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研究
2020-11-23吴桂华
吴桂华
摘 要: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表现出新的特征,舆情预测更精准,分析方式更多样,舆情传播更复杂,从而使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管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学生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意识不强,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不全,网络舆情后续管理与评估弱化。高职院校要基于问题,根据舆情周期,做好学生网络舆情危机预警,发挥大数据优势,制定系统化舆情应对机制,并做好后续管理,加强对后续管理评估等,全面提高网络舆情监管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网络舆情;监管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高职学生是众多网民群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的网络活跃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习惯于运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此产生了重要的舆论影响。这一现象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管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就需要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特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学生网络舆情监管。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的特征
大数据时代,数据数量激增,数量非常庞大,数据结构也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数据类型得到有效的扩充。不仅如此,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也得到了快速更新。因此,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体现出新的特征。
1.舆情预测更精准
大数据时代,尽管数据数量、类型等更加庞大、复杂。然而,数据价值的实现在于数据储存和分析,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存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也与传统时代相比,更加强大。这就使得事物本来的面貌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能够对事物发展趋向做出及时的研判。高职院校学生舆情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舆情数量庞大,而且更加的多变。大数据存储技术和分析技术,能够使舆情预测更加准确。
2.分析方式更多样
传统时代下,网络舆情分析方式比较单一。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分析方式体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是因为大数据的支持使得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分析系统更加的完善,涵盖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前端应用等模块。这样就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网络舆情分析方式,既能够对隐性舆情进行分析,而且能够对舆情主体之间复杂的关系进行追踪,从而使的社会网络数据得以关联起来,实现对学生舆情的有效监管。
3.舆情传播更复杂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复杂化倾向,舆情传播平台更加广泛,形态越来越多样,数据类型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这就使得舆情传播改变传统模态,并且能够得到实時的传播。同时,不同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舆论峰值,交锋与错峰并存,而且载体也出现多样化类型,除了传统的文字数据外,还包括图片数据、音视频数据等。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针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传播表现出的新特点做出积极的应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意识不强
从数据层面分析,大数据包含网络舆情,它存在的形态不是单一的,既包括非结构性形态,又包括半结构性形态,而且还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大数据结构形态的变化,信息传播也体现出新的特点,信息传播不仅表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而且也表现出碎片化的发展动向。这一变化加速了个体之间的链接,而且链接更加自由,推动了高职学生之间网络舆情传播,加速网络舆情的爆发,网络舆情管理的难度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捕捉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在萌芽初期就能够意识到网络舆情危机,及时地给予引领和监管,将网络舆情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网络舆情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学生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意识,或者预警意识不强,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对学生网络舆情危机做出客观地的研判,并及时地做出预警,从而失去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的大好时机。
(二)学生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不全
学生网络舆情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体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它能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其结果是产生裂变,扩大学生舆情传播效应,严重的能够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反转。这就对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高职院校能够针对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进一步优化、完善学生网络舆情应对体系,针对学生网络舆情新特征建立起系统化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从而在学生舆情爆发期间能够做出快速的研判,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疏导。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应对学生网络舆情时主要采用“堵杀”的方式,试图将网络舆情扼杀。然而,当前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堵杀”方式已经难以发挥效果,或者效果不显著,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学生网络舆情传播的渠道更加广泛,让高职院校的“堵杀”防不胜防。此外,采用“堵杀”的方式,往往会激发受众对网络舆情的好奇心,使受众对网络舆情产生疑虑感,如果这些疑惑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就会导致“小道消息”的出现,这样就容易滋生谣言,并使谣言获得快速传播的机会。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大数据时代学生网络舆情传播新特点,建立并完善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平台优势、技术优势等,对舆情进行及时的研究,并作出及时的判断,从而转变学生舆情监管思路,做到“化堵为疏”。
(三)学生网络舆情后续管理与评估弱化
学生舆情事件经过疏导、处理后,高职院校一般不会再进行后续的管理,也不能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及时的评估。这就体现出高职院校对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殊不知舆情平息后,并不意味着舆情的彻底结束,舆情有可能从显性时期进入隐性的“潜伏期”,一旦遭遇相关或者相近事件的触发,网络舆情事件有可能重新出现在受众面前。这样就使得学生网络舆情置于新的传播情境之下,再次回到公众视野的舆情事件容易引发新的触发点,受众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酝酿成二次舆情危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关注学生网络舆情事件的后续处理,并且对学生网络舆情处理作出及时的评价,并加强舆情管理信息数据管理,形成完善的舆情管理数据库,从而为舆情后续管理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