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2020-11-23李延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李延红

摘要:现阶段,声乐教学必须要追求更高层次,但是也不能弃演唱技能于不顾。对此在教学中就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理念及导向,通过多角度融合的方式,推动民族唱法的进步。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声乐教学;借鉴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85-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60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以及有机融合,可以很好的增强音乐艺术效果,加速了我国声乐多元化发展,对多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希望本文对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的研究,能够为声乐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进而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和我国音乐艺术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一、区别和联系

这两种唱法都是将语言作为前提,其中民族声乐之中重点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听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共鸣,感染力极强,因此它的发展与民族语言发展存在很大联系。它主要是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真实事件加工整理出来,并以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更具有亲切感。而美声唱法注重的是语言的精准性,其具体要求必须铿锵有力,同时字正腔圆。它主要是将歌曲的内容展现出来,并没有把相应的文化及变化展现出来。民族唱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主要有四个声调,在發音的时候必须要多个器官的密切配合,因此其发音更为清晰和纯正。同时它更为看重演唱技巧,但又要求其要将表演才能及艺术展现出来,并将两者相互结合起来,因此表现形式比较丰富。但是美声唱法重点是将元音当作基础发音的,所以形式相对比较简单,同时连贯性较弱。并不重视过多的表演,演唱者在演唱时只需要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演唱上即可①。

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一)气息方面

根据上文提到的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的异同点,由于民族声乐具有丰富的形式以及富有特色的技巧,在此基础上运用美声唱法的呼吸原理以及相应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深吸气的方法,并运用横隔膜让气息保持好对应的状态。同时促使体内的吸气肌肉群以及呼吸肌肉群能够产生相互作用和联系,在对抗性的作用下支撑气息。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演唱者在实际演唱中能够保持气息处于顺畅流动的状态,连贯、均匀、平缓、持续地进行表现,给发声提供高效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按照不同的歌曲利用不同的气息技巧,如《兰花花》《槐花几时开》这类歌曲,体现的就是一种浓郁的民族特色,则可以利用取气、换气、偷气的方法,对于《我住长江头》《我和我的祖国》这类艺术歌曲,建议选用美声唱法当中的连音唱法,在此种唱法作用下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很好的完善了在句子中间换气不足的问题,塑造了声音的线条感以及连贯美。我国传统形式的声乐主要是利用小气口换气,在气的作用下表达感情,使得丰富的情感得以表达,使得作品更具转折性②。

(二)咬字方面

由于美声唱法基本都是使用的意大利民族语言,所以在民族声乐作品之中将这种唱法融入进去可能会导致出现咬字不清的现象,对此在实际教学之中,在使用了美声唱法之后,还必须要将喉头的位置降低,把字的着力点放在一个相对比较靠后的位置上,所以这时候运用抬起软腭就可以实现咽壁立起的效果,从而使整个咽腔变得更加稳态而灵活。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五个基本元音去训练声音,通过混合母音使母音本身变得更为圆润,并在哼鸣训练之中找到高音的位置,从而实现声音的一致性,最终使演唱变得更为连贯。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可以促使咬字更为清晰,同时发音也会变得更加准确。

(三)共鸣方面

在民间唱法中,口腔共鸣作为主要的演唱技术,注重局部共鸣。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美声唱法的混合共鸣技术合理的运用其中,这对演唱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当注意要让自己的喉咙充分伸展,让声音更加圆润,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结合高音的具体情况,有效调整腔体音色、大小。而在声音变化方面,则可以充分利用真假声进行变换,实现混合共鸣的效果,进而美化声音,让人产生回肠荡漾的奇妙感受。对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并不是固化的、单一的,具体融合方法需要从歌曲情况出发,合理调整演唱技巧后进行择优运用③。

三、结语

美声唱法的引入,给民族声乐添加了丰富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声乐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生机,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融合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自唱法的完善。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将美声法和民族唱法进行充分融合,相互借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师声乐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提高学生声乐的综合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目的。

注释:

①张薇.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明日风尚,2018,12(14):100-101.

②郝晶华.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6):186-187.

③胡志.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明日风尚,2019,23(35):234-235.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