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合外科常规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2020-11-23杨先玉陈盼敏吴琴英肖勋文廖成文郑慧华刘大毛
杨先玉,陈盼敏,吴琴英,肖勋文,廖成文,郑慧华,刘大毛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1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极易与术后早期肠梗阻相混淆。EPISBO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1],本病多发生在手术后的第5天,往往在术后患者尝试恢复进食后出现[2],其发生率为0.69%~20%[3],约占术后肠梗阻的80%~90%[4]。临床对于EPISBO的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忌盲目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EPISBO主要以营养支持疗法、腹部理疗及西药等治疗为主[6],治疗效果有限,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中医治疗方式多样,临床疗效已得到认可。中西医结合治疗EPISBO的研究也已进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有关热敏灸抑制EPISBO的炎性因子作用的临床研究较少,有必要对热敏灸干预EPISBO炎性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索热敏灸治疗EPISBO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EPISBO提供一种简、便、效、廉的新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二科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有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4.9岁;其中结直肠癌根治术10例,胃癌手术6例,化脓性阑尾炎2例,消化道穿孔术1例,直肠重度脱垂手术1例。对照组有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5.2岁;其中结直肠癌根治术13例,胃癌手术5例,化脓性阑尾炎1例,消化道穿孔术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术前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黎介寿院士提出的EPISBO诊断标准[1]:①1~3周内有腹部手术史,曾恢复肠蠕动,尝试进食后出现肠梗阻的表现;②排除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③腹痛较轻,有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表现;④查体:腹部坚韧,未见肠型或蠕动波,可触及压痛点,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肠袢或包块;⑤叩诊:多为实音;⑥听诊:肠鸣音极弱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或气过水声;⑦腹部立位平片示:肠腔内积气,或有多个液平出现;⑧腹部CT示:肠壁水肿、增厚及粘连等,肠腔积液积气、肠管扩张。
1.3 纳入标准
①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均不影响手术和治疗的患者;②顺利完成腹部手术的患者;③年龄42~68岁,男女不限;④手术时间1~3.5h;⑤愿意配合本研究,同意治疗方案并完成随访;⑥术后肛门已通气,尝试进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⑦存在热敏灸感者;⑧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后,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原发疾病和精神病的患者;②恶性肿瘤已广泛转移或术后病理诊断不明确者;③术后第一天出现神志不清及严重并发症或严重感染者;④不存在热敏灸感者;⑤目前正在参加或在本研究前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⑥不符合纳入标准及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脱落标准
①入组后不配合治疗者;②已入选,但因其他各种原因未能按规定完成观察者;③观察期内因各种原因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意外,或因其他原因需行二次手术的患者;④治疗期间,不按照规定服用其他药物治疗,或采用其他疗法综合治疗以致无法评估疗效,干扰研究结果者。符合上述四条中的任意一条,将从研究中剔除。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单盲法操作,按1∶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为确保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相等,由SPSS 21.0软件程序产生随机数字表随机数,即列出流水号为01~40所对应的治疗分配表,按受试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整个试验过程采用单盲的方式进行,由专人负责治疗和记录数据。
2.2 治疗方法
2.2.1 对照组治疗 外科常规治疗:①首先给予禁食;②留置胃管,持续进行胃肠减压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膨胀程度,若24 h胃管中胃液量≤100 mL,需考虑解除胃肠减压[8];③给予严谨的外科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④行肠外营养支持,常规使用氨基酸、中/长链脂肪乳、维生素C、维生素B6、氯化钾、葡萄糖氯化钠等,必要时给予人血白蛋白以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加速吻合口的愈合;⑤保护胃黏膜及适当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必要时给予生长抑素奥曲肽减少消化液的分泌;⑥适当给予抗感染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⑦其他治疗:依据临床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⑧积极给予心理鼓励,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随着肠道功能的恢复,逐渐行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恢复正常饮食。治疗2周后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
2.2.2 治疗组治疗 患者采用热敏灸合外科常规对症治疗,常规治疗的具体方法同对照组。热敏灸具体操作方法:①热敏化腧穴的选取:该病热敏化腧穴以患者腹部、双下肢为高发区,多出现在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等附近区域。根据最新版《热敏灸实用读本》规范的灸感探查技术,治疗前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热敏态腧穴探查,具体过程:用热敏灸艾条(热敏灸艾条,规格:呈圆柱状,长11.5~12.5 cm,直径2.0~2.4 cm,生产地址:南昌市抚生路666号,批准文号:赣药制字Z20090358)单点或双点温和炙法、雀啄法等手法进行探查,当患者出现透热,或扩热、传热、酸胀等热敏化反应时,此特定体表部位即为热敏化腧穴,并做好标记。②灸疗方法:手持热敏灸条,在探查到的热敏穴中选取热敏化现象明显的穴位进行悬灸,先行回旋灸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法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注意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直至腧穴热敏现象消失,此为1次施灸剂量。
