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作文当宠物吧
2020-11-23陈萍
陈萍
我喜欢狗,也很喜欢养狗,喜欢到连小区附近的那只叫番茄的狗,和一只叫拉拉的狗,我都能很轻松地就看出它俩是一对好朋友。无论是家里自己开伙还是到外面去打牙祭,但凡有带骨头的,我都不忘给它俩捎上一份,雖然是吃剩下的,可是,那里面有我的爱呀。
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每天都要经过一个不起眼的街边小店。我从不在里面买东西,可是我很愿意让目光在店里面多停留一会儿——只是因为里面有一只萨摩犬。它仿佛每天都带着那标志性的微笑,等待着我从它的身边经过……
我喜欢狗,所以愿意在他们身边停留,小时候甚至愿意用自己买点心的零花钱买下并不喜欢吃的肉松面包——狗狗可以享用美味的肉松,我吃少得可怜的面包屑并无所谓。
渐渐地,我长大了,可是对狗狗的喜欢越发炽烈。
再后来,我遇见了一群天使般的小朋友,他们喜欢黏人,喜欢不停地叫你“老师,老师……”可是当你认真地倾听时,却发现他们要表达的东西是多么无关紧要。我再想想,可能是因为喜欢我的缘故吧!“喜欢”的力量,那是有多大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愿意动笔写下自己看到的事情,哪怕那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事。
那么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是不是也要从让他们喜欢开始呢?实践证明:是的!
小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识字量非常少,而且不能熟练地运用拼音拼读出词语,以连成句子并进行理解。因为不擅长,所以不喜欢,就像五音不全的人不愿意在一大群人面前开口唱歌似的,孩子们的心里一定也有很多跟大人一样的心理障碍吧。我想,还是先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吧!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
“很喜欢!”
“那你们养过小动物吗?”我又问。
……
“那好,请小朋友们认真填写下面这张表格好吗?”
一、问卷调查,为正确有效的引导做准备
我给每一个孩子都发了一张调查表。并不是多此一举,我只是不愿意让孩子们觉得这只是一种程式化的问答。
通过直观的问卷调查,让孩子首先在形式上得到重视。假如使用简单的语言问答形式,则不能系统地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简单的“听取—思考—组织—回答”过程中,而且由于语言问答的过程受到时间的限制,问答不可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进行,这势必造成没有发言的孩子会受到发言孩子的引导,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能从最“真”处反映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形形色色的经历,而文字问答的形式却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像并联的小电珠,在同样的情况下,却远比串联的小电珠产生的光亮更耀眼。这主要是因为在完成“问卷调查表”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思考,他们的思维不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将会像放电影一样,将一个个精彩难忘的桥段进行自我有机组合,那些美好的、愉快的,或者伤心的、难过的经历都会再次从心的深处被释放出来。由于时间充足,空间自由,所有孩子的整个填写问卷的过程是主动的、充分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孩子眼中,动物是纯洁的、友善的、忠诚的,因为小动物与他们自己有着太多的共同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问卷中的内容,从孩子那儿得到第一手信息,这也是我们成功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关键一步。
现在你可以理解我为什么不只是想听见一句简单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了吧!
二、成为一名“饲养员”,让“养作文”充满神秘与诱惑
进入小学后,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被家长无意或有意地占据,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有的孩子甚至还要在回到家之后面对每天必需的所谓“课外辅导”,小小的肩膀已经背负了太多的任务,甚至是负担。孩子们只是喜欢玩儿,如果某一样东西与学习有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削减孩子对该项目的兴趣。这种现象不单单在孩童的身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在成年人身上有更加强烈的抵制意识,它是的的确确存在于各个年龄段人的深度思维系统中的,就好比我们常说:“当兴趣成为工作,那么你就会渐渐失去对它的热爱。”所以我会说:“咱们已经把一整个白天的时间都给了课本,给了练习本,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放学以后也留一点儿时间给自己呢?”孩子是聪明的,他很善于从你的语言中得到他认为感兴趣的信息,然后直截了当地向你提问,希望他的话能让你说出令他着迷的内容。他们一定会问:“那我们能做什么呀?”这一类的问题。这多好啊!于是我又可以说:“我们可以养一些小宠物啊!”接下来我需要以看似随意讲述的形式列举一些从资料当中看到的信息,因为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东西,所以当那些让他们感动的、快乐的、难过的场景从我的嘴里说出来时,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更易感染孩子纯洁善良的内心。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终止并朝另一个方向进一步展开谈话,也是引导孩子们成为“小小饲养员”的关键所在。“要不,咱们再养养宠物?”商量的语气会让孩子觉得他对这件事具有绝对的决定权,这样一来,孩子在做决定的那一刻也就在心中产生了一份责任,同时,紧紧衔接了上面一层的对话,让孩子对养宠物这个话题有更浓厚的兴趣。
