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0-11-23王重远
王重远
[摘 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专业积极响应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号召,进行相关的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采取充分合作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多种合作教学方式并行的产教融合模式,既取得了学生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好、企业满意的三赢效果,也存在产教融合不易考核、目标容易短期化的问题,这些都值得认真思考和改进,以便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模式。
[关键词]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31-03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2017年国务院6部门联合制定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各类院校要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升级以及产业形态的变革,探索建立、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机制,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专业为艺术院校中探索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尝试。培养学生主要为设计企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思维意识,熟悉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的设计企业管理人才。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区域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选择山东韩都衣舍制衣公司,鲁商置业有限公司作为产教融合的合作伙伴。选择的依据是因为:第一,此两家公司均以设计为主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山工艺设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契合,且本身的管理经验较为成熟。第二,此两家设计公司均与山工艺有长期合作关系,此前均为设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对于企业经营情况,学生情况双方均较为了解。第三,均为山东当地知名设计类公司,业务量较大,实践机会较多,企业对于产教融合式实习持开放态度。基于此,山工艺设计管理专业构建了“全程化、分层次”具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特色的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产教融合中学生表现出的能力与设计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专业所对应的设计企业具有扁平化管理与个性化生产的特征。扁平化管理要求未来的毕业生作为设计管理者不仅要具有强大的创意能力,而且要具有进行团队交流等方面的软技能。个性化生产要求未来毕业生作为设计管理者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根据客户的不同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设计,提供个性化产品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这意味着设计管理专业必须要调整培养教学过程,通过产教融合方式增加学生实践素质,以满足未来设计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多种综合技能、灵敏商业嗅觉和执行能力等技能水平要求。但长期以来,设计管理专业注重在理论教学上传授专业知识,而缺少实际设计企业的参与,导致培养出人才动手能力不强,所学知识与市场脱节,应变能力较差,学生本身素质与设计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产教融合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产教融合中合作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由于企业对于学生不了解,导致企业与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加之设计师行业的高流动性,企业没有积极性进行技能投资的意愿,在实践中往往将学生作为低端劳动力看待,从事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表现出合作的经营性、投机性和偶然性特点。
(三)产教融合中稳定性不强
设计管理产教融合的目的是培养未来设计产业需要的管理人才,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产教融合的短期化,急功近利的现象,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学校合作方是切实存在的有盈利要求的经营实体,企业出于自身现实利益考虑,产教融合打上特定企业烙印便不可避免,这是否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待观察;第二,产教融合的外部环境的可能性变化,校企双方因为各自体系不同而难以做出长期承诺。这就造成产教融合合作机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短期性阶段性较为明显。
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路径探索
为解决上述问题,增强市场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匹配度;进而实现设计产业需求侧与设计管理教育供给侧之间的对接与平衡目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专业采取了以下措施推进产教融合:
(一)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双方共同明确合作目标及培养方式
根据管理学原理,合作结果的决于双方参与者的目标是否明确。只有双方共同参与,对目标做出精心选择,达成一致之后,合作双方才能有共同的行为指南。为取得良好的产教融合效果,山工艺设计管理教研室分别与山东韩都衣舍制衣公司,魯商置业有限公司进行多次的交流与会议,坦诚阐述各自对于产教融合合作机制的理解和期望,企业方目标对于产教融合兴趣主要集中于能否降低企业培训与招聘的成本,而山工艺教学团队目标主要集中于学生个人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可以看出双方目标存在最大公约数。因此,在建立合作关系之初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确定产教融合的目标为: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对就业环境及市场的不适应,提高学生就业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用人风险,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双赢。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又进行了多次的协商,共同确定了《产教融合管理办法》,确定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岗期间成果的归属。
(二)按照知识传承规律进行产教融合的梯级课程体系配置建设
根据学生知识传承掌握的基本规律以及知识本身的特征,学校与企业在不同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第一学年强调设计产业管理基础理论教育,课程主要以公共基础知识、消费心理学、中外设计史等校内优质课程组成,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学术素养,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能力。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由学校完成,企业方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第二学年强调专业设计与项目沟通能力培养:主要包括设计师管理、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文案写作等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案例教学、市场调研、设计基础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学习专业理论,使学生能够掌握设计基础知识,具备与客户、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该类课程以项目设计、实施主要通过积极引入企业一线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授课方式进行,企业人员不但参与实际教学,传授相关经验,并且通过面对面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三学年为专业设计与策划能力培养阶段,强调专业设计与策划能力的提高:主要以企业企划为核心课程,通过设计专题、设计思维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利用已学的设计和管理知识完成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任务为主,通过在课程中组成项目团队,以项目驱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生产特征。这些实际实践项目实践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讲解,通过体验式培养提升学生对专业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第四学年实际设计项目管理技能培养阶段,强调实际设计项目管理技能的培养:学生全面进入企业,通过进行岗位实践形式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工作。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及不同的发展方向组成不同团队,使学生熟悉企业实践环节,依据企业的真实设计过程,让学生在典型产品设计的完成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知识能力与实际产业需求之间差距,同时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工作,为企业策划和设计提供相关的灵感和启发。
