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农村党员角色定位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11-23童珊
童珊
摘要: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当前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轨,农村党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现角色不清和角色冲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党员应当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拥护者与推动者;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头人;为民办事解难的“知心人”;社会经济发展新经验、新做法的“消息员”,为此要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发挥党员模范的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制度;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党员;角色定位;群众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10-0037-02
一、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
面对时代发展变化和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
农村党员是在本乡本土成长起来的党的基层组织细胞,他们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相对普通群众,农村党员文化水平较高、视野较开阔、思想较活跃、致富能力较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决定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他们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中坚力量,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村党员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改变,熟人社会慢慢解体,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被冲淡。农村中很多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社会流动性增强,群众的关注点不再仅仅局限于生活的村落社区,社会成员不断分化,产生很多新阶层。[2]面对出现的新变化,农村党员感到很多事情超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范围,依靠自身固有的经验无法应对、不清楚该怎样履行职责,从而导致角色不清。
其次,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其等价交换、趋利性的契约式交往关系对农村党员的思想造成一定冲击。部分农村党员在履行职责时,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过多强调能否从中获取报酬,而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扮演的是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的的功利性角色,与理应扮演的表现性角色相违背,从而导致角色内冲突。
第三,广大群众在面对新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实施一些涉及到他們切身利益的政策时,对党员同志应当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更高的要求和角色期待。但是由于农村党员自身能力不足、工作方法不适当和其他客观原因受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导致角色距离的产生。甚至由于工作方法的不适当、工作程序的缺失、工作标准的不透明与群众产生冲突,造成角色间冲突的发生。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党员的角色定位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的实施中,当前迫切需要厘清农村党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类型,使其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减少角色失调现象的发生。由于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所以他应当承担起以下几个角色。
(一)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拥护者与推动者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农村建设作出的系统性谋划,它关乎农村发展、关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乎农业安全。农村党员应当自觉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媒体加强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总体要求、具体做法和其他相关的政策文件,争做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拥护者和推动者。
(二)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头人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的两个目标。农村党员基于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较普通群众要高,他们往往是某一产业的“行家里手”,在通过产业致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多的社会资源。或是他们比较能够吃苦耐劳,通过勤苦劳动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是周围群众认可、效仿的榜样。农村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自身的言行影响身边群众,用自身的经验、资源帮助周围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发家致富”。
(三)为民办事解难的“知心人”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破旧立新”的问题。“破旧立新”的过程是利益格局的改变,部分群众的利益会受到损失。如何做好利益受损群众的思想工作考验着党员同志的能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协调处理好产生的矛盾,注意方式方法,在安抚群众的基础上,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让群众明白现有状况改变的意义与价值,而非简单粗暴的蛮干,甚至违背“为民服务的宗旨”,既造成工作的僵局又伤害党与群众之间的感情。
(四)社会经济发展新经验、新做法的“消息员”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快,部分农村党员虽然党组织关系在家乡但工作、生活在外地。这部分农村党员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活跃,社会关系多,实施乡村振兴也应充分发挥他们所具有的优势。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召开节假日座谈会的方式或是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让他们结合自己在外工作、学习所接触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家乡的实际情况,对本乡村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风民俗和社会治理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党员的角色定位路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发挥党员模范的作用
农村党员要自觉加强对党史、国史、党章、党纪等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义,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以便更密切的联系群众。同时村级党组织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使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能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1]
(二)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制度
农村工作大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受文化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群众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相对闭塞。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农村党员在做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耐心讲解,工作方法要接地气,工作标准要透明、工作程序要严谨、完整,才能让群众接受、理解、认可并愿意配合政策的落地实施。农村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有“同理心”,讲究方式方法,而不是以领导者的角色、命令式的口吻,压迫群众接受制定的政策和工作方案,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和申述的权力。
同时健全工作制度使工作标准的透明化,一方面可以解决群众内心的疑问,为工作的推进打好群众心理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自我工作的一种“保护”,能够确保工作做到位、工作环节紧密有序、有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并以群众满意的方式完成。减少乃至避免工作中各种矛盾的出现。才能真正成为为民办事解难的“知心人”
(三)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农村党员知识面和农村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这就需要依据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形势政策教育,加大党和国家有关“乡村振兴”、“三农”问题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3]让农村党员及时了解知晓,并能够用科学、理性的立场来分析问题,明确自身的职责,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拥护和推动党的政策的落实。
同时要发挥农村党员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领头人”角色,还需要为农村党员带头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包括在土地、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的支持政策。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农业产业科技知识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异地参观学习、科技人才下乡指导等方式提高他们发展产业的科技水平。
(四)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相较在村党员的管理难度要大一些,但是流动党员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如何将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建立,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实现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有效沟通。[4]从而解决传统的管理存在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限制的问题。这个平台既可以为流动党员提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相关信息包括社保缴纳信息、招聘信息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关注度。又可以传播党组织活动信息、本地经济发展信息、召开重要会议、开展的重要活动等,提高流动党员的自我党员意识和归属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本村发展提供机遇与出路。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重要节假日流动党员回乡契机,召开流动党员集体座谈会,展示本乡村发展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听取他们對乡村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最大限度的激发流动党员社会经济发展“消息员”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 刘丹丹.新时代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湘潭:湘潭大学,2009.
[3] 蒋 奕.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18).
[4] 曾振华.“互联网+党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J].人民论坛,2018(16).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