“我们一起来养个‘作文当宠物吧!”这是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很新鲜的事。他们只听过写作文、读作文,应该还没有“养”过作文吧。这时候会有孩子迫不及待地问“怎么养?”这样,我们可以很轻松也很自然地告诉他们要想“养”出一只好作文,首先要学好《作文饲养手册》。不用猜了,会有好多小手高高举起来,向你讨要那本所谓的《作文饲养手册》。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就很简单了:因为没有拥有过,所以要拥有的想法异常强烈。其实哪有什么《作文饲养手册》,这只是我想到的书籍的另一个名字罢了。但是,你要是说“书”,那就一定得不到那么强烈的回应,也不能彻底激发孩子想要阅读的原始兴趣。
“可是,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阅读这些《作文饲养手册》,所以,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学习时间,我决定每天只给你们20分钟的阅读时间,你们看怎么样?”我们规定了阅读时间,其实是在暗示孩子们:留给我们的阅读时间是非常少的,也是非常珍贵的,若是错过了这些阅读时间,也就意味着你将错过“养” 作文的好机会。这对于一个小学生的孩子来说,太具诱惑性了!同时,我们可以从另一条路来坚定孩子们对阅读的信念:每天都会为他们朗读一段故事(事先找好汉语拼音注音版的阅读材料),并像《天方夜谭》中的山鲁佐德那样,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就停下。看着他们意犹未尽、急于知道下面内容的样子,我们可以从容地为他们开出路:“还想再听吗?可是今天的阅读时间已经到了。”你会听到意料之中的惋惜声,呵呵,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们自己借助拼音看下去,一样也可以知道结果。”话语真诚,表情积极,那么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这足够了,他们会不假思索地按照你指的方向,拿起书本。当他专注地读出第一个词的时候,阅读的种子就已经埋在了他的心中。对于那些还不能自主阅读的孩子,那么,我们的确需要花一些时间再继续扮演山鲁佐德,直到他们也爱上阅读为止。到了这样的阶段,无须再提每日阅读的时间,“二十分钟”这样的“小点心”早已被如饥似渴般的“大餐”取代。
三、边学边“饲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其实当孩子已经喜欢上阅读,并渐渐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时,“养” 作文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阅读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教师看似不经意地提一句:“你们喜欢阅读吗?”肯定的声音中或许会夹杂着一些否定的小插曲,但是没关系,在热爱阅读的大环境下,那些不是很和谐的内容也会慢慢被融合。“那大家还记得自己为什么而阅读吗?”不用担心,没有几个孩子会忘记他们的初衷——不要惊讶于孩子们的记忆力,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印象的深刻程度常常会令你吃惊。“咱们试试来‘养一个作文吧!”在表示同意的歡呼声中,我们开始“养”作文。
出示漫画:两个小朋友、树苗、铁锹、花丛、春燕、柳树
出示句子:小明和小亮去种树。
1.“喂”时间、地点
例:星期天早上,小明和小亮去小区附近的公园种树。
小学生接触到的课文内容除了儿歌,就是一些简单的记叙文,让孩子给句子“喂”表示时间的词,可以在看似无意而有效地注意到记叙文的主要成分——时间、地点。
2.“喂”天气
例:星期天早上,天空万里无云,小明和小亮去小区附近的公园种树。
一直认为,天气情况在决定文中人物的心情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往往快乐的事都会伴随一个不错的天气,而电闪雷鸣、狂风怒吼通常都会引出一个不能说残酷但至少不够愉悦的经历,天气对气氛的渲染可以在这里简单地向孩子进行渗透。
3.“喂”动作、表情
例:星期天早上,天空万里无云,小明和小亮扛着铁锹,背着树苗,一路上有说有笑地去小区附近的公园种树。路旁盛开着一丛丛野花,两只春燕在他俩前头愉快地飞着。
在对人物刻画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孩子观察,通过与大量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搜索大脑中的词语信息库,并筛选最为恰当的词语进行组合,并在使用过程中鼓励多重形式,尽量避免单一,以提高孩子在遣词造句时的发散性能力,有效地避免了多篇文章内容重复“copy”的影子。
4.“喂”心情、背景
例:星期天早上,天空万里无云,小明和小亮扛着铁锹,背着树苗,一路上有说有笑地去小区附近的公园种树。路旁盛开着一丛丛野花,仿佛在对他们点头微笑。两只春燕在他俩前头愉快地飞着,似乎在为他们引路。
这一环节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挥合理的想象,提倡采取“换位体验”的处理方式,因为在“养”作文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训练,所以孩子会通过平时的积累,在脑海中搜索类似的内容,并结合图画,组织并最终表达出具有个人思想色彩的语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将有限的词语组合成句子,并将句子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段通顺的话,若要一气呵成必然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一种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像喜欢养宠物一样喜欢上“养”作文呢?让孩子们觉得为作文添加点缀,就好像为心爱的宠物梳理毛发,洗澡喂食,以致为此尽心尽力呢?这样“喂养”作文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比较轻松地驾驭,而且有利于孩子在习作的时候分清文章的层次,厘清文章的脉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分析语句成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