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与运动及质量与能量之间关系的猜想

2020-11-23黄欢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关系能量质量

【摘  要】時间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感知中的时间本质究竟是什么,本文结合无时间论与狭义相对论对时间的论述,来针对时间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

【关键词】时间与运动;质量;能量;关系

(1)光速不变原理指的是光的单向光速相对于任何惯性系中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不变的,与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经过科学家的反复验证,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永远是一个恒定的数值29.98万千米每秒。因此一秒时间的定义可以定为光在真空走过29.98万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

(2)那么时间是什么,我们来了解时间的定义,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体现,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一个物体假设是完全静止的,从宏观到微观,即便是粒子依然独立,并不与其他的任何粒子作任何力的交换,因此亦不产生任何变化,那么时间对其来说,就是静止的。

(3)因此时间是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而所有物质的运动的速度有一个极限值,粒子与粒子之间力的交换也遵守这个规定,其传递速度的上限值为C。不论从宏观世界的事件还是微观世界的粒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信息或者力的交互,都是需要在空间场中以一个速度来传递的,光的速度C在物理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即在微观世界中,物体时间的流速与粒子之间信息交换的速度相关并成正比。因此可以推导,不论粒子之间力与信息的交互速度是否变化,在实验中测量这个速度C一定会得到一个固定的值,这个值测为光速30万千米每秒。

(4)当一个物体相对于空间场运动时,由于其构成物质的基础都时以光速在空间场中运动,那么物体内部粒子运动速度就会分出一个向着运动方向的分量,造成物质内部运动(时间)的变慢,这就是时间膨胀效应。

(5)物与物之间的位置的差异即空间位置的差异,且有物与物之间发生信息交互,位置才具备意义。即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点A与点B的距离,可以为点A发送的一道信息到达点B,并且再由点B接收信息并且更具这个信息做出反馈信息再传递给A,花费的时间T,信息传递速度为光速C,则点A与B的距离L为TC/2。所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就是光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来回所花费的时间乘以光速除2。

(6)即所有参考系的运动都要相对于所处的空间场为作标准参考系,在空间场中的运动速度的快慢,影响着该参考系时间流逝速度的快慢。相对着空间场的运动速度发生改变,则必然存在“惯性力”或者说产生引力场效应。则必然存在“惯性力”或者说产生引力场效应。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一切物理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均有效,关于运动的描述都是等效的。

光速不变原理,光速的大小与光源以及观察者的运动无关。即相对于任意运动的参考系,其在参考系中观测测量的光速恒定不变。

现在以空间场作为标准参考系,以时间膨胀与尺缩效应来使得运动的参考系与狭义相对论两条基本原理作互相印证。

设存在参考系A与参考系B,参考系A相对于空间场的速度为零,此时参考系B以0.9C的速度相对着A自右向左运动,即相对于空间场有一个自右向左的运动,速度为0.9C。在参考系B中,有两面镜子上下向对摆放,上下镜子距离1.5米,镜子中有一粒光子在上下运动,根据狭义相对原理,此时在参考系B的眼中,所有物理定律都适用,因此在B的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正常,光子在两面镜子中一个来回所花费的时间为10-8秒。但此时在以空间场为参考系时,所有的光子在空间场中同样是以速度C传递的,因此在A参考系的眼中,B参考系上下运动的光子是以方向向右有一个速度为0.9C的分量作上下运动,运动速度为C。通过公式得出光子上下运动的速度分量为0.436C。那么在参考系A看来,B参考系中光子一个来回所花费的时间为4.36×10-7秒。将参考系A与参考系B时间作出对比可以得到此时参考系B时间过了1秒,参考系A过了2.3秒,参考系B时间膨胀了。

