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让孩子学有所依
2020-11-23周纯
周纯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责任重大,属于小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启蒙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如何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决定了小孩子能否尽快实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一、分析前置性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树立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前置性学习简单一点来说就是预习环节,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预习。因为我们知道预习一般就是以课本为主进行课前的学习,但是前置性学习更多涉及一个知识拓展的因素。前置性学习这样一个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之前就能自己树立一个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一切准备工作都是朝着这个最终的学习目标,不会因为方向混乱而误入歧途,白白付出时间和精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前置性学习阶段,教师几乎是隐身的,而学生成为主角。在这一阶段中,学习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力,比如说查找相关的资料、实地调查,和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等等。其实这些工作的完成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不断独立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二、如何授之以渔,让前置性的学习方法走进小学语文教学
1.温故而知新,时常温习已学的知识
前置性学习要体现一定的层次,要做到知识点的难易结合,而且时常温故而知新,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自觉性又普遍比较差,如果没有教师的监督,他们很难严格要求自己,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一环节中起到引导作用、提示作用。
我们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来进行说明。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古诗是语文教学当中一大重难点。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当中的精髓,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尤其是那些优秀的、经典的作品更是历久弥新,需要一代一代人去学习、朗诵,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有诗人李白的诗歌《静夜思》,而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教材中又会学习到《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这里就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的内容,同样是李白的作品,两首作品对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在课前导入的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提出问题,请学生参与进来,并且回想过去的知识,起到复习的作用。
2.探索出新,不断拓展新知识的边界
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的积累还比较有限,自身的经历和阅历也是比较浅显的,因此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怎么才能高效地实现小学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呢?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在前置性学习的阶段同样可以融入这一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请学生在前置性学习的阶段自己独立思考这些问题,解答问题。没能完全弄明白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我们知道寓言故事一般都是通过讲述某一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所以在学习寓言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先从解读表面的故事着手,进而再领悟文章所蕴含的哲思。教师可以相应地设计问题,“《狐假虎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重述一遍?”“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
3.敢于质疑,有能力提出问题
敢于质疑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科研中、工作中,质疑的精神都是被需要的。能够提出问题的人说明他的思维不是僵死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进行思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然后一步步进行引导,让学生不仅可以提问题,而且能够提出好问题。
在部编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乌鸦喝水》。有些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可能就在家里做了一些实验,从中发现故事的真实性待考,于是提出质疑。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很多学生会有思维惰性,认为课本编选的课文应该就是百分之百权威的,不可能出错,所以课本里讲什么他们就被动地接受了,根本不会觉得有疑问。就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来看,这个问题就是值得商讨的,乌鸦用课文中的方法能不能喝到水?能够提出问题,还能自己动手去验证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在参与教学,是积极主动的。至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看看。
总而言之,前置性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方式之一,有着一定的先进性,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讲前置性学习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时,应该注意结合授之以渔的教学手段,不是将知识和盘托出,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起到良好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剩下的工作就全交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激發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兴趣,凭借自身力量,实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