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混声合唱作品《高原,我的家》的指挥技巧

2020-11-23张寒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摘要:《高原,我的家》是由韩文英作词、崔文玉作曲的具有贵州民族音乐特色的混声合唱作品。该作品是作者根据自己创作的女声独唱、男声伴唱的同名歌曲改编的,主要采用了贵州苗族的飞歌和芦笙的音调。这部作品近年来成为国内各大合唱团的选唱曲目,更被列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永久性合唱教材。本文从《高原,我的家》的创作背景谈起,对它的指挥技巧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对这部作品的理论研究提高我们分析和表达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混声合唱;《高原我的家》;指挥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7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49

一、前言

混声合唱《高原,我的家》是首2/4合3/4的混合节拍作品。在分析该作品的指挥技巧的时候,一定要对曲谱做认真的分析,在有节拍转换的地方做出明显的标记,注意前面演唱分析提到的强弱的处理,并做出明显的提示手势。指挥还要处理整体音响的平衡关系,着重解决音乐织体各要素之间的音量分配问题,①整部作品都是以某部分声部作为旋律声部、其余部分声部作为节奏声部或和声声部进行,要注意保持节拍的稳定性,不能只注意到旋律声部的进行而忽略了节奏声部的稳定性。(谱例请参照《2008“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合唱作品集(简谱)》版本)

二、宁静悠远的呈示段

呈示段表达的是欢快激越的主题,为了造成情绪逐渐高涨的艺术效果,该段的演绎应是缓缓带入,营造出一群青年男女从远处结伴欢歌而来的场景。

演唱开始时,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单一地重复同一段旋律,指挥的演唱起拍一定要明显,抬手果断,呼吸位置放低。男声声部演唱的三遍“我的家呀我的家”需要达到由远及近、由弱至强的演唱效果。在音量变化时,拍内强弱次序应继续保持。在第5小节加入女高音声部的演唱,此时指挥的右手应该继续保持稳定的三拍子,保持着男声声部演唱的进行,而左手则要给出明显的提示,引领女高音声部的进入。

在女高音声部进入演唱4小节后,在全曲第9小节的位置迎来领唱声部的进入。这时,指挥同样是右手保持三拍子的稳定进行,以左手示意领唱声部开始演唱。在领唱声部加入演唱之后,指挥把重心放在四声部的演唱上。指挥时要特别注意保持音响效果平衡,控制好声部音量,尤其要压低四声部演唱时的音量,让领唱声部作为旋律声部进行。所以在这里的指挥手势应该是动作幅度较小的三拍子,三拍子一定还是稳定的速度,不要因为动作幅度小而改变了拍律。

领唱声部作为主旋律声部,在较高音区里以明亮音色演唱,其余四声部作为辅唱聲部做和弦支撑一直进行到21小节处,而后又反复至第9小节,同样的指挥技巧延续到全曲第22小节处。第22小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地方,这个小节标志着呈示段的结束和中段的开始。

三、欢快热烈的中段

呈示段及中段的链接,采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对比。对比是艺术表现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体和生活,靠着对比而丰富多彩,没有对比,世界将枯燥无味。塑造艺术形象也是这样,只有对比才会给人留下更新鲜、更深刻的印象。②呈示段是情绪的逐渐高涨,中段则是全曲最精彩的乐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作品粗犷热烈的主题。

中段是从23小节开始的,其中第23-30小节是以女高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作为主旋律进行,男声声部作为节奏声部进行,而领唱声部则是作为辅唱声部。中段的第一个小节是指挥技能运用较复杂的小节,这时需要指挥的双手起拍让旋律声部进入,第二拍右手提示让男声声部进入,最后左手提示让领唱声部进入,要分清楚3/4里每一拍挥拍方向的准确。该小节对于每个声部演唱进入的引导,决定了中段演唱是否能顺利进行。第23小节、25小节和27小节是同样的挥动方法,提示各声部的顺利进入。而在第24小节、26小节和28小节的指挥方式则以双手进行规律的三拍子挥动,直到第30小节最后一拍,四声部齐声演唱的“呕”,需要指挥给出动作提示,饱满演唱,这标志着之后全体类型劳动号子的演唱开始。