这个时候参考系B中向着运动方向左右相对再放两面镜子,在参考系B中观察依然是相距1.5M,但这个时候若直接代入公式计算,那么在A参考系中,光自右向左的速度为0.1C距离为1.5M ,左面镜子光子到达右面镜子花费时间为距离除以速度,得出结果为2.0×10-7秒,自右向左运动时速度为1.9C(只是在A参考系看到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并不是意义上的超光速)。距离为1.5M,代入计算得出花费时间为3.8×10-8秒。因此在参考系A的眼中光子左右运动花费的时间会是2.38×10-7秒。这个结果与上面光子上下运动时所花费的时间不同。但在参考系B中无论如何镜子上下与左右相距都为为1.5M,光子在镜子中运动的路程相同,那么花费时间着必然相同,这个结果是矛盾的,因此这个计算方式必然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到尺缩效应,因为在B相对于空间场运动以0.9C的速度运动,代入尺缩公式考系眼中的1.5M在参考系A中看来只有0.65M。但仅仅计算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尺缩效应,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根据上述(6),由于在参考系中,空间位置两个点的位置的丈量是由光在两点之间一个来回所用时间来确定的。为什么在参考系中测量光速会不变也是由于此,因为空间的距离也是由光速来丈量的。因此当参考系B自右向左以0.9C的速度相对于空间场时,我们可以根据光的运动时间来回来计算对于参考系B对于距离的感知,向任意方向发射一粒光子且返回原位置的距离时间相同,那么距离便相同。因此在参考系B中观察到一个圆球体,在A参考系中观察,将会是一个被压扁的球体。

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出现尺缩效应,原因是我们对于空间中位置距离的测量,一个物质对周边位置远近关系是根据是根据光速来回所花费的时间决定的,在一个运动的参考系中,位置的远近的测量也遵从这个概念。而时间根据(2)(3),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现在就可以来了解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为什么会出现光速不变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因为尺缩效应造成的。因此可以存在一个运动的绝对参考系-空间场,参考系不需要平权关系。尺缩效应并不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的,而是洛伦兹为了解释莫雷实验结果,且满足光传播需要的介质以太而提出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做的是让尺缩效应拓展到相对任意参考系中也可以成立的,因此根据奥姆剃刀原理,省去了以太。莫雷实验是不能够作为否定绝对参考系的。

从上面来解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说的,任何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速度都为光速,时间与速度之和为光速。

可以理解为一个物体在空间场中的运动速度都是光速,我们在参考系中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逝是由于参考系中的物质运动变化造成的,根据(2)。当一个物体相对于空间场的速度为零时,看似静止的,没有速度的。但是这个时候从微观上看,由于物质的变化由物质之间内部能量的传递造成的,能量的传递是由光子,胶子的轻子粒子传递的。因此当物质相对空间场静止时,微观层面上看,所有的物质能量的传递速度是最大的,为空间光子运动速度。这个时候若是对比一个运动的参考系,那么这个运动的参考系中内部的能量传递速度就会降低,那么代入(3),因此速度就是时间。两者之和加在一起才构成了第四个维度,即时间维度。

(7)这个时候得出一个结论,即一个物质在空间场中的运动速度是恒定的,恒为光速。只是这个物质的运动分为内运动与外运动,物质或参考系统内部的运动速度与参考系相对空间场的运动的和速度为光速。物质或参考系运动速度越高,只不过是将系统内部的内运动(时间)的速度,转化为系统的外运动(速度)。

(8)那么根据(7)来讨论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mc2,即当一个物质的速度越快时,它的质量越大。当一个参考系相相对空间的运动速时,系统的速度(外运动)越大,那么物质系统的时间(内运动)越慢,但是他们的运动速度之和是不变的。此时将物质质量的原理推解为物质内运动造成的,由于内运动(时间)的降低,则可推测其本身质量应该降低。因此,可以推出一个“奇怪”的结论,不论一个物质的运动速度的快慢,其质量不变。或者说运动速度越大,其“本身质量”(内动的即时间变慢)越小,其“动能质量”越大,“动能质量”与“本身质量”之和总质量不变,因此质能方程式质量等于能量条件成立,但速度越大质量越大条件不成立,因为所有的物质总速度(时间速度之和)恒定,它们叠加不能超过光速,否者光速不变就不成立,以此可以来对应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的,空间四维的第四维,时间与速度之和为光速之说。在这种情况下计算不使用E=mc2,应使用动能方程式,M为速度质量与时间质量之和,即M为总质量。

