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阶段性脑梗死康复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门诊,辽宁 大连 116021)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出现缺氧、缺血情况,继而引发局限性脑组织缺血软化或坏死的病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比例为60%~8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在临床上,脑梗死患者容易遗留偏瘫、语言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治疗时间关联密切,为了提高脑梗死预后效果,在积极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展开分阶段康复护理。本研究旨在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1~85岁,平均(68.49±2.37)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1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2~87岁,平均(68.15±2.57)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16例。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获知情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经颅脑CT检查确诊;②生命体征稳定;③意识清楚;④年龄>60岁;⑤发病至入院时间<3 d。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合并重症颅脑外伤者;③精神疾病者;④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者;⑤合并帕金森者;⑥中途死亡者;⑦既往有骨骼肌肉病变者;⑧重度营养不良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饮食指导、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出院指导、一般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根据患者耐受度、肢体功能状况合理制订康复方案,护士按照预设康复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加以评价,及时调整康复护理计划,主要分为4个阶段进行康复锻炼。第一阶段(入院2~10 d),患者多处于卧床休养阶段,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实际病情给予患者个性化康复训练;在锻炼时,护士应立于患者床旁,指导并协助患者展开被动练习,包括躯体被动按摩、关节活动范围锻炼、良肢摆放、健侧肢体肌力强化和维持练习、选择性分离运动等,每次15~30 min,每日2次,上下午各锻炼1次;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康复技能宣传教育和培训,使患者及其家属熟练掌握康复护理技能,了解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恢复的重要性。第二阶段(入院11~20 d),患者此时多可床边坐起,护士应继续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并鼓励其积极展开主动锻炼;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坐位保持、坐位平衡、坐起训练,并逐渐展开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训练;采用Bobath技术、Brunstrom促通技术,配合按摩手法,指导患者展开正确卧位训练、患肢关节和肩胛被动运动、腕关节和踝关节背伸训练、双桥和单桥锻炼、健患侧翻身训练等,待患者能够坐起后展开床上移动训练,循序渐进地展开锻炼,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第三阶段(入院20~30 d),患者此时主要处于步行训练阶段,锻炼的重点为步行、站立训练,具体训练内容包括起立训练、坐位耐力训练、站立平衡锻炼、步行、转移等日常生活动作练习,在病区配设窗边木质护栏、走廊木质扶手,指导并协助患者展开行走训练;采用下肢矫正器协助患者展开足内翻畸形、膝关节控制差、尖足步态等功能障碍矫正训练,通过采用四脚拐、助行器、“T”形拐等辅助器具指导患者进行平衡锻炼。第四阶段(入院31 d至出院),此阶段以步行、作业疗法为主,指导患者进行室外活动、器械训练,内容包括室外步行、上下楼梯、日常生活活动,并使用康复治疗室内的物理治疗仪、口腔模型、失语矫正卡、电视机等器具和设施指导并协助患者展开康复训练,锻炼全程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保障患者治疗安全;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出院后生活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熟练掌握皮肤清洁方法,确保患者睡眠充足,合理搭配饮食等,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锻炼、有氧锻炼。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项目总计15项,按照预设值评为0~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②根据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患者的NIHSS变化情况判定疗效。无效:NIHSS减少<18.00%;有效:NIHSS减少18.00%~45.00%;显效:NIHSS减少46.00%~89.00%;痊愈:NIHSS减少>90.00%。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100.00%[5]。③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根据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共包含8个维度,总计36项,按照预设评分赋值,求取总分,转化成百分制,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④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7]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内容包含进食、洗澡、穿衣、修饰、控制大小便、如厕、上下楼梯、平地行走、床椅转移,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NIHSS评分、SF-36评分、BI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3 讨 论

目前,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早期康复介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恢复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脑梗死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长、恢复速度慢,同时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见的困难也会影响患者的锻炼积极性,进而导致预后欠佳[8-9]。阶段性康复护理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行为差异和心理需求,合理制订干预方案,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相关研究证实,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能够规范护理内容,突出护理细节,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阶段性康复护理可使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更优。经分析后可知,阶段性康复护理能够根据患者各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制定阶段性康复目标和训练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促使患者在每一阶段训练中真切的看到自身的进步,收获训练成果,从而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达到改善预后的护理目标。

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助于规范患者的健康行为,最大限度的提升康复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11]。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增幅高于对照组,提示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效果更理想。经分析后可知,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组织在遭受损伤后,脑部星形细胞可替代神经细胞功能,通过阶段性康复训练增强病灶边缘、远隔区局部的星形神经细胞活性,开辟自运动皮质至前角细胞的全新通路,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锻炼,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阶段性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