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

2020-11-23廖贵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传统文化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一书中明确提出,在幼儿园阶段,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与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却是不可忽略的,它使教育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推动个体自身发展的力量。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运用到幼儿园课程建设,渗透到环境创设、幼儿游戏活动之中,可提高幼儿感受传统美、表现传统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所环境、特色课程等,凸现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形成独特的园所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环境;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178-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125

傳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所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既可以丰富环境创设资源,又可以培养幼儿独特的审美能力,在幼儿心中播下热爱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的种子。传统的文化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思想内涵。这就显现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创设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更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民族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融入到环境创设中,对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中的运用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染着每一位华夏儿女,身为国家的未来接班人,应该从幼儿抓起,将传统文化合理的渗透于幼儿成长的环境建设中。传统文化对于幼儿园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幼儿园环境营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重视传统文化的实际传播价值,将其与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和传统文化相互结合,促使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得以传播。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了人。”说明幼儿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本着育人为本,以文化艺术为载体,打造“拜水民间,琢传统艺术之美”特色校园环境,其创设了水韵清雅的幼儿园园徽、幼儿园形象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加强内涵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因幼儿特殊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想要让其自主的接受传统文化难度较大,可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其展开有益的熏陶,让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对于幼儿来说,传统文化和幼儿园建设相互结合,能够打造出优良的学习和成长空间,提供相对理想的场所,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幼儿品行修养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在楼道环境创设中的运用

楼道是一个重要的通道,对于幼儿们来说,在楼道环境创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由此促使幼儿们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在点滴的行动中,积累无穷无尽的财富。传统文化应该渗透于幼儿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充分的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感知到文化的魅力,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加茁壮的成长。幼儿园楼道是幼儿和家长时常经过的地方,不仅蕴含着许多教育契机,也是幼儿、家长共享信息的天地,具有浓烈的传统文化气息,如:建设了二十四节气文化楼道、剪纸文化长廊等文化标志,让民族传统文化时时与幼儿对话,形成本园的园本特色,幼儿营造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此外,在每一层走廊上可进行民族传统的设计,一方面体现民族特色,另一方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美观精致,富有童趣,同时可以创设传统文化墙画;如水墨画、青花瓷、刺绣作品等。楼道里还可以放置一些幼儿自制绘本图、亲子手工作品,让幼儿充分感知楼道显性的文化氛围及蕴含的教育意义,让楼道变成幼儿学习的场所,他们随时可以发现,分享,而老师也可以引导,刺激幼儿感官,丰富幼儿民族文化知识。通过在楼道环境创设中融入传统文化,使得幼儿们随时随地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日复一日的熏陶,幼儿的身心发展均能受到积极的影响,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帮助。楼道是幼儿们常常经过的区域,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加以点缀,可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幼儿们在经过楼梯时可以侧目观看,日复一日的观看便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远比老师的指导更具现实意义。

三、传统文化在班级环境创设中的运用

班级对于幼儿们来说是一个成长的天地,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多数时间都是在班级中度过,因此应该积极的重视班级环境创设中传统文化的合理运用,促使传统文化渗透于班级环境创设的全过程。老师应该发挥出积极的带头作用,让幼儿们树立起基本的班级意识,将班集体视为一个“家”,在这样的“家庭”中,幼儿都应该为其助力,借助于自己的能力,打造出理想的班级环境。以幼儿为主体,创设丰富而有意义的班级环境,将互动性环境创设贯彻到班级环境里。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可以用不同形式出现。每班以一个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为特色,结合本班的年龄特点进行布置。如:水墨画中国、水韵岷江、剪纸中国等班级文化环境。班级主题活动可以通过主题墙面、作品栏等处展示班级

特色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用图片、文字、照片等激发幼儿思考。幼儿与幼儿互动、幼儿与教师(家长)互动、幼儿与材料互动,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这种活动的过程,幼儿们可以表现出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掌握一定的主动性,自主的体会传统文化和班级文化相融合的意义。班级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中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其发挥出良好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努力的彰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掌握到的传统文化知识,点缀班级环境,让多样化的元素为班级环境的创设贡献理想,打造出理想的成长和学习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幼儿们表现出足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老师们的适当指引,可以让其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四、传统文化环境创设中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对于家长们来说,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意识,只有真正的将教育的信念合理的运用至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才能让幼儿们真正的学会基本的技能,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均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创设中,需要将家长资源利用到位,通过将家长们和教学过程相互联系,能够让教学的成果更加优质,收获相对圆满的教学成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良;使其感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我园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且比邻白酒五粮液厂区,幼儿园大多都是五粮液集团公司的职工子女,教师在创设班级传统文化环境中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引领孩子了解更多的白酒文化史,最终形成教师、孩子、家长三位一体环境创设模式。环境材料提供如:家长提供的废旧透明酒盒、瓶盖、废旧纸箱、五种酿酒粮食等,通过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将其美化展示在区角、楼道,使教育蕴藏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亲子互动明显,幼儿的识字量有限,在环境创设中一定要以图片或材料为主,文字为辅。多种活动形式呈现,如“户外踏足“”参观五粮液”“家长进课堂”“亲子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地域文化、酒文化,感受父母工作的环境,体验父母工作的艰辛与自豪,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爱家乡、爱父母的思想和情操。

五、结语

总之,传统文化对于幼儿的成长影响较大,通过将传统文化合理的滲透至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环境营造中,能够让幼儿们接受良好的熏陶,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环境创设与教育是有必要的,且具有进行园本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于传统文化本身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幼儿的成长也是有益的。当幼儿得到一定的传统文化滋养后其语言的表达能力自然会有提高,同时,蕴涵在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必然会为成长中的孩子提供更为健康的精神养分,是新一代人重建人生信念和精神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庞丽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专业思想与基本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2(7).

[3]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宾晓亮.《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以北京市9所幼儿园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

[5]官水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

作者简介:廖贵英(1983-),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传统文化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