从31小节开始,拍型转换为二拍子进行,采用直线型挥拍。第31小节至46小节是一段四声部以最大音量演唱的段落,该乐段的演唱是整个中段气氛最为热烈的部分,演出时保持速度的张弛及情绪的同步抑扬,要注意在38小节第二拍时指示领唱声部的进入,指挥幅度放至最大,以达到全曲情绪激昂的最高点。而后进入到第47小节,此时拍型再次转换成为三拍子,四声部演唱力度收至中弱。在第49小节处提示领唱声部主旋律演唱开始,这时四声部作为合唱背景,需要注意音响、音色、音区上的特征,不能“抢”角色。第49-58小节的音响效果应是领唱声部优美动听的主旋律清晰明显,而四声部作为和声声部在下方稳定进行。到第59小节处,拍型转换为二拍子进行,指挥幅度放至最大,引领全体以类型劳动号子的演唱一直持续到74小节而结束中段的第一遍演唱。中段第二遍演唱反复至第23小节开始,第二遍的指挥技巧与第一遍完全一致。在进入第75小节后,延续号子型演唱至第81小节,第82-84小节是一段延长渐弱的部分,指挥左手保持长音进行缓慢拖弱,而右手则继续进行二拍子的挥动,以保证精准的音长。

四、安稳平衡的再现段

再现段开始之前,指挥重新起拍,同样挥动出稳定的、标准的两个三拍子。这里的起拍速度决定了整个再现段的速度,指挥一定要稳住重起的速度,不能过快。第85小节起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及男低音声部以中弱的音量稳定进入,指挥在89小节以右手提示女高音声部和领唱声部同时进入。第89-96小节领唱声部为主旋律声部,其余声部作为和声声部进行,注意四声部的音量不能超过领唱声部的音量,速度要保持在中速。

第97-109小节是第85-96小节的反复,只是在最后的乐句中多出了1小节。第110-113小节同样还是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以中弱的音量三拍子稳定进入,而后引来了整曲的结尾(114-132小节)部分。在这一部分,拍型再次转为二拍子,只是这里的二拍子需轻柔地线条性挥动,女高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及男低音声部基本都以轻柔的“呕”“嗨”“呜”的四拍长音作为和声声部进行,主旋律在领唱声部和女低音声部,直到第126小节开始进入全曲结尾的最后两个长音。从126小节起,女高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及男低音声部就保持一个长音“呕”至129小节,而领唱声部和女低音声部在第127小节有歌词变化为“啦”至129小节,此处可先做一次收拍,让五个声部在这里把全部声音收完。再在130小节处轻柔起拍,让整个合唱团以最低音量同时唱出“嗨”的五拍长音,在第六拍轻柔抬手收拍,可根据指挥对音乐感悟及掌控,结尾处的“嗨”可适当延长至全曲结束。

通过对混声合唱《高原,我的家》的研究,在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之前应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根据作者的创作思路去揣摩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境。从指挥技巧方面来看,这部作品属于指挥技巧较复杂的合唱,在接触该作品之前,指挥应具备指挥基础能力。由于该作品包含苗族芦笙、苗族飞歌、号子似的曲调,指挥在演绎时必须注意节奏的稳定性,在准确的位置引导各声部作出层次分明、带有情感的演唱,指挥带领合唱团做作品的演绎及情感的释放,使音乐表达更加充分饱满。

注释:

①杨鸿年.論合唱音响平衡问题(上篇)[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1):34-38.

②严良堃.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合唱》的指挥与处理(上)[J].音乐研究,2000(1):3-15.

参考文献:

[1]崔文玉主编.200“8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合唱作品集(简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陈万桢,陈弃疾.合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3]钱大维.合唱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4]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7]王皓,王育霖.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与合唱团训练方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7(3).

[8]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杨鸿年.论合唱音响平衡问题(上篇)[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1).

[10]杨鸿年.论合唱音响平衡问题(下篇)[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2).

[11]严良堃.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合唱》的指挥与处理(上)[J].音乐研究,2000(2).

[12]严良堃.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合唱》的指挥与处理(下)[J].音乐研究,2000(3).

作者简介:张寒阳(199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合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