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之五十二 把无尽的热情献给火热生活

2020-11-24

北广人物 2020年45期
关键词:张玉于漪杂技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张玉滚:愿做山路上的一轮明月

“我愿做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为了一句诺言,张玉滚在地处深山的黑虎庙小学一干就是18 年。

看着他沧桑的面庞,怎么也不像30多岁的人,实际上,他是真正的80 后。张玉滚中专毕业后,应老校长的邀请,回到了位于伏牛山深处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任教。最初是每月只拿30 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 斤粮食的民办教师,直到2012 年6 月才转为正式在编教师。

“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铁规矩。条件艰苦,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来,而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开展,我把自己磨炼成‘万金油’教师,各个学科都要教。”张玉滚说,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没钱去请炊事员。我就说服了在外打工的妻子回来帮我给学生做饭。

2006 年以前,学校到山外不通车,要想走出大山,得沿着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山越岭,走到最近的镇需要10 多个小时。学习教材、生活用品,样样都得从镇上用扁担挑回来。张玉滚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张玉滚硬是靠着一根扁担,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2006 年,黑虎庙通往山外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但是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张玉滚说,“我咬咬牙,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我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少则几十斤,多则百余斤,几年下来,我骑坏了4 辆摩托车,轮胎更换的次数数也数不清。”“这些年的艰苦磨炼,练就了我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张玉滚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的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年复一年,学生走了一届又一届,我也先后教了500 多名孩子,培养出16 名大学生。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现在,黑虎庙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7 年,我们新建的宿舍楼投入使用,解决了学生和老师的住宿问题。我们还翻修了教学楼,鲜艳的明黄色让学校在大山中亮丽起来。”张玉滚说,学校里“树百年报国志,做世纪栋梁材”几个大字泛着希望的光,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更高的期望。

戴明盟:驯服“飞鲨”翱翔海天

提起戴明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航母和“飞鲨”,他是驾驶“飞鲨”——国产歼-15 战机在辽宁舰成功着舰第一人。从一名陆基三代机飞行员,成长为舰载战斗机试飞员、航母着舰指挥员、飞行教员,并走上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岗位,戴明盟直接参与和见证了我国航母战斗力的一次次突破。

戴明盟,1971 年8 月生,重庆江津人,1990 年8 月入伍,海军特级飞行员,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他从事飞行20 多年来,先后驾驶和试飞16 种机型,多次成功处置重大险情,荣立二等功4 次、三等功3 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作为我国第一批航母舰载机试飞员,他第一个完成地面高速滑跑阻拦,第一个完成飞行阻拦着陆,第一个完成地面滑跃起飞,第一个绕舰飞行、触舰复飞,创造了歼-15 舰载机试验试飞的多项纪录。这许多的“第一”展现出戴明盟作为奋斗者的先锋姿态。2012 年11 月23 日,戴明盟驾驶歼-15 舰载战斗机首次在航母上实现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实现了我国固定翼飞机由“岸基”向“舰基”的突破,为加快歼-15 舰载机研制定型和航母战斗力建设作出卓著贡献。为了这次成功的飞行,戴明盟和战友试验试飞长达6 年。戴明盟先后完成科研试飞400 多架次,进近飞行2000 多架次,绕舰飞行100 多架次。他们用一个个首次、一项项极限飞行突破关键技术,飞出一条适合中国航母的着舰航线。

戴明盟是一颗“种子”,他深知航母要真正形成战斗力,必须培养出一批成熟的舰载机飞行员,打造一个王牌团队。2013 年5 月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组建,他即被任命为副部队长,开始参与培养第一批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为尽快探索形成一套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模式,从理论改装到模拟飞行,从制定组训流程到编写训练大纲,无数个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戴明盟带领团队一点点向前摸索。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就先后完成了飞行员编队、海上超低空飞行、歼-15 特技等课目,大大缩短了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训练周期。2014 年底,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完成舰上起降并通过航母资质认证,实现由试飞模式向培训模式的重大转变。2016 年12月,戴明盟带领年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随中国航母编队出第一岛链、跨海区开展实战化训练,迈出了中国航母驶向大洋的关键一步。

于漪:始终站在教改一线

于漪说过:“一个人一辈子走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心中一定要有盏灯。这就是理想,就是信念,是跟祖国、跟人民糅合在一起的。”从教六十余载,于漪始终站在教改一线,关心学生、支持后辈,是“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

20 多年前,如今已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的谭轶斌,在于漪老师担任校长的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执教语文,并很快成长为市教研员。十年前,当时70 多岁高龄的于漪老师担任了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的主持人,她也“回炉”成了一名基地学员。有一次,基地活动在上海远郊金山区的华师大三附中举行,大家花了不少口舌想说服于老师不必亲自到场,可一大早,两鬓斑白的于老师仍然准时来到集合点,还关照管理员为大家准备了面包和牛奶。刚一上车,于老师就从包里取出一袋鸡蛋来:“这是我早晨起来刚煮的,快趁热吃了吧!”回想起那枚热乎乎的鸡蛋,谭轶斌至今都记得当时的感动,“跟小时候奶奶的白煮蛋一样好吃”。

