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古诗词,让小学生感受经典的力量

2020-11-23杜倩

黑河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杜倩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古诗词中不仅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体现了诗人的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味古诗词,能够让小学生感受经典的力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小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还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小学生的个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习古诗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感受经典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其中非常值得被传播和弘扬的一种传统文体,并且以其规整的韵脚和饱含的深意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广泛应用。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学习背诵古诗词,并且要理解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因此,在古诗词教学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塑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一、了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每一个优秀作品的创作都是由一定的时代背景促使的,古诗词的创作也不例外。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即将学习的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将这些创作背景告诉学生,然后开始古诗词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心理上与作者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在学习时将自己带入到当时的情景中。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后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更能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时,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已经离开家人、离开家乡许久,在寂静的夜里,作者被涌上心头浓厚的思乡和思亲之情淹没,难以入睡,透过窗户抬头一看,一轮明月孤单地挂在天空,月光照得地面一片银白,《静夜思》一诗由此被创作出来。在课堂上讲述作者李白的思亲之情,渲染课堂气氛的同时调动学生情绪。为加强学生的记忆,还可以联系李白的其他作品,鲜少有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可见这首《静夜思》短短二十个字其珍贵程度。这样,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风格上的反差,更能凸显作者由于思念之情难以排解才作出这首诗。

二、理解为主,加深对作品的印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其蕴含的深意和情感,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量较匮乏,其心理还不成熟,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难以独立理解诗词含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教育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在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后进行有感情朗诵,最后进行背诵。了解一首诗词的情感和含义,最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从作者生活的背景对应创作年代,初步判断诗词应该是作者含着怎样的心情写下。如学习到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李白身怀大志,文采斐然,却终不得重用,在做官途中,多次被贬至流放,最终死在流放的途中。李白被称为诗仙,小学阶段学习最多的古诗词就是李白的,让学生了解李白这个人的经力和背景,再结合《独坐敬亭山》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体会李白借助敬亭山的景色表达自己的孤独感,而后点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表达作者对自己郁郁不得志遭遇的慰藉,还有敬亭山陪在自己身旁就不算孤独。通过诗句联系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发现古诗词中意味深远、余韵绵长的魅力。

三、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阅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便于理解和背诵。同样,阅读也是古诗词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途径,在学生学习一篇新的古诗词时,教师先要让学生自主朗读,先熟悉诗词结构,某些诗词中会存在一些通假字,学生朗读也有助于避免出现读音错误。通常情况下,学生通过朗读熟悉文章结构后,会不由自主地在潜意识里对诗词有一个自我认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比较有限,对诗词的了解往往只存在于字面上的意思,甚至与诗词真正的含义相差甚远。但是,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这种想象力,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然后教师通过适当引导,最终让学生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如在学习李商隐《嫦娥》一诗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写的是他们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嫦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王母给后羿的长生不老药才飞上月亮,做了月亮仙子。如果单靠学生的理解,学生会简单地以为这就是一篇描述嫦娥奔月后在广寒宫里比较孤单的诗词。经过教师的引导和介绍,说明作者李商隐在写作这首《嫦娥》时正处在一种对社会现实不满和对朝廷黑暗势力的愤懑当中,所以,描写孤独的诗句并不单指嫦娥,还有作者自己。通过这样委婉的表达,使得诗的含义更为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古诗词往往用很少的语言表达出非常深刻的含义,让人读来有一种意犹未尽,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因此,在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前进行详细预习,仔细了解即将要学习诗词的写作背景、年代变化、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个体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通过各种认知器官共同作用的,随知识情境的丰富而逐步让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促使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的开始阶段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诗句描绘的意境入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建立起对诗词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从感官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写作时看到或想到的景色。如在学习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符合诗中景象的田园农家风景,带领学生朗读时也要边朗读边介绍诗中景色,让学生感受到仿佛眼前就出现了作者经过的那个村庄,受到亲切淳朴的村民邀请去农家用餐喝酒,在告别时还互相约定来年再见。通过想象眼前的风光,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沉浸在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中,结合诗句体会作者与村民们“把酒话桑麻”的兴致以及看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种美景的放松之情。通过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美丽景色的包围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五、拓展延伸,感悟古诗词的意境

中国语言的特点是表达具有表现力,古人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古人在创作过程中追求营造作品的意境,力求给读者产生审美的感受。鉴赏古诗词需要对作品进行拓展与延伸,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在开展古诗词学习时,教师要严格贯彻教学目标,既要提高学生的智育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思维拓展能力也是课堂中应该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通过学习一首古诗词,联系该作者其他类似的诗词,或向学生介绍其他类似诗词,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学生的思想禁锢在课堂上,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如在学生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时,学生了解到该诗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归隐田园的冲动。由于政治仕途的不理想,作者已经无心在浊世中生活,一心只想在悠然自得的乡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放松,此时就表达了作者这样的心情。在结束本诗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陶渊明其他的作品,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很多作品都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欣赏和喜爱之情,便于后期学生对该作者的学习。

综合上述,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扬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朗朗上口的语言和意味深远的意境都让每一个深入了解的人不可自拔地爱上古诗词。让小学生爱上古诗词,了解古诗词,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教育,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爱上诗词,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曾小霞.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4,(36).

[2]陈晓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学段差异性研究[J].家教世界,2014,(02).

[3]王瑞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4,(12).

[4]徐秀华.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J].中国培训,2015,(20).

[5]陈春梅.让多媒体助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J].课外语文,2016,(10).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