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

2020-11-23刘世伟

山东青年 2020年10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刘世伟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内部开始不断的扩招,这也使得每年高校毕业生都出现了竞争压力大,就业率难等情况。为了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有个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深入探讨教育的政策、方法以及模式,找到一条适合当下时代发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逐步提高高校生的理论以及技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型人才。本文就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提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策略。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就当下的高职院校而言,竞争压力非常大,只有不断的优化内部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就业率,才能够在各个高职学校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则是高职院校的一条必经之路,其是培养当下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教育部等六委曾经制定了校企合作的促进办法,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措施,形式等,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不断的深化产教融合,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应紧紧抓住产教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优质化的产出。

一、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的转型

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在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大力度实行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当下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德国采用的是双元制,澳大利亚采用的是TAFE模式,这些模式均属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前还是以理论知识的传递为主,如果能够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便能够实现理论知识向理论加技能两者的过渡,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真正改革。

(二)有利于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的高素质的人才,这一要求也使得高职院校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在不断的改革,为企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但是还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归根结底,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些岗位。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则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融合,为企业培养更多理论和技能皆具的人才[1]。

(三)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基于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这类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社会实践相对比较缺乏,在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这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弊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方式则有利于促进当下教师对社会岗位中新型的技术进行了解,不断的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产生。

二、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

当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两大困境。困境之一体现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方面,在这方面学校和企业并没有达成一个完善的共识,也并未找到两者的平衡点。通常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是存在一些利益的冲突的,例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目的是培养出一批具有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而对于企业而言,其往往注重的是利用较少的经济换取更多的利益,企业注重的是效益。这也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点,也使得校企合作难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当然这和企业并未意识到知识将会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作用息息相关,对校企合作的价值认知不清等有很大的关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之二体现在缺乏职能部门的牵头组织。高职院校最终所需要培养的人才是一批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也使得当下的高职院校在发展的时候,必须要将校企合作当成其中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当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而言,大多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如果高职院校内部的领导缺乏企业的人脉,那么很难达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其次如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很多校企合作也只能停留在初步的阶段。例如部分企业虽然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往往会担心在对人才培养时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资本,最终造成人才流失。这些都使得当下的企业之间难以进行深度合作。因此必须要突破当下校企合作的困境,才能够实现知识和经济的相互转换[2]。

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开展校企合作是利于学生成长,利于企业发展,利于社会经济的一项多边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院校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最终的目的的,所以在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有序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分析院校内部的专业,了解该专业在社会中的需求,努力寻找与之相匹配的企业。在寻找企业时,尽可能的亲力亲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往往这类企业会更愿意融入这类合作模式。院校需要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以及帮助,确保企业的利益,实现双方的共赢。其次明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方案。和企业积极沟通,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制定完成的产教融合的策略,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实习基地,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高职院校应结合企业,建立教育队伍,不断的丰富校企合作的師资力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结果不断的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将以上三点充分的落实,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型人才。

(二)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设立校企合作专业

就当下的高职院校而言,为了实现人才的高能化产出,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改革和创新的必经之路。因每个高职院校的背景不同,发展不同,则需要结合内部已有专业,深入分析当下高职院校内部的工作,确保所开设的专业适用于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其次根据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应能力,针对性的开展校企融合教学手段。最后针对开设的校企合作的专业,设立专业的教育小组,定期对产教融合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合理的规划未来教育的方向。对于当下的高职院校而言,打好理论基础非常有必要,在理论基础之上融合实践教育,逐步扩大合作的范围,落实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校企合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进行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教育之路。对该专业的教材重新编订、调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度融合[3]。

(三)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长期的深入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推进这类教育模式时要尽可能的展现出合作内容以及方式的多元化,加强企业和院校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教育环节的前、中以及后期的共享。例如在展现科研成果時,应及时沟通存在的缺陷,双方通过协调,确保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双方积极互动才能够确保合作的有序性,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对于院校而言,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当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继而保证人才的高质量输出。对于企业而言,可以缩短对人才进行二次培养的时间,确保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针对当下的教育情况,设置大型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最后作为合作企业和高职院校都应该认真对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确在整个教学模式中自身所活动的利益,最终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4]。

(四)健全法律法规,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想要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当下的政策法规非常有必要。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校企合作的文件,虽为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并不全面,应积极落实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如作为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平衡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明确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辅助激励策略,提高两方参与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整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政府可以充当主导性的作用,搭建培养技术人才的平台。比如某县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的旅游业,打造当地的旅游景点。于是政府牵头将企业和旅游院校联合,成立了一个旅游订单班。这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有利于实现某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结语:

产教融合属于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模式,该项模式有利于突破传统高职院校教育的局限,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企业减少二次培养人才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属于一种多边共赢的模式。作为政府应做好引领作用,企业要积极配合,学校要主动创新,只有发挥好这三方力量,必然会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迎来新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宫雪璐.产教融合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6):241.

[2]张汉卿.高职院校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06):189.

[3]刘芬.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J].知识经济,2020(06):111.

[4]辛妍.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产教深度融合途径探析[J].中外企业家,2020(05):169.

基金项目:2020年度长沙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编号:2020csskktzc58.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