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0-11-23吴杨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自由时间理论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并且对于其特点进行了总结。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悄然变化的大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的指导之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休闲经济可以起到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以及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现实意义;理路建构

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1月16日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如下重要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 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以及悄然发生了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了提高;而休闲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广大人民群众休闲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对于休闲的认识也与理解也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如何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休闲活动给予正确的引领就成为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和内涵的推广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休闲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之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主要由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两大部分的理论构成,恩格斯的相关理论较少,故本文选择以马克思的思想为主要阐述点进行研究,以求达成一个以点带面的效果。

1.休闲概念与理论基础

1.1何谓休闲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休闲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休闲作为一种稳定的时间,是一种工作以外属于自己的时间,它可以是消遣、娱乐,陶冶情操的自我发展的时间,也可以使自己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教育来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时间。

(2)东西方古代哲学家的休闲概念。对于休闲的研究进行追溯,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之中当首推道家学派的老子与庄子,在他们的思想之中所体现出的“无为”以及“逍遥”概念所揭示出的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之中的非功利性、个体性、内在性以及精神性的观念;其中“无为”是指无欲望或对于人的欲望进行限制,而“逍遥”则是一种建立在“无为”之上的一种生活态度,并且可以外化为一种生活状态。

而在西方哲学家之中,对于休闲这一概念首先进行描述的哲学家应当首推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是获得智慧以及幸福的先天条件,这是一种建立在忘却现实的物质利益之上的满足;他还认为繁忙的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闲暇的休息时间,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也就需要实现高层次的休闲,比如学习音乐、开展休闲教育等等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这一休闲概念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儒家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儒家哲学虽然不赞同道家學派的“无为”与“逍遥”,但是也有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思想,这一思想也体现出休闲在日常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社会属性与工具属性。

结合以上中西方哲学家对于“休闲”的定义,可以将休闲定义为:人们拥有的相对的从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外界压力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时间的条件之下,通过一系列的相对自由的、能产生有意义体验的活动与方式,达到自身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以及自我实现与发展的行为方式。在上述三位东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之中可以看出,哲学家们普遍都是在对于休闲进行解释与定义,但是并没有回答休闲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正如马克思的那句经典表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②,马克思主义要在回答休闲的社会基础是何物的基础之上,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社会、人以及休闲的发展。

1.2何为休闲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的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普遍都聚焦于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暴力革命等内容之上,但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之中,关于人的问题也是他们研究的重点内容,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始至终的将休闲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休闲和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专门运用一篇文章或著作的篇幅来阐述过他对于休闲问题的思想,而他们的休闲思想则是散布在其关于批判资本主义、阐述社会主义以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描述之中的。在马克思的著作中,马克思并未使用过“休闲”这一概念,而使用的更多的是“自由时间”、“闲暇时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等的方式来体现其休闲思想。马克思在其著作之中曾阐述这样一个观点:“一切经济学……归根结底可以被归结为关于时间的经济学”。这说明他们认为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以及未来社会形态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时间这一概念。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理论基础的研究拟从“自由时间”以及“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两个层面进行理解。

(1)自由时间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资本论》手稿之中曾多次提及这一概念;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草稿中曾写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真正的财富,这种时间并不被直接的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③。在马克思这一经典表述的前半句话之中体现出可以被支配的自由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这样的一种时间一部分可以被用来投入生产活动之中,一部分用于从事自由活动,与生产活动不同的是从事这种自由活动期间并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或受某种外界因素所导致的目的引起的。因此在马克思的观念中,自由时间就是一种非劳动的时间或不被劳动活动所吸收的时间。在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表述的后半句话中可以体现出,马克思认为,人类存在的方式主要包括劳动、休息以及休闲。劳动作为一种对象化的活动,也是作为人类保持自身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活动;休息则是一种以再生产劳动力而进行的活动;休闲这种活动则与劳动以及休息有着本质性区别,它可以被阐释为介于劳动与休闲之间的一种状态。马克思认为, 自由时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理想追求目标。人类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必须赢得充分的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使每个人分享人类文化成果、发展自由个性的根本保障。

(2)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之中最为鲜明的提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概念的当首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代替那些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④。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美好社会呢?如何才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呢?马克思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⑤。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如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问题上是将“自由时间”概念作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

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也会对于个人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才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首先,增加自由时间势必就要减少劳动时间,更多的自由时间又会使个人的发展时间增加;其次,个人发展时间的增加又会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个人的全面发展又会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于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增加自由时间的一个重要前提。

由此可以看出,“自由时间”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两个概念二者互为前提,并且在二者发展的道路上有着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特点

休闲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有着其特点,而马克思主义的休闲思想更有着其独特的意涵与特点。

首先,马克思对于休闲进行了等级的划分,他将休闲划分为低级休闲行为和高级休闲行为。这一点在其著作之中就有所体现:“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要高尚”⑥。而低级的休闲行为如赌博,高级的休闲例如音乐、绘画,但是低级的休闲行为是否属于“休闲”这一范畴,还需要进一步的确定。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其次,休闲如果要得以实现就必须依赖于自由时间的获得,而自由时间的增加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发展而实现的,还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虽然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价值追求就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一个人人都能各尽所能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追求。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同志曾提出了如下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全可以说,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物质需要,已经得到了较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历史性变化”⑦。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的休闲思想作为真理有其普适性,其重视人的发展、人的自由的思想理念对于我们在新时代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3.1理论价值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转化的时代特点;人民的需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要目标。社会主义社会重视人道主义与人的平等发展,从而与资本主义社会物化人、劳动异化等弊端相区分开来,并且对于这些弊端进行克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将民生作为重要思想之一进行研究与阐释:“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发展而发展的变量,具有多样性与多层次性,在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因而最初物质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后,必然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⑧。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人民自由时间的增多,更好的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后必然是达到解放劳动;消除人的异化,更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且最终使人从物质和精神的奴役之中得到解放,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手段与目的相统一、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相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望的那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是因此就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⑨。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愿景终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可支配的自由时间的增加,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变为触手可以的现实。

3.2实践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可以自由支配的自由时间进一步增多,休闲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活动之中所占的比重可能会逐渐增加,并且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社会矛盾的转化,人民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成为了可能;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追求也成为了新的追求。人民会将收入用于休闲活动中进行消费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随着休闲消费比重的增加,休闲经济的发展势必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1)助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休闲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休闲产业的发展,而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增加就业机会,我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失业人群与社会矛盾问题,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将对于我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历史目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路径选择,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帮助人民脱贫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2)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休闲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将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航空、出租车、餐饮等等行业都会收到其辐射带动。我国人口众多,休闲产业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与前景,还能极大地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因此休闲经济的发展对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进行阐释,使其与新的时代需求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永葆青春与活力;与新的时代需求相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真理的普遍性,用来指导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的自由发展,并且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才能真正的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注释

①《批判理论》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32頁。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21页。

⑦《新时代 新理论 新征程》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8页。

⑧《新时代 新理论 新征程》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0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7页。

⑩《曹卫东海默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习近平改革开放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CX2020SP140)资助。

作者简介:吴杨(1995-),男,宁夏银川人,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