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的感恩教育研究

2020-11-23刘月容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

刘月容

【摘  要】小学生是人生成长初步阶段,对自身及社会已经拥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是由于其身心发育不完善,在生活学习中容易出现思想感情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在感受人文关怀的同时,拥有一颗报恩、责任之心。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至深,因此,教师应该做好表率模范,用言语、行动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爱,使之随时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感恩细节

引言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知識学习,而忽略了其思想教育,使之对学习目标目的认识不清。小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其学习意识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心灵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对此,在小学教学中,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以素质教育为方向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自己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及时了解其内心需求,不断充实感恩教育内容,优化感恩教育途径,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感恩教育效果。

1.感恩教育的意义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爱与关怀无处不在,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能使其幼小的心灵触摸到许多正能量要素,切实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及责任担当意识,用自己的言语去感化周围人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保护社会大家庭,并且以真诚的态度感谢生命中给予自己巨大关怀及爱的人群。家庭及社会和谐共处,才能保证良好的生活秩序,从小培养学生的感恩责任意识,可以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懂得付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其积极融入社会大家庭创造良好的条件。

小学生受学习生活能力的限制,在求学、为人处世等方面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如果不重视感恩教育,会使其产生负面消极情绪,从而不利于其正常生活学习;如果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人文精神关怀学生,针对其思想状况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引导其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情绪,使之敢于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行为,提高主动学习意识。

2.小学阶段的感恩教育策略

2.1在教学中充分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1)各科教学合理渗透感恩教育。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接受力非常强,但是缺乏足够的耐心,为了让其感恩学习持续下去,教师应该制定一份长久的感恩教育方案,将感恩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确定下来,并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因此,感恩教育不应该是某一时期、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而是持续性的、多学科的渗透教学。为此,在学校,不仅要求班主任做好感恩教育管理工作,还要求各学科教师出良策,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在每一学科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感恩教育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感恩教学信息内容,并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悟感恩教学思想内容,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实现其感恩情感共鸣。

(2)教师言行一致,做好感恩表率。在感恩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应该严于律己,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之符合良师风范,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何为感恩、如何感恩。感恩教育效果也不是一时能够体现出来的,教师在感恩教学途中,应该注重感恩教育的持久性,根据学生思想状况,制定合理的感恩渗透方法,使之有所感、有所悟,逐步增强其感恩意识、扩大感恩范围,并因此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在平时,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帮忙教师拾起地上粉笔,帮忙贴黑板报等,教师都要对学生表达谢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导学生要尊敬劳动者,并且躬行践履,使之在学生心中形成良好的为师形象。

2.2积极引导学生触摸校园感恩文化

小学生社会阅历浅薄,在生活学习中很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因此,在感恩教育渗透教学中,应该立足于校园环境,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责任意识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感恩文化充斥于学校各个角落。为此,学校可以利用升国旗、办黑板报等机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从细处着手,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在学生群体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感恩氛围。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场所,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触摸感恩文化,可以纠正他们平时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并端正其学习态度,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注重感恩细节,让学生感恩行为常态化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行动践行自己的感恩思想,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加强合作,从细节处着手,使之形成良好的感恩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合理安排感恩教育内容,设置亲情教育任务,鼓励学生在家庭多帮助父母做一些日常家务,比如,打扫卫生、做饭及洗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可以胜任的事情。还有父母回家后,可以帮他们捶捶背、洗洗脚、泡泡茶等,以报答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并主动与父母交流,表达对父母的谢意,让和谐温馨成为家庭常态。同时,教师也可以以建群、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让他们多参加一些亲子教育活动,并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工作,通过言传身教,使之懂得何为感恩、如何感恩,以利于其健康成长。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大大提高,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除了要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责任担当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感恩的形式认识学校教育、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为未来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作为培育学生感恩思想的重要教育机构,应该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小学为始端,从细节入手,一点一滴做起,使之从小就养成感恩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黄慧.浅谈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18(07)

[2]隋秀丽.谈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3]李海霞.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 2017(04)

[4]陈雪云.小学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的探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01)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小学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