(9)那么,什么是质量根据(8)可得出,质量就是一个物质的能量多少的体现,是能量的度量。任何物质在空间场中的速度都为光速,因此物质的能量就是当它到达光速运动时的动量,即。那么一个当一个物质的速度达到光速时,它的系统内运动即时间动能为零,所有的能量皆以动量的形式表现,由于其内部时间为零,那么可以说,一切以光速运动的物质,它就是纯动能的体现,为什么光子胶子等以光速运动的轻子没有静质量,却有动质量。因为构成光子以光速运动,没有内运动,光子没有内部运动那么就没有内部力的结构,即静止的光子就不存在。光子等无质量粒子是纯动能的体现,因此光子等以光速运动的粒子只有“动能质量”,反过来说,一切拥有静质量的物体,其必定有内部的运动结构。

结合(7)(8)对物质的构成进行猜想,在这里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量的量度,是一个标量,质量分为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两者的质量度量测出是完全相等的。因此科学家也推定,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是物体内在性质的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表现。在此我们仅先根据(7)(8),对惯性质量进行推衍。

惯性是一个物理概念,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惯性质量代表着物质维持原本运动状态的能力,质量越大,改变运动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物质的质量就是其能量多少的度量,当一个物质拥有质量时,其质量越大,能量越高,改变其运动方式所需要交换的能量也就越大,因此表现为惯性质量。

先来说下弦理论,弦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点状粒子,而是很小的线状态的弦,弦的不同震動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粒子,能量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那么现在将弦理论与(9)进行结合猜想。

举个例子,物质的构成是能量相互纠缠平衡的产物,动能是矢量,在空间场中具有方向,如光子胶子等以光速运动的能量,其没有内部结构,因此为开放性的弦,只有向一个方向运动的趋势,所有能量都具有相同运动的方向,因此其运动速度为恒定,为空间场介质传播速度C。但拥有静止质量的物质粒子其是有内部结构的,内部为不同方向的能量弦互相纠缠平衡,因此当一个物质粒子相对于空间场为静止状态,可理解为其内部各个方向的动能弦的量达到平衡,合力为零。当一个物质以一个速度在空间场运动时,则说明物质内部动能不平衡,所有运动的弦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趋势。举个有趣的例子

弦拥有动能,那么就有质量,那么每根弦都有它不同运动的方向。现在有四根能量为100的弦,它们各自的运动方向为东西南北,再某一时刻忽然撞击到了一起,四根弦纠缠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粒子X,这个粒子X的性质非常特别,它们缠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均衡的粒子,X粒子它的能量为400,此时四根能量弦刚好结合在一起能量合力为0,由于此时四根弦的能量合力方向大小刚好抵消,因此这个X粒子在空间中就刚好静止的,它的所有能量动量都在X粒子内部纠缠运动。此时X粒子的内运动(时间)为C。

这个时候有一根单独的能量值为40向西运动的光子弦撞击到了X粒子,被X粒子完全吸收。但由于X粒子只能容纳400质量的能量的,因此当这个弦的能量被并入X粒子中,X粒子中的四根弦都被各自击出10能量值的弦,于是这个空间中多了四根向其他方能量值为10的质量的能量弦,少了一个质量能量值为40向西的弦。且X粒子变为了四根向东向南向北质量能量为90的弦与一根向西质量能量值为130的弦组成的能质量为400的X粒子。

此时这个X粒子它的总能量为400即E=400,合力方向为向西40能量为E1,质量为M1。内部运动的能量的为360为E2,静质量为M2。内速度(时间速度)为V2,因此这个粒子的外速度为向西运动,根据动能公式,根据(8)使用(这里不适用)M为静质量与动质量之和,为总质量,总能量值为E。求外速度V1即粒子的运动速度,与时间速度V2,代入数值,

当物质的速度为零时,其时间速度最大为光速,便以此求速度的时间膨胀,根据上面条件,运动参考系的时间流速 时间膨胀系数为运动参考系时间比静止参考系时间即。

最终结果得出时间膨胀系数与洛伦兹因子相同,因此不论速度大小,其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同时也可明白为何只有运动的方向才会发生尺缩效应。

E=E1+E2 且M=M1+M2  (E为总能量,E1为静止能量,E2为动能量,M为总质量,M1为静质量,M2为动质量)。 即物质的速度大小不影响物质的质量,能量与质量等同,物质的速度越大,时间越慢,速度与时间都不能超过光速

