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态经济新村发展模式的研究

2020-11-23杜园园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新农村发展

杜园园

【摘  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经济发展,新农村需要构建生态经济,建构生态的经济、自然、人文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目前生态经济新村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基于循环经济、生态村模式,现有的生态经济新村建设应是在传统农业和原有生态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完善而成。

【关键词】生态经济;新农村;发展

引言

纵观国外的建设实际情况,创建生态村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化,并注重开发利用节能型环保材料以及新能源。我国目前的生态村建设来看,并非是全面系统的生态村建设,因此要从生态结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全方位建设生态经济新村。

1.国外生态村的发展模式

国外生态村大部分位于乡村或郊区,人口规模都比较小。由于发达国家的生态规划较早,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态村发展迅速,技术较成熟,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典范。

1.1美国生态村

美国生态往往都很重视对于生态村的前期规划,重视运用生态社区的可持续性评估功能,开发生态村网络。美国的生态村建设在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因素方面也有优势,比如邻居之间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等。“许多生态村设有集体活动场所,有的生态村还保留一定面积的湿地和自然林地,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和景观。”例如亚特兰大野生动物活动中心会向公众提供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注意对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生态村的建材完全由再生材料筑成;居民使用太阳能电池板;被重复使用的日常用品来创造新的产品使用。此外,生态村的园艺活动吸引城市游客,创造节能环保型娱乐设施和绿色空间,定期组织生态村的居民游玩、郊游、聚会等活动,这样能增进每个家庭的交流。有些生态村建有公共餐厅、娱乐场、健身馆等,经常组织一些比赛、参观等活动,这样就使得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建立一个有归属感、有凝聚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区。

1.2德国生态村

德国政府一直都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运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德国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因为它很容易得到补充,通过太阳能、水和风能等替代化石燃料。在德国南部弗莱堡的沃邦生态村,居民能量来源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是太阳能。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太阳能,生态村的住宅设计全部采用的是长条板式的联排式,这种板式住宅有利于最大限度聚集热量,节能环保。而且,在住宅屋面上全部都使用安裝太阳能集热板的方式,用来加热水资源以便供应居民使用。水加热后就会被贮存到一个大面积的地下保温水池里面,在这里的居民使用时便从中获取。生态村把房子变成绿色家园。德国各地区对生态村的建筑材料有严格的规定,不准使用耗能大、污染大的材料,而由于德国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德国的绿化率高、木材资源丰富,国家鼓励使用木制品,在德国的大部分生态住宅都使用经过处理的木材制品用作建筑使用的骨架、墙体、楼板等。德国通过支持有机农业实践,不依赖于杀虫剂。此外,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明确的规定。在建设法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的是环境保护,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规定自始至终的都制约着环保建设的全过程,规定任何项目的建设都要时刻将保证绿地总量的平衡置于第一位,决不允许未经处理的 污水排放。凡是居住50人以上的村庄必须进行污水处理,或设置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或应用生物处理技术。德国政府的法律还规定,凡是有200年以上的建筑历史的均须列入国家的法律保护之列,并定期拨放专项专款用来对古建筑、街道进行维修和保护工作。

1.3日本生态村

日本建立生态村目的主要是治理已有乡村的环境问题,不是新建或扩建新地区,而是对某一村庄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使其成为生态村。日本生态村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非常重视。村庄生态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或者村庄中的人们生活在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和谐之中。例如,利用温泉作为室内升温和降温的资源,农田采用轮耕的方式,设立防护林等。日本格外重视保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例如,湿地周边和岸边防护林成为野生动物们重要的生活区域。日本生态村还加强城乡居民的直接交流,通过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从而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例如,农户将土地租给市民耕种。农田修复的关键处在于依靠市民的参与,而农户通过出租土地从中获得收益。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频率因为种植蔬菜与花卉而变得频繁了。此外,日本生态村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吸引城市居民到这里居住、观光旅游。同时构建的发达的信息网络,使居住者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因此,居住者可以长期居住在这里,农户也可以从中获取一部分利益。

2.制约生态新村建设的因素

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实结构状态的影响,目前生态新村的建设仍然发展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

2.1生态新村发展的理念缺乏

目前,我国生态新村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人把发展生态新村作为一种暂时的应对污染与保护环境的方法或手段,对生态新村的发展不少人缺乏起码的认识,部分人因不了解而不关心不支持,相关的研究也不足。此外,相关部门没有对生态新村的理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面和普及力度不够,使广大农民群众对生态新村的建设不了解,这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新村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生态新村运行载体的乡镇企业却因成本较高而利润低,积极性不高,甚至消极抵制,形成阻滞的因素。

2.2关于生态新村发展的政策缺失

生态新村运行的政策调节机制匹配不到位,阻碍了生态新村的发展。生态新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市场失效的范畴,如自然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应由公共财政支撑,目前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缺乏配套的资金支持,公共财政保障力度不足。因此,需要配套政策给予必要的支持,而目前支持的对象、范围如何确定,支持的时机、力度如何把握,还处于探索阶段。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新农村发展
区域发展篇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