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职思政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2020-11-23闫旭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对策建议困境

【摘  要】思政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的现实困境需要认识并分析诱因。这就需要从坚持守正创新和完善思政课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思政课学生评价机制,强化思政课责任制等方面切实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困境;对策建议

引言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战略地位提升,整体态势积极向上,然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思政课的发展进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现实的矛盾与困境需要我们全面而理性的认识,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发现,实践探究,冷静地思考解答。笔者是从一位从事一线思政课教学的教师角度,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日常观察交流的经验基础上来分享所思。

1.当前高职思政课面临的现实困境

1.1高职思政课缺少灵魂,经得起真金火炼的课还不够常态化

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做到“八个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就思政课的质量标准所做的明确指导,其来源离不开我国思政课的现实矛盾。长期以来,思政课不仅被部分师生认为“矮人一截”,就连一些管理部门的主管领导都认为思政课就是一项必须安排的“配菜”,只要把思政课给学生排上就万事大吉了。对教师上课讲什么,如何讲,是否能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是否能帮助学生打牢理论功底,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置若罔闻。思政课教师一边承担着艰巨的教学任务,一边又要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一些教师在被动的现实面前选择把做科研评职称作为重心,将心思主要花费在论文、项目基金、出书、评奖上,在学术的漫漫征途上被功利绑架,给学生上课本着只按要求达到课时量标准,课程设计、安排、实施和评价考核上缺少科学推敲,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引导,缺乏对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法律素质、心理成长提升需求的了解,导致思政课表面热闹的背后却是灵魂的孤独。

1.2思政课在部分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及实际重视程度仍比较边缘化

由于在中小学期间思政课灌输式学习的刻板印象深刻,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思政课的误解犹存。把思政课当成讲讲大道理,认为上课就是跟着教师画画重点,期末背一背要点就能通過的课程。或者把思政课当成“副科”,只要老师点名能签到,日常作业能交上,期末考核不挂科,平时上课刷题考证或当“低头族”、睡觉可以照常不误。专业课和基础课地位不平等,学生漠视思政课,置思政课边缘化的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这使得思政课时不时成了“让路车”,学生实训来了“让路”,辅导员布置的任务来了“让路”,社团学生会任务来了“让路”等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思政课是个没有油头的“清水课”,带不来所属院系专业课老师的认可,带不来自身期待的奖助学金,即便花了时间精力却得不到精致又利己的需求,不愿入脑入心投入过多。

1.3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及对教学创新改革的探究比较独立化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是对思政课教学质量起关键性作用的要素。然而,现实中思政课教师无论从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到专业化教学水平和师资数量上普遍比较欠缺。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研室的设立和管理不到位,兼职教师普遍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常态化、全员化、针对性有待完善,思政课教师普遍增长的受训需求与现实机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亟需调节。在教学改革创新探究方面,教师集体备课不到位,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影响力不足,学缘结构缺乏统一性,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缺少支撑力,教师教学体系相对比较独立,存在着互动性和互补性不够充分等问题。

1.4思政课教师工作负担随飞速发展的高校扩招形势愈加沉重化

2020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扩招200万。该政策的推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发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无可厚非,但在执行上不少高校没能及时跟上师资需求增加的步伐,导致教师教学负担加重,现实授课中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按照教育部最近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关于师资的规定,师生比不得低于1:350,飞速发展的高校扩招显然对这一规定的落实带来了现实的压力。扩招带来的课堂教学秩序维护困难,大班额教学压力增大,师资数量不足,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大教室和多媒体设备跟不上需求等问题随之而来,思政课教师肩上的负担变得沉重不堪。

1.5思政课学生学习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完善及学习内容与现实关切距离化

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考核评价机制的转变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整体动向。一些学校取消闭卷考试,改成考核形式或者是降低闭卷考试的百分比,增加考核的比例。但由于学习评价机制不统一,缺少科学的考核标准体系,一些学生彻底放松了思政课的学习动力,忽视考核的根本目的。认为只要把老师布置的考核项目完成成绩就不会太差。一些学生一听说学校推进教学改革,思政课不再闭卷考试,选择翘课、玩手机、睡觉或做其他作业。在学习课程中,一些教师会结合社会新闻,时事热点,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探讨,学生们更多的是课本怎么讲就照着怎么回答,缺乏把课程知识体系转化成个人能力素养的探索积极性。

除此,高职思政课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具体困境,如在教学活动中上课教室空间紧张,多媒体设备,教学软硬件无法保证的尴尬情况。一些学校虽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二级学院思政专员,但专员们多忙于会议及行政事务,向上级主管部门整理汇报材料,内部管理比较混乱,政策执行不力,现实沟通困难。

2.当前高职思政课面临困境的诱因

思政课现实困难重重,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在因素的作用,其诱因十分复杂。其一是时代环境复杂,多元价值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够全面深入人心。其二是领导战略形式上的重视却缺少实质内容上的落实。高校思政课是学校党委负责下的课程体系,如果高校领导能够真正全方位深入思政课的备课、教学程序、教学督导、教学评价考核、教学机构完善等方面,做到一一真抓实干,发扬钉钉子精神,其痛处将有方可医。其三是甘心做学问,做引路人,做贴心人的好老师越来越少,功利主义随处可见。其四,一些学生的初心被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现实诱惑和西方价值观吞没,表现出精致利己甚至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其五,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教师难以回应现实疑惑,没有真信真懂,没有信仰的人进课堂授课,表里不一,导致思政课活脱脱的成了“两张皮”。

3.对策建议

3.1完善思政课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全面解放思想,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在强化科研支撑教学和评价教学质量上,《基本要求》明确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中提高教学研究占比。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守正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现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价值新颖,视野开放,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自我意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时空束缚,走出从“重點到重点”,从“理论到理论”,从“考试到考试”,从“教室到教室”的怪圈,让思政课变得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

有人生高度,成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好课;让思政课能真正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让他们接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觉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坚定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实现学生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全面提升。

3.2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和职业获得感

配齐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办好思政课的首要前提。按照要求逐步建立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就需要各级党政部门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选拔和培养,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切实在培训深造、薪酬待遇、职称评聘和激励考核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讲爱国”,思政教师可以一心一意地从职业投入中取得获得感和幸福感。

3.3建立健全思政课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知行合一

严格落实思政课学时、学分,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严格落实思政课学时、学分,按照本科划出2个学分,专科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对考核方式,《基本要求》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要区分档次,避免考核走形式。另外,高校应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思政课神采飞扬,放飞梦想,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3.4建立严格的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强化思政课责任制

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思政课教学督导,严格思政课教师准入机制,对新入职和兼职思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实行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传帮带机制,对思政教学岗位上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综合能力突出、责任感强的教师要加大激励的力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建议要及时批评、劝导和清退。建立校、省、部三级听课制度,通过组织高校领导,教育部门,专家对思政课全覆盖听课和随机听课,制定思政课教学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开展思政课教学情况督查,推动各方面把教学责任落到实处,各自守好责任田,从而保证思政课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万远英.守正创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N].成都:四川日报,2019.10

[2]邓晖.高校思政课有了统一标准[N].光明日报,2018.03

作者简介:闫旭(1990-),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助教,教育硕士,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基础部思政课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对策建议困境
跟踪导练(一)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