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物的防火对策
2020-11-23白露王力
白露 王力
摘要:针对古建筑火灾危害性进行分析,结合建筑防火设计等相关知识对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提出防火对策。
关键词:古建筑;火灾危险性;防火设计
2019年,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造成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令无数人为之痛惜。那些烧掉的不仅是一部分文建筑物,还是几百年的历史。巴黎圣母院的这一次火灾,也让世界各地的古建筑物和博物馆等再次绷紧了神经,古建筑防火安全再度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一、我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概括
(一)耐火等级低,火灾负荷大。古建筑物文化历史悠久,是国家古代优秀文化的历史遗存,具有民族代表性。我国古建筑功能分类包括:民居建筑、宫殿建筑、礼制性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城防建筑、古典园林、桥梁建筑。大多数采用砖石和木材结构。而木结构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大多在3~4级左右,整体耐火等级偏低,火灾负荷大,且具有燃烧强度大、火势发展快等特点。
(二)组群布局,火势蔓延迅速。大部分古建筑物鳞次栉比,缺乏合理的防火间距和现代消防车通道,火灾隐患多,救援通道不通畅,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酿成火烧连营的惨剧。
(三)远离城镇,灭火救援困难。部分古建筑所处地理位置远离城区,发生火灾之后消防车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火场,且缺乏充足的消防水源。不少发生火灾后,救援条件有限,导致消防扑救困难。
(四)用火用电多,管理难度大。大多数古建筑物为人们提供游览场所,且流动人员较大,可能带来不可控制的火灾源头,如烟头、香火等。同时,对于建筑内部采用的照明等用电设施,极易引起电线电器老化,绝缘损坏,有短路引发火灾的危险。
二、古建筑的防火措施
(一)合理规划古建筑消防布局,建立必要的微型消防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九条:“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五)距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古建筑由于修建时间较为悠久,各类火灾隐患较多,必要时可以结合其特点,建立专职消防队,加强排查。同时,还可以根据周边的实际情况,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建立专职、兼职或志愿者消防站。
(二)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改善其耐火性能。木结构建筑因考虑保持原有的整体结构特点,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其耐火性能,因此可以考虑引用先进的阻燃技术处理或者难燃材料来替换部分可燃的核心的装饰材料,从而提高古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
(三)结合防火隔离带,开辟消防通道。相邻建筑物之间依靠热效应作用使火势扩散蔓延。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火间距的相关知识,有必要对森林、郊野的古建筑周围开辟宽度为30~50m的防火隔离带,并在秋冬季节及时清除30m范围内的杂草、干枯树枝等可燃物。对于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确实无法开辟防火间距的,应在不破坏原有的格局基础上,设置防火墙、水幕等防火分隔设施。
(四)严格电源管理,安装防雷设施。由于古建筑在設计建造布局过程中的局限性,缺乏现代先进消防设备和防雷设施。对于引入电线电器等现代设备时大多数保持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动,设计过程往往不太正规,电线电器老化,年久失修,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引发火灾。正如巴黎圣母院起火的原因。所以,在不影响古建筑外部结构的情况下,可根据《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置防雷设施。
(五)增设消防设施,筑牢安全防线。必要情况下,配备消防安全设施,如充分利用天然水源,修建消防水池。同时可在古建筑内部增设消火栓系统、消防安全标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自动灭火系统等设施,在内部加强消防安全。针对初期火灾,加强火灾探测或者利用火灾报警装置及时排除初期火灾危险,及早做好火灾防控,将火灾消灭在初期,从本质上保护古建筑的整体结构。
(六)加大古建筑安全管理,提高消防安全。避免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如木草;严禁引入各种危险性化学品,如液化石油气;严格生活用火防控,杜绝外来火源,从源头上遏制火灾的发生。
三、结语
对于大多数现代建筑火灾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各种灭火方法在火灾初期、发展期、猛烈期进行有效地灭火,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带来的损失。考虑到古建筑的木结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将极快引发全面燃烧,扑救过程中,为了保全其主题结构的完整性,不能从顶上向下采用水流极快扑救,只能从旁边逐步降温隔离等方式进行慢慢灭火,扑救难度极大,加之由于古建筑地处偏僻位置加大火势及时控制。
除了做好消防之外,让古代建筑和现代科技恰当地结合,让现代科技更好地服务人文风土和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方方.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发展问题研究——以徽派古建筑为例[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7.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修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3]刘松.浅谈寺庙火灾预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4]扎西见才.浅谈古建筑防火[J].科技信息,2010(22):724-725.
作者简介:
白露(1990—),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安全系消防工程专业)助教。
基金项目:
2018年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8SKGH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