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蚕桑 平昌走出精深加工脱贫路
2020-11-23周淼葭
周淼葭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县,长期以来,平昌县备受关注。2020年2月14日,四川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批准,平昌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进入振兴发展新阶段。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平昌县始终把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支柱产业,促进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对农民增收致富、脱贫奔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复兴 再塑蚕桑发展大县
从平昌县城出发,顺着柏油公路,驱车20多分钟就到了土兴镇华山村。一下车,古色古香的游客中心、碧波荡漾的鱼塘、白墙青瓦的川东北特色民居映入眼帘。“现在,这里成了平昌县城的‘后花园,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交通不便、缺乏产业的偏远山村了。”华山村第一书记王涛说。
除却山清水秀、乡风土韵的优美环境,山间错落有致的道路两旁是一片片碧绿的桑树林,这里是蚕业强村的代表。在华山村的蚕桑产业园,有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蚕房、供育室、库房、初加工车间……一应俱全。
华山村的蚕桑业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彼时,平昌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种桑养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蚕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平昌也一度成为全国蚕桑丝绸大县,四川省蚕桑发展重点县。可惜好景不长,1996年因国际市场变化、养蚕工艺落后和种养模式的分散导致了其逐步退出了县域经济的舞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为丝绸产业赋予了新的经济和人文活力。近年来,国际市场对中国优质原料茧的需求旺盛,市场缺口大,也给蚕桑生产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契机和市场机遇。
平昌县的气候独特,劳动力较为丰富,产品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强,受市场波动相对较小,平昌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土兴镇华山村建设平昌县蚕桑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引领全县桑蚕生产发展工作,由平昌县鑫平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华山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整洁又有产业支撑的华山村,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过去的华山村没有通村公路,没有产业,村民们想挣钱只能靠外出务工,是巴中典型的贫困村。如今,蚕桑产业园的建立,让华山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既能就近照顾家中老小,又能获得基础收入,不少人都选择留了下来。
华山村气候适宜、山地较多、农民勤劳,非常适合发展养蚕生产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有利于村民快速持续增收。 土兴镇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华山村蚕桑产业园总投资400万元,旨在助力华山村打造蚕业强村,由平昌县鑫平蚕业有限公司、平昌县润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华山村共同建设。蚕桑产业园在4月已投产,可实现年养蚕5000张,产鲜茧20.16万公斤,加工干茧9.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440万元、税收160万元、利润480万元,可带动贫困户40余人,非贫困户280多人到园区务工,年人均可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
平昌县蚕桑科技示范园立足华山,面向全县,着眼未来,以实现平昌蚕桑生产的区域化、产业化发展为目标,按照规划,2020年到2022年为起步阶段,全县栽桑规模达到1万亩,养蚕3.5万张;2023年到2025年为高速发展阶段,在全县建设蚕桑基地5万亩,年养20万张蚕种,蚕茧产量达7000吨左右,蚕茧销售收入达2.5亿元,就地安置劳动力3万人。同时探索蚕蛹、蚕蛾、蚕丝等茧丝系列深加工项目,致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桑蚕基地”“丝绸加工基地”“果桑基地”,恢复平昌县产茧大县的地位。
产旅融合 贫困村变“童话小镇”
一场新雨后,平昌县板庙镇大石社区宁静的湖面和哥特式尖顶建筑物上,飘荡着薄纱般的雾霭,空气清新宜人。
很难想象,如画一样的童话小镇是曾经的贫困村,在记者看来,色彩斑斓的美丽小镇一点也不亚于欧美那些发达国家的小城镇。
大石社区以前叫作大石村,旧时的模样如今只能在村史馆的照片里寻觅。坡陡路远,石头多且大,因此得名大石村,又被村民们称为“石头村”,村里连一寸水泥路也没有。
转变始于2016年。大石社区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统规统建,打造聚居点3个,解决贫困户57户174人的安全住房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7年10月,大石社区的贫困户全部告别土坯房,搬进了童话般的小洋房。
2016年8月,大石社区同时启动“童话小镇”建设。在村口,记者看见一座伸手跷腿的功夫熊猫雕塑和十几个颜色各异的铁质风筝。来到主街,路面已经黑化,街道两边的房子均为三层高,按照欧式风貌改造。明快的黄、蓝、橙等颜色映衬在周边的绿树青山中,拱门石柱尖顶、路灯复古、街面宽敞整潔。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大石社区主街房屋风貌改造,每栋花费8万元左右,国家项目补助、村民自付各占一半。此外,停车场、儿童游乐园、滑草场等配套设施也在2017年底同步建成。
“贫困村发展要有新模式。”说起为何要打造“童话小镇”,板庙镇工作人员说,省道101线穿村而过,到巴达高速平昌东出口、青凤高速出口均在15公里,这让一心想寻求发展的贫困村找到了产业发展方向。巴中市政府办公室以及平昌县委办公室、县卫计执法大队、县交运局共同帮扶,让大石村增强了发展底气。
“当前,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我们考察了一下,整个川东北几乎没有按照欧式风格打造的乡村。县旅游局、规划局都进行过调研,打造这样的‘童话小镇很有发展潜力。”由此可见,当地打造“童话小镇”可谓老谋深算。
“童话小镇”上的游乐园成了大石社区营业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开园当年的“十一”黄金周,每天的游客量都有上千人,这对位于山区的板庙镇大石社区来说是个可喜可贺的开门红。自此后,每逢节假日,游乐园里都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周末闲暇时刻,当地的村民也会带着孩子到园里游乐玩耍。
随着脱贫攻坚的强力推进,大石社区迎来了童话般的嬗变。“世界童话故事露天博览园”、川东北首个欧式新村、儿童游乐天堂……童话小镇的名号越来越响,而它本来的名字,在逐渐被人们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