一来到三附中,于漪老师就一头扎进了教室,孩子们都伸长了脖子,盼望着于漪老师能到自己的班上去听课。可时间毕竟有限,有一个班级的课她没听到。中午,于老师快速地扒拉了两口饭,撂下筷子就往那个教室赶去,她要去和同学们见见面,和他们敞开心扉地聊聊学习和生活,以弥补他们的失落与遗憾。

1984 年秋,根据上海市培养小学师资的需要,在杨浦中学的基础上恢复建立第二师范。如今的上海市杨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卜健,当年怀揣着当老师的梦想,成为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

于漪老师就是她们的校长,大胆放手,日常出操、运动会、文艺汇演、接待活动等都交给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由各项规章制度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策划者和积极的实施者。在卜健看来,从16 岁到19 岁,她在第二师范学校度过了四年。这四年是人生中的青春期,更是健全人格的黄金期。于漪老师将“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办学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滋养了一届又一届的二师学生。1993 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二师女生占了80%以上,当得知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时,大家都很抵触。

于老师知道后,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设计,一起比选,一起做方案的决策。最终诞生的校服,藏青色系,上装西装领夹克式样,下配直筒裤或A 字裙,内搭白衬衫,大红色的领带,还有一双白色的中筒线袜,丁字黑皮鞋,稳重得体、落落大方,又富有时代性。不要说在当时,即便今天也是学生钟情与喜爱的。

夏菊花:绽放中华杂技芳华

从5 岁被送入马戏团讨生活,到耄耋之年为杂技事业四处奔波;从旧社会的“押子女童”,到新中国的“杂技女皇”;从“杂技外交家”,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中国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夏菊花看来,杂技艺术就是挑战极限,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想象不到为可能。

1942 年,因为家庭生计无着,年仅5 岁的夏菊花,被送给一个马戏班班主夫妇作“押子”。从此她开始颠沛流离,四处卖艺,辗转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夏菊花回忆说,那时候,杂技只是饭碗,谈不上爱,也谈不上恨,因为压根儿不去想这些,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

夏菊花之后进入武汉杂技团。朝鲜战争爆发,文艺工作者踊跃申请去前线慰问演出。夏菊花也抢先报了名,结果却落选了。一问究竟,才知道不单是年龄小,而且没有什么绝活儿。此后,夏菊花下定决心,要练就自己的绝活儿。于是她以砖头代替瓷碗顶在头上,站着顶、坐着顶,在头顶压出了个“门子”,继而在“门子”上顶十几个碗。她顶着碗走碎步、扳腿、探海……就这样,她成为新中国女子顶碗第一人。

1954 年,夏菊花应邀拍摄了《中国杂技艺术表演》,影片上映后反响空前。有观众称她是“美丽的杂技之花”“天仙般的艺术女神”。同年,她如愿赴朝鲜慰问演出,一场不落。1957 年,她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赢得金质奖章,这是我国杂技艺术在国际舞台上首次获得最高荣誉。夏菊花常说,艺术是无情的,掺不得半点假,也偷不得一丝巧。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对手知道,三天不练观众都知道。此后,她又不断革新顶碗技艺,先后创作完成了“单层单飞燕”“双层双飞燕拐子顶”“衔水转顶”“单手顶”“脚面夹碗”等多项高难度动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夏菊花始终思考着如何让杂技更好地走近人民、服务大众。2018 年5 月,她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2019 年1 月,她当选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80 多岁的她依然为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辞辛劳。在她担任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的29 年间,她提出建立国家马戏院、创办国家级杂技学校等建议,持续推动杂技教育、杂技理论创新,引领中国杂技走向世界。中国杂协授予她“终身成就奖”,并推举她担任名誉主席。1983 年,夏菊花的第四代传人李莉萍凭借“咬花脚底顶碗”技艺,在第九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比赛中,为中国夺得首个“金小丑奖”。如今,夏菊花的一代代传人正在孜孜磨砺新的技艺。

除了培养新一代传承者,夏菊花还时常出访,让古老的杂技成为传递中华文化的大使。杂技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的文艺类别。夏菊花不但早年赴国外演出,从舞台退下来后又继续率团、随团交流,担任国际杂技赛事评委。“不仅是文化的使者,也是友谊与亲善的使者。”

猜你喜欢

张玉于漪杂技
热喷涂技术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及其工艺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汪仁斌、张玉设计作品
老鼠演杂技
Overview of the Major 2012-2013 Northern Hemisphere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Evolu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urface Weather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
弘扬于漪精神,聚焦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