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的语文教学观

2020-11-23李艳

黑河教育 2020年11期

李艳

[摘 要]在语文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探求好的教学方法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尝试的。根据经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一,学习语文要学得扎实,练得深入;第二,学习语文要注重课外阅读,让学生爱上读书;第三,采取有趣的形式,让学生爱上作文;第四,利用作文评讲,引学生学会写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书积累;习作

语文不好教,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作文课,这里面的学问太多了,尤其是作文教学,不管怎么费尽心力,学生还是会犯各种错误。即使课前指导很到位,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干启不发,无动于衷。教师应如何攻破重难点,教好语文呢?

一、要学得扎实,练得深入

语文知识本就面面俱到,如果基础学得不够扎实,练得不够深入,那么阅读和习作就更别提了。记得有次外出学习,听了《圆圆的世界》一课,受益匪浅。上课伊始,教师选用一首儿歌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为了引入情景,教师一遍一遍,反复带领学生边分析边说了至少十遍后才往下进行。后面的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但这个独特的导入方式却让我久久难忘。我相信这些学生若干年以后再想到这首儿歌时,一定会想到这位老师,想起她的这节课,因为印象太深刻了。当时还有一节课也同样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上学去》,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教师不陌生,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反复让学生练习打招呼,“老师好”说完,教师不满意:“你再向所有老师问好,不是向我问好。”学生又说:“你好,宋老师!”“您好,宋老师!”老师还不满意,继续引导:“换一下词序!”学生又说“宋老师好!”“宋老师,您好!”本以为教师应该进行下一环节了。没想到教师继续引导:“再想想,还能怎么打招呼?”于是,学生再次思考:“宋老师,早上好!”“宋老师,辛苦了!”……仅打招呼就用了六七分钟。现在想来,专家这样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目的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拉近师生距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甚至是礼仪方面都会有所收获,而且重要的是印象深刻。学生不仅学会了和别人打招呼,还懂得了很多打招呼的方法。

无论教学生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学得扎实,练得深刻。而我们的课堂为了完成诸多学习任务,很多内容都一带而过,蜻蜓点水。一节课既要识字词、辨词义,又要读课文、分析重点词语、句子,更要弄懂课文内容,研究中心思想,还要进行课外延伸等,要面面俱到,缺一不可。结果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难怪我们经常说:“我考试之前刚讲过这道题,学生居然那么多错的。”现在反思,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知识带领学生练扎实。

二、要注重课外阅读,让学生爱上读书

语文重在积累,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爱上读书。读书积累要从一年级开始,一年级谈不上读书积累,只能算是词语积累,从三年级开始变成读书积累,推荐好书让学生读。曾经有一名专家说:“一所没有课外阅读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一名不注重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教师不是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因为没有课外阅读和课外积累,学生是不能写出好作文的。比如,一年级开始时,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每周在黑板一角给学生抄一首古诗,起初,学生认不了几个汉字,可以在诗上标上拼音,然后天天课前读,一周一换,多数学生三四天就能背诵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虽然认不了几个字,但他们的拼音都已经运用自如了。我就会布置学生回家找带拼音的书籍来读,读过了还可以带到班级里借同学互相读,看谁读得多,读得好。二年级上学期,我指导学生抄写好词佳句并背诵,每天布置抄写两个词语和一个句子,第二天早晨背诵,全班提问。这样督促学生认真查阅,互相比较,看谁积累的词好句妙。二年下学期,每周一、三、五写积累本,周二和周四写日记。积累本上的内容都是我事先选好的,比如,一段时间积累描写景色的词句,一段时间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句等。每周两篇日记,内容我通常都会按本周的积累内容来定。比如,这周积累描写动作的词句,我就会让学生写洗碗、洗袜子的日记;下周积累外貌的词句,我就会让学生写妈妈的脸、爸爸的手等。这样,让学生学以致用,实际操作,加深印象,让积累和运用发挥最大功效。三年级以上自然就是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比如,故事会、读书沙龙等。总之,阅读积累是基础,是保证,不懂得积累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读书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要采取有趣的形式,让学生爱上作文

近年来,语文越来越被重视,“得语文者得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和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作文写得好必定阅读能力也很强,作文写得好,语文一定学得好。可是,现在有许多老师教学生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领着学生“一起”写作文,一句一句教作文,甚至抄写一篇背下来,考试时用。这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作文教学,我每个周末都会布置一篇作文,内容可以是课本里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根据作文训练内容来定。另外,课本里的各篇作文毫无联系,知识都需要举一反三,作文也是。一个主题的作文我会让学生练习很多篇。比如,二年级有篇作文是写《我》,我连续让学生写了《我》《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爷爷》《我的姥姥》《我的妹妹》等,让学生反复练习,就算第一篇不会写,第二篇、第三篇总会有些进步。

语文教师最应做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帮助他们认真选材,组织材料,至于创作,那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班级办起了“作文周报”,每个星期出版一期,内容就从学生的作文里选取。如果周六他们精心写了一篇作文,周一时,就会紧追着我问:“老师,我的作文选上了吗?可以登报吗?”那迫切的心理让我不忍心去伤害他,这样的作文我肯定让他登报,即使不够完美。千万不能打擊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创作很重要,学生只有体会到了创作的甘甜,才会有写作的欲望,有了欲望他们就会如干渴的小苗那样渴望得到老师知识雨水的灌溉。现在,每次我上“周报评讲课”时,学生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听得十分投入。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完成习作。看到学生都能被我调动出写作的积极性,我很欣慰。

四、利用作文评讲,让学生学会写作

如果说“作文周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作文评讲课更为重要。一直以来,我们总是重视文前指导,引领学生选材和构思,教学生立意,甚至连开头结尾都要一一指导,被指导后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作文如出一辙,毫无新意。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先学后讲,以学定教。学情才是施教的根本,作文指导更应基于学生的写作实际。所以,我把作文评讲放在习作之后,主要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与指导。根据习作确定训练要点。学生为了下次作文能发表到“作文周报”上,肯定努力学习作文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现在,我们班的“作文周报”从三年级开始已经发行了三个学期,共出版了37期,虽然我比别人多付出了一些,但学生给我的惊喜也是接二连三、层出不穷的。二年级时学生参加“黑河杯”小学作文竞赛,有十多名学生获奖,我也因此获得了很多指导证书,还被评为“先进个人”。三年级时《第一次擦玻璃》获县第一届“春芽杯”作文竞赛一等奖。本学期,《妈妈对我真好》一文被发表在了嫩江教苑上。看着学生一点点进步,我十分高兴。前不久,一名学生的作文被学校选中,获得作文一等奖,我准备再次发给嫩江教苑。这篇作文在班级周报发表之后,好多学生都和我说:“老师,她的作文太有意思了,我妈看后笑得前仰后合的。”

总之,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教师应多多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带领学生更好地在语文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