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授信业务强化“三农”金融服务
2020-11-23敬培刚
敬培刚
近期,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通过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产品服务创新,拓宽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并明确了“对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于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等监管政策。
对农信机构而言,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各农信机构要抓住政策机遇,以此为依托,借助自身长期扎根农村市场,始终服务“三农”的定位和优势资源,积极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满足“三农”客群的融资需求,不断做大和提升“三农”贷款市场份额。本文从做实“三农”授信工作的角度,对农信机构强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谈几点认识。
随着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实施,“三农”经济得到进一步激活,尤其是原城区涉农行业经营主体,将原材料采购、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生产入驻农村市场,带动了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小作坊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激活了大批“三农”客户的信贷融资需求。同时,随着“三农”市场的经营主体数量和类别的日益丰富,产生了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同的融资需求特征,主要体现为融资额度增大、可供融资担保种类及范围增加、融资需求便利性增强、利率议价趋向性更高等。针对新的变化、新的融资需求,农信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抓好授信业务的走访工作。一是走访区域和客户群体要做到“广”。按照乡镇、村社、村组的片区划分,农信机构要运用“网格”认领的管理思维,逐一分配到属地机构、辖内员工,建立名单制营销管理责任制;梳理辖内客户群,按照客户价值类型,对应分配到机构负责人、客户经理、柜员及金融联络员,确保“一对一”走访对接辖内各个客户。二是走访工作开展频率要“勤”。农信机构对走访对象的交谈时间长短要逐一细化,坚决避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等形式走访。三是走访工作内容及措施要“实”。农信机构信贷业务条线部门要制定细化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每类客户的走访话术、活动和主要措施,确保走访对接精准有效。四是走访工作中内容要“细”。农信机构对企业客户了解要仔细,掌握其行业经历、发展战略、企业规模、市场前景等定性、定量数据和信息,综合掌握企业完整的基础信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仔细了解掌握其从业年限、专业经验、经营计划、市场需求等基础信息;对个人客户要仔细了解其家庭成员、职业经历、资产负债、资信情况、道德情况等基础信息。
抓好授信业务的宣传工作。授信工作开展前,农信机构要采取宣传折页、宣传图画、宣传小视频、路演活动等多种方式,将农信机构授信业务产品、利率、办理流程及相关配套政策定点、定时、定向式宣传到乡镇、村社、街道、企业和农户。授信结果形成后,农信机构要及时送达通知到授信对象,让授信对象及时知晓并清楚自身的授信情况,变以往“主动申请”的被动服务为“上门授信”的主动服务。同时,农信机构还要重点推进“整村授信”工作,采取支部共建、党建联盟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评选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和扩大授信业务宣传工作和社会氛围。
抓好授信业务产品研发工作。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系列政策“红利”激活下,“三农”主体种类不断增加且逐步呈多样化发展,融资需求各不相同。农信机构要坚定“信贷产品定制”的经营思路,广泛走访调研各类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自身担保能力,通过积极拓宽抵押物范围、丰富担保方式、优化办贷流程、科学化利率定价等角度,为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不同行业的涉农企业、不同职业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特色化信贷产品。如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研发支持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集于一体的企业经营类信贷产品;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研发支持旅游开发、民宿经营等特色信贷产品;围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研发支持乡村生态文化產业、营造良好家风等特色化信贷产品等,重点支持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涉农小微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步入发展新阶段、迈上新台阶。
抓好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农信机构要加快建立先进的风险评价、监测和管理工作机制,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加强对客户资产负债情况、道德信用情况、家庭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获取、分析和结果运用,筑牢授信前风险防控关口。同时,农信机构要实行常态化的贷后风险监测管理工作机制,丰富贷后管理、风险检查方式和手段,整理形成风险信号收集、筛选库,逐一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提高风险提前预警、有效处置的实际效果。此外,农信机构要健全不良挂钩考核等内部管理机制,压实贷前营销、贷中审查及贷后管理各环节的责任,做到经营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