因此,根据上述推导,物质不论运动与否速度快慢,其总质量不变,不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速度越大则内速度越小(时间),即可以不存在质增效应。

当两个物体相互完全刚性碰撞时,即根,据动量守恒原则,此时的动量守恒为外能量守恒,设有两个小球重量1kg的小球A与B进行刚性碰撞,A小球相对空间场为静止状态,B小球的速度为0.5C,AB碰撞之后两小时连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求AB最终的速度。用动量守恒可以很容易解出,根据(8)猜想,此时不考虑高速运动时的质增效应。设A设小球的动能为Ea,B小球初始动能为Eb,碰撞后的动能为E.根据动量守恒末速度V。

这时候加入内速度即时间来求解碰撞过程中的详细变化,完全刚性碰撞的动量守恒与整体能量质量守恒的区别是,动量守恒在上述的例子中,动量是能量的传递,即小球B携带能量在碰撞时传递给小球A,考虑到质量增加效应还要添加洛伦兹因子修正。但整体质量能量守恒的根本并不是能量的传递,而是交换,即小球B以0.5C的速度运动时,其内部的时间流逝速度降低,能量就是质量依然不变。在与A小球的碰撞过程中,并不是能量的传递,而是交换。因此小球B与A质量相等,因此能量相等,因此此时的Ea=Eb,  由于小球A相对空间场为静止,因此小球的内速度 Ea1(时间)为光速c,小球B以0.5c运动,则小球的B的内速度(时间),根据上面求解得出两者最后的速度为0.35c,根据公式可得出碰撞后AB小球的内速度(时间)约为0.937c。

此时来计算小球A和B碰撞过程中的内外能量变化,碰撞后小球A与小球B内速度(时间)皆为0.937c,碰撞前小球A的内速度(时间)从c降低为0.937c,速度由零增加到0.35c。其总能量 依然保持不变,小球B初始速度由0.5c降低至0.35c,内速度(时间)从0.866增大至0.937c。之和依然不变。

质量与能量相等,但能量速度在空间场中为矢量,是具备大小与方向的,速度恒定为C, 这是空间场性质决定的,根据(3),此速度任意但并不影响测量数值。因此一个系统,小到粒子大到天体,其相对空间场中的速度为零时,该系统中的能量合力为零,而质量代表能量的多少。运动的系统中是由于能量各方向的速度的合力不为零,运动方向就是能量最终的合力方向。A和B小球碰撞时,A得到了B的运动方向的能量,力的作用是相互,于是A与B之间互相交换了动量(完全刚性碰撞),A得到了B的运动方向的动量,A的速度增加,且内部的动量被B获得,内速度降低,而B小球经历相反。AB小球在碰撞过程中能量质量守恒,各自质量能量总量即不增加也不减少,且由于是刚性碰撞,内质量总和不变,外质量总和也不变。

(10)结合质量造成的引力效应,即能量会吸附或者吞噬(甚至可以是抵消)空间场。那么便假设,空间中有无数的能量以光速运动,即以电磁波的方式波动,这些能量有大有小,大份的集中的能量能够以光子的形式被人们观察到,而小的能量难以独被独立的观察到,所有的能量就像一只只小小的贪吃蛇,它的胃口与它的大小成正比,在空间以光速向着固定的空间方向吞食着空间场,此时有两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贪吃蛇在空间中撞到了一起(可看作质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颗高能光子),然后不小心这两只贪吃蛇的尾巴打结了,于是两只同样力量相同大小的方向完全相反的贪吃蛇一只向东一只向西于是它们就僵持了在原地。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有着简单结构的两个尾巴打结的速度为零贪吃蛇(一个物质粒子)。这个时候贪吃蛇依然在不停的吞吃着空间场,而由于空间场具备负压,空间场物质(暗能量)等于自动的流向了贪吃蛇的嘴里,吞食速度依然不变,造成物质质量对空间的吸附效应。(造成引力质量,及引力的产生)。

