 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师徒传承、社区传承和家庭传承模式是目前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在新时代中的三大传承模式,形成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传承特性。但由于独木龙舟文化特性弱化(桡手年龄老化,后继无人、鼓头难寻、祭祀仪式的松弛与消退等),加上村落体育产业化、年轻人外出打工等因素,使传承群体性活动受局限,加上师徒传承和家庭传承模式自身原因及时代发展需求,两项模式逐渐在淡出和简单化。因此,重点提出以社区传承为主传承观点,它是基于苗族村落生活作为建构基础,比较符合苗族群居生活习惯,有利于更大范围的传承。社区传承相对于传统散放式传承更具有组合式传承的优势社区传承的建构模式为:小社区向大社区扩展,以小社区为主,小社区包括:家族、村寨等;大社区包含:族群、片区等;其建设方式为:家庭—家族—村寨—片区—整个族群;以家庭作为一个单元,实现链条式传承,加速其群体性传承的规模效应;其具体措施投入必要的资金,明确传承任务,制定详细的传承规划,营造良好的传承环境,加速传承人才的建设。同时它将打破项目中“传男不传女或传女不传男”的思维定势,改变传统的一些传承方式,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承。

猜你喜欢

独木长滩龙舟
屈原 端午 龙舟
“上岗”
龙舟
《金娃——龙舟》
长头发的大树
长滩河水利枢纽深层滑动勘察及分析处理
长滩岛的海
曲靖市独木水库铁、锰元素现状调查分析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