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0-11-23张华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备课预习小组合作

张华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现代教育策略,能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更加直观、系统地整合物理知识,使各知识点的联系更明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因此,物理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研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备课;课件;预习;小组合作;教研方式

引言

传统的物理教学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大量的公式和文字,学习过程很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图像,用来模拟大脑的放射结构,是一种直观、高效的思维工具。它通过主题、图像、连线、色彩、节点等类似于笔记的方式,准确、系统、条理地勾勒出知识结构图,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等知识链条清晰地表现出来,展示物理知识的规律,便于学生整理知识提纲,完善物理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现就思维导图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意义以及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简要论述。

1.思维导图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对于教师

对于物理教师来说,一般习惯进行的是线性教学,有时候知识的跨度比较大,容易出现知识的疏漏和思维上的断线,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构建记忆网络,进而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此背景下,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指导教师有效备课,通过思维导图对物理知识进行梳理,将传统的书本上线性的知识点转化为非线性的网状知识结构图,帮助教师分析物理教材。以思维导图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理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在宏观上掌握知识。例如在进行“摩擦力”这部分知识的备课时,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将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和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关键词标示出一条清晰的思维线路和层级,形成这节课完整的知识链条。教师以此为参考,效率更高地备教材、备学生,完成高效的教案设计。此外,还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1.2学生方面

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其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专注于记录和整理课堂笔记,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进行细致的思考和分析,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利用思维导图实时记录课堂动态生成的知识点,只需要书写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词,大大节省了课堂记笔记的时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使用思维导图做物理笔记,能帮助学生梳理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辅助学生快速建立一套完整而又清晰的“树形”知识结构图,能多角度、多维度地刺激学生,引导学生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还需要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刺激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把握物理学习的关键点,理清物理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提高预习质量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上好课最关键的环节。在物理学习中,有效的课前预习非常重要。由于初中物理学科具有抽象性、科学性、学术性等特点,学生采取传统的、普通的阅读方式进行预习,会增加学习难度。为了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提前预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先阅读课本,然后梳理出知识点,自己整理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思维导图上标记出难点和重点。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进行预习之前提供思维导图的模板,使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了解重要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在明确重要知识点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及产生规律,对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对自己总结的知识点框架查漏补缺,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教师进行沟通。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对于物理新知识的理解会更容易。

2.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记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真知、探究知识的主要场所。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这样做耗费大量的课上时间,课堂容量大大降低。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课上做笔记采取的是高度浓缩概括的话,但是等过段时间学生再去回顾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很可能理解错或者不记得这句话的意思了。为避免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记录,只需要记几个关键词,根据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思维导图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课堂记录的时间;再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完善,这样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就能够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点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思维导图呈现的物理知识脉络清晰、形象直观,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物理的逻辑性、思维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常常因为物理知识难度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渐产生厌学心理,而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物理知识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记录、分析和优化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记录和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扩展,在下一节课授课之前对思维导图进行温习,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3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在物理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照顾到不同特点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在物理教学中,为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可以从转变师生的思维方式入手,将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规划和构建。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建立课堂学习的导航图,然后为各个学习小组下发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记录整理,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完善。最后,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阐述本小组绘制思维导图的根据和意图,并对思维导圖的制作流程加以说明。

总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价值,善于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做课堂记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甘亚力.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9).

[2]刘濯源,刘彦芳.走出思维可视化认知误区———以实践为基础厘清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

猜你喜欢

备课预习小组合作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作文评改“五步曲”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