以上的例子是一个极简的粒子模型,那么现实中的粒子自然不会是仅两只贪吃蛇构成的,能量运动是有方向的,因此在系统中,将每个方向的能量都记作一只小蛇,它可以分作无数个方向,无数只小蛇,,只要合力为方向相同,可以将上述两只小蛇拆分为无数方向运动的小蛇,只要小蛇总质量不变,总合力不变,且在内部是不停的变化运动之中。静止参考系中所有的能量合力方向为零,那么当一个参考系相对空间场有一个速度运动时,则可以看作無数只小蛇中有一只特别巨无霸,或者也可以看作所有小蛇都额外分出一个共同的能量方向。

在宇宙中飞行的飞船需要加速减速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飞船自身引擎加速只能利用反冲原理,即向欲加速度的相反方向抛出物体,或者向后喷射出高速气体以获得反冲,这原理就可以以上述方式解释,即向后抛射的物质其中蕴含着更多方向向后的能量,因此以飞船为整体者飞船失去了更多的向后方向的能量,因此向前的能量占比上升,造成飞船向前运动的速度提升。又或者现在各国使用的太阳帆飞船,使用光压推进,也是利用获得光子所携带的方向能量或交换,使得飞船的方向能量提升而加速。

因此一个物体在平稳的空间场中加速只有三种方式,得到,失去与交换动量。飞船喷射物质,在最理想状态下是向后方喷射光子,使得飞船之中系统的平衡打破向前加速,这是失去,代价是失去能量质量。诺太阳帆飞船完全吸收太阳给与的光子的动量,且不辐射与反射光子和电磁波,则可以认为是得到动量,质量增加。但实际情况应该i是交换,在的得到太阳光子的动量的同时,向后反射光子或者辐射出电磁波,都是动量交换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加速,其总能量总质量守恒不变。

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遭受的撞击越猛烈,就越容易被改变自身的组合状态,粒子也是相同,光电效应中,当光子的频率低于某个值时,无论光强多么大,都无法击出电子,但一旦光子频率高于某一个值时,无论光强如何弱都能很轻易的击出光子。可以理解为,金属原子遭受到高频率的高能光子时,由于撞击激烈者与原子连接较弱的外层电子很容易被撞飞。同时金属原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却释放了电子出去,因此也得到了一个冲量,失去了一个与光子反向相反的能量,以此在理想情况下这就是太阳帆得到动量的原理。但若光子的频率低于某个值就无法击出电子,拿一个形象的比喻,一颗高能光子就像枪激发出的一颗子弹,低频率的光子就像一缕微风。一颗子弹击中一块石头,即便将石头击飞,却能够将石头打的分裂四飞,就像电子一样石头会被击出碎片。而一百缕微风甚至一千缕风最多却是将石头吹动,无法直接从石块上刮出碎片,这是对于光电效应的一些形象理解。

同时了解一个特殊的理想物体黑体,黑体是指任何温度侠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而无任何反射的物体,但黑体同时又会不断的辐射电磁波,即可理解为黑体是一个极度稳固的系统,无论是像子弹一般还是微风一般的光子,都无法在黑体中直接击出碎片,破坏其原有的结构(理想黑体)。

因此将上面的问题进一步延申,即更微观的粒子,若是遭受高能粒子的撞击,就可能直接破坏原有的粒子结构,将粒子中的能量或者更细小的碎片击出击碎,从而寻找一些更基础的粒子等,这便是粒子对撞机的原理。

在此讨论一下正反物质湮灭问题,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并且产生巨大能量。例如正电子与负电子就是一对反物质。根据科学家的观测,正反电子湮灭时会产生两个光子与能量,那么根据上面的猜想。不论正反电子都是能量构成的,应该时具备质量的 ,由于正反物质湮灭会产生光子与能量,而能量与质量等价,因此正反物质湮灭不是直接消失,而是产生能量与光子,那么说明正物质的能量是正能量,反物质的能量也是正能量,正反物质可想象为构成粒子结构相反,一旦正反物质相遇会互相弥合能量之间的纠缠状态,使得粒子内结构破坏,能量以纯动能方式散发。以此可以理解为,无论核聚变还是核裂变都是由质量损失转化为能量,其质量也没有损失,只是以纯动能的形式散发出去,静质量转变为动质量,因此总质能必定守恒。