每天治疗2次,1周治疗5天,此为1个疗程。两组均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2天、第6天、第10天分别抽取患者肘部外周静脉血,并记录相应的实验室数据,2周判定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本病的中(成)药和中医辅助治疗。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胃管拔除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据判定标准计算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2.3.2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2天、第6天、第10天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
2.3.3 标本采集 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2天、第6天、第10天的早晨7时空腹抽取患者肘部外周静脉血2管——无抗凝管2 mL和血常规管2 mL,无抗凝管的外周静脉血以3 000 r/10 min左右的转速分离血清,离心机为中科中佳低速离心机(KDC-40),血清分离后置-20 ℃冰箱冻存待测,CRP和WBC均可当天测定。
2.3.4 测定方法 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TNF-α、IL-6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试剂盒均购于江苏科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采用北京普朗DNM-9602酶标分析仪和模块化生化免疫分析系统仪器(商品名:Cobas 6000)分别检测,均统一采用492nm标准的滤光片,定量检测相应指标的静脉血浓度,并记录数据,为减少主观上的差异性,该实验的检验过程和所有测得的实验室数据统一由2位特定人员负责。
2.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肠梗阻诊断治疗学》中的相关疗效判断标准[9]:①临床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已有排气、排便);无阳性体征(腹部查体无压痛,听诊肠鸣音活跃);立位腹部平片无梗阻征象(肠管内无积气,无液平面)。②有效: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但不影响进食和排便;仍遗留部分梗阻的症状和体征;立位腹部平片仍可见肠腔内有液气平面。③无效:保守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无减轻或反而加重,放弃本次治疗。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表4。
表1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对比 (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测定结果比较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1例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的1例患者出现了头晕、呕吐不适感,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对照组的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轻微瘙痒、红肿症状,未进行特殊处理,皮疹自行消退。两组未见其他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指标检测显示: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异常。
4 讨论
EPISBO的发病相对隐匿,临床早期诊断困难,且并发症严重,因此,近年来,尤其在外科领域对该疾病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病率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20.0%~21.5%[7],术后并发症的比例达18.3%[10],且仍在继续上升;若行手术治疗,死亡率达29.7%,术后发生肠瘘的概率高达52%,然而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约0.9%[11],并发症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非手术治疗是该疾病治疗的首选。
《素问·五藏别论》言:“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就是说六腑一定要保持通畅,机体才能维持协调[12]。故患者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原因导致正气不足,加上一系列外因,致使胃肠失和,不通则痛。针对术后患者的治疗,需要攻补兼施,既要增强患者体内的正气,又要驱逐机体的外邪。结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热敏灸的特色治疗,选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为主穴,中脘是胃之募、腑之会,天枢为大肠之募,关元为小肠之募,三穴均分布于脐周,可运转腹部气机,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合治内腑”,可疏理胃肠气机、调腑止痛,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可通调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共奏调肠通腑止痛之效。
EPISBO是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由于受到腹部手术的创伤,手术期间肠管长时间的暴露及肠管广泛粘连等手术操作的影响,导致术后2周内出现肠壁水肿、大量炎性物质渗出、肠襻之间相互粘连等急性炎症反应,使得肠蠕动障碍、肠腔不通畅[13]。据有关文献[14]显示,TNF-ɑ是炎症反应中出现最早且最重要的炎性介质,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和分泌促炎和趋化因子,从而增强其吞噬功能,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现代研究发现热敏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调节、降低内毒素、抑制炎性介质产生、改善肠管血流供应、加快肠道蠕动、促进切口愈合的功效[15]。通过本研究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结果发现,对于EPISBO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热敏灸的特色治疗,一方面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另一方面,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好。总之,热敏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EPISBO患者有确切疗效,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