(三)多种产教融合实践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选择,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产教融合的中心环节是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在知行合一中掌握现代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应用理论知识发挥专业特长解决实际设计问题。面对企业多种多样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解决,这也是学生对自身特长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开端。其特点是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工作第一线的优势和主动性,又能更好地促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保证进入社会后能够实现顺利过渡。
三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的经验
(一)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注重院校与企业利益的双赢
产教融合是指专业院校和对口企业建立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能否构建利益共同体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应当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以区域设计行业企业设计管理技能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标准和要求融入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中去,企业从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方案制定、师资队伍、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学校的课程实施,实现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拥有设计行业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合作中坚持学校专业前瞻性和主导性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首要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其行动逻辑具有短期性与逐利性特征;而学校作为培养学生主体,首要目标是传道授业,其行动逻辑则具有专业性、前瞻性、非营利性的特征。在设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过程中,面对企业的行动逻辑与学校的行动逻辑的冲突,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创造与传播知识的主体,应当时刻明确产教融合的本质是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的过程,在课程设计和学生管理的环节应当以学生能力发展作为中心,从设计管理本质及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设计行业特点出发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再结合市场需求重新对课程系统进行整合优化。
(三)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对实践性环节,学校本着“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根据不同的阶段,按不同的时间和步骤布置不同的任务。例如毕业设计,第一步,在前一学期末进行开题,对毕业设计工作从项目、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作业要求等方面做出具体详尽的安排,并将时间节点下发到学生和合作企业手中。第二步,由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企业相关背景及基础环境和工作技能和要求的讲解。第三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报告的题目,通过实际的岗位操作,为顺利完成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步,在毕业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毕业设计报告的写作,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按规定的时间向学校指导教师提交报告的写作提纲,初稿、二稿及定稿。
(四)不断反馈,完善合作机制
产教融合并非是一纸合约就一劳永逸的产物。由于产教融合具有涉及面广、规定要求多、情况复杂的特点,要求学校教师必须对产教融合相关课程的实施情况进程进行观察、咨询、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创新交流研讨、学生一对一辅导及交流的方式及时联系企业方解决相关问题。最后将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给学生和相关的企业方,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行为。
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的思考
经过在山工艺设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多年的实践,这种合作模式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学有了明显的方向感,学生就业率也有提高。但它也有缺陷和不足,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
(一)产教融合目标如何进行考核
产教融合出发点及最终目標都是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本身是一种定性的表述。双方对此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造成在执行过程中校企相互之间配合、执行的措施难易程度和内容的合理性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反映在企业和学校里学习内容不匹配,学生存在学习挫折感,企业也因此对学生评价较低。这要求在产教融合实施前需要校企双方对目标不止于定性的描述和统一,而是在可行性、可量化、可考核性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协商。更为重要的是,产教融合涉及的校企双方均为独立的行为主体,如何实现在合作的前提下对双方进行有效的制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得产教融合形成长久稳定模式
由于产教融合中学校面对的是单独存在的经济实体,出于盈利的压力及周围环境因素的变化,合作中企业目标短期化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建议学校的合作方由企业转变为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根据市场变化、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及所属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组织安排学生的工作岗位及考核工作,这样就会大大地降低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增强合作的稳定性。
当前,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艺术类院校作为以实践为特色的高等教育,实施产教融合战略是提高学生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专业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合理的产教融合作为一种真正突出了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教学模式,在对于明确教学方向,端正教学态度、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另一方面,只有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和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规律,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切实解决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可考核性,实现产教融合的长期性、有效性及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李建奇.构建产教融合按需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王琛.高职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8(07).
[4]顾绘.产教深度融合:学理依凭、机制内涵与实施寻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
[5]刘江.试论产教深度融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5).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