那么什么是光子,光子时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根据上面提出,能够以光速运动的物质说明,其内速度为零,因此没有内部结构为只有一个方向运动的能量。那么正反电子湮灭按道理质量损失也就是说变成纯能量的存在,可看作当正反电子接触时,会将原本缠绕纠缠的能量解开,因此电子内部的各个方向的能量失去束缚四散开来。于是产生了能量,能量以光速运动。由于电子内部的能量平衡拥有无数方向,因此每个方向的能量低微到我们都不能直接观测到的地步,以电磁波或者中微子等飞散。但是所有能量中會有两个方向的能量特别巨大,那就是正负电子原本运动的方向。电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则该光子的能量越高,但其余的能量将会越低,这点在实验中是有能力验证的。

即当正反电子相互湮灭时,观察正反电子的运动状态,若在碰撞时正反电子的运动速度越大,则释放出的两个光子的能量越大,释放出来的其余能量越少,反之亦然。且光子的能量与其余能量之和固定。以此验证无论速度快慢,质量能量守恒不变。

根据(10)来对宇宙光学红移进行猜测,根据科学家观测数据显示,离我们越远的星系的光线红移现象越明显,于是推导出宇宙存在一种看不见的能量使得宇宙加速加速膨胀。假设暗能量就是空间场的场物质,物质对暗能量的吸附效应产生引力场效应。这个时候来考虑什么是能量,能量如何在空间场中传播。假设我们物质能量为正能量,暗能量为负,物质与暗能量的吸附效应其实是正反能量的相互消弭,根据超弦理论的观点,物质与能量的存在以弦震动的方式存在,那么能量并不会凭空产生,弦震动也是,平直的空间出现了弦的震动则必然会出现震动与该弦方向完全相反弦,但两弦相碰,则会互相消弭。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大爆炸时产生的剧烈空间震动,使得空间中出现大量的正反弦,即能量与暗能量。那么我们空间中存在能量与暗能量并且还有不停产生的引力效应,可以看作,目前宇宙还在处于正反弦的互相消弭过程之中,消弭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就是我们宇宙的一切运动的根源体现。那么由于物质存在引力效应就是正能量的弦在于负能量弦不断消弭的过程,因此当光子花费数百亿年穿越浩瀚的宇宙空间时,时间越久,能量的消弭衰变越明显,因此距离越远,光线的红移效果越明显。此猜想可认为宇宙并未在加速膨胀当中。

能量沿着空间场传播而又吞噬着空间(暗能量),科学家根据数学模型,会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物质要是以粒子的状态存在,由于物质粒子极小,距离极短,那么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粒子表面的万有引力会得出无限大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弦理论来更正,可以规避质量粒子表面引力无限的数学问题。

那么能量时弦震动,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无数的弦互相纠缠产生物质粒子,就可以看作,正是由于弦在空间中吞噬暗能量空间场,使得空间扭曲,使得不同方向的弦无法突破扭曲的空间场,因此才出现了粒子,所以物质粒子进行细微划分,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的小黑洞,其中以光速运动无法逃逸才产生粒子,这可能是能量纠缠产生物质的原因。

上述对时间的理解是无时间论的说法,即我们所感知的时间都是是对物质运动的感知,是由于物质运动造成的,我们感受到了物质运动所留下的痕迹,产生了时间感。但这并不代表时间不存在,而是仅代表我们对时间的认识与感知。

例如我们在一边又一遍的刷着电视剧,每重复看一遍电视,诺是以电视剧的时间来看,可以近似的理解为,对电视剧里的人物来说,他们的时间一遍又一遍的重启。但对我们看电视的人来说,时间依然客观的向前流逝。对于我们地球上的人们来说,假设在地球之外有一个外星人,能够将地球上的物质状态几乎完全记录,并且在未来一遍又一遍的将地球重启恢复到记录时的状态,那么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时间被可以看作被重启了,但对该外星人,对于更辽阔的宇宙来说,时间依然向前。以此类推,若存在更高维度的人能够将整个宇宙状态重启,那么在宇宙内的时间可以看作穿越过去,时间颠倒。但无论如何都有一个时间趋向是向前的,即便局部的时间重启也可以看作局部的物质状态的重启。因此时间可以是相对的存在,但也可以是绝对的向前。

作者简介:黄欢(1990.02-),男,福建福清人,350309 ,科普爱好者。

猜你喜欢

关系能量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正能量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正能量描绘词
正能量描绘词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