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美术在一起

2020-11-23李媚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审美能力核心素养

李媚

摘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不论是各级专家论坛,还是地方学科培训,人们口中说的做的都是核心素养,“核”时代来了!在教育大环境下,笔者注重寻找恰当的契机在每节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德育渗透,进行美的育人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育渗透;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234-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62

一、案例发生的背景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笔者和往常一样走进四年级一班候课,准备给孩子们上第六课《最受尊敬的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回忆生活、欣赏作品引发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特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在与孩子简单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有解放军叔叔、医生、父母等。我出示了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让学生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原本以为孩子们会被农民形象深深感染,谈一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这样的生活感受。突然一个声音传到耳中,一个男孩很不屑的对周围同学说:“这个黑老头真丑!”我先是一愣,惊讶他的表达过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不能漠视这个声音,应该就此引发学生探讨,什么是真善美。孩子身处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长大,对黄土地、对农民的辛苦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如何让这群零零后的孩子,去理解这幅作品,笔者做了几点尝试。

二、作品背景介绍

首先,我给孩子介绍了画家罗中立,他和他的父亲以及这幅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20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叔叔这幅《父亲》一诞生就震惊中国画坛,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该作品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谁能谈谈,你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观察发现?

生:我觉得他画的父亲是贫穷的,因为手里的碗很破。

师:的确是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那你觉得他“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很黑很瘦,皱纹很多。我的爸爸看起来很年轻,很帅!师:那你猜猜看,他为什么会比你的父亲看起来显得那么苍

老?他平日里的工作都是怎样的?

其实,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是因为他每天都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烈日下、风吹雨打中从不停歇。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使人们感到他的肌肤在抖动,他的血液在奔流。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罗中立刻画得如此严谨朴实,细而不腻,充分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三、美与丑的辩论

孩子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审美判断将贯穿一生的成长。在美术课中,我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什么是美的追求,什么是值得我们尊敬与遵从的。

师:什么样的人你觉得是美的?

生:电影明星、歌手、模特

师:那什么样的人又是丑的?

生:凤姐、石榴姐

师:孩子们,你们所说的美丑仅仅是从外貌上来分辨的,其实人的美不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内心。比如,最美教师为了在危急时刻救护自己的学生,冲向汽车保护孩子毫发无损,自己却高位截瘫,失去了双腿;还有,解放军叔叔保家卫国,风吹日晒将他们的脸晒黑,却依然是中国最美的人……

师:哪些人是最应该值得我们尊敬的?

生:农民伯伯、護士阿姨……

师:看来,美与丑在你们心中已有答案。

什么是美?外观造型美是一种美,维纳斯断臂的残缺也是美,罗中立《父亲》身上内在美更是殿堂级的美。无论是发现美、感受美、肯定美,还是创造美、享受美、弘扬美,所需并不多,只要我们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和一颗美好的心灵。

美与丑只是相对而言,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在课的最后,禹汐同学说了这样一句话:“美丽不代表美好,丑陋不代表邪恶。”我想,孩子们是真的懂了,什么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四、情感升华

核心素养本位下的“美术表现”和“美术创作”是不能画等号的,对于追求天性、自然释放的少儿美术来说尤其如此。我们的美术教育目的,不可能所有孩子长大都成为美术专业型人才,更不可能要求所有孩子都成为画家。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用美术语言表达感情与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他们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所以,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创新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科业务精通熟,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教育发展的动向,争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更好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工作。“核”时代来了,我准备好了。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审美能力核心素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