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

2020-1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腹腔胃癌切口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等诸多特征,且在临床上属于恶性肿瘤中的一种[1-2]。这类恶性消化道病变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由于开腹手术创伤性较大,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有学者提出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这一方式[3-4]。为了进一步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特开展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为(48.11±7.23)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为(47.28±6.9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最终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不产生影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方案,具体操作如下: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工作,同时在手术开始之前,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并完成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术操作。②选择患者上腹位置做20~30 cm长度的切口,常规探查腹腔,确定肿瘤的实际位置。对于肿瘤位于患者胃底部的情况,应通过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方式,进而完成D2淋巴结清扫;对于肿瘤位于胃窦和胃体部的情况,应通过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方式来完成。③手术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腹腔进行清洗,并完成引流管的设置,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

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切实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具体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协助患者采取分腿大字位,双腿分别向外部展开30°,并且左脚成折刀15°。②选择患者脐孔位置行10 mm戳孔放置镜头,选择患者左侧腋前线肋缘下位置处行12 mm戳孔为主操作孔,选择脐左5 cm偏上位置做5 mm戳孔为辅操作孔,选择右侧腋前线肋缘下位置5 mm戳孔,同时在右锁骨中线平脐偏上5 mm戳孔(腹腔镜手术操作孔一共5个,其中2大3小)。③腹腔镜手术切口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在5~7 cm,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借助超声刀分离达十二指肠球部,与肿瘤位置间距超过5 cm。以钳夹结扎胃癌患者胃网膜组织(范围:自右侧血管近端起,至无血管区结束)。钝性游离下层小网膜及韧带组织。胃癌患者胃右动脉显露后,再次以钳夹结扎动脉组织。结扎完成且检查无误后,仔细剥离胃癌患者的肝固有动脉组织,逐步向近端游离达贲门。利用可吸收夹钳对胃左血管进行结扎,同时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瑞奇蓝钉)完成对十二直肠残端的处理工作,全面清扫胃的游离和淋巴结。④在完成腹腔内淋巴结清扫工作之后,需要选择在患者剑突下切口与脐连线位置做5~7 cm长度的辅助切口,取出胃部标本并实施吻合。吻合后,利用温热灭菌蒸馏水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实施引流管放置操作,与巡回护士完成对手术物品的清点工作之后,确定关腹。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有效率。其中手术治疗过程中主要涉及切口直径与术中出血量两项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住院时间、禁食时间以及排气时间3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临床治疗有疗率)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切口直径、术中出血量等)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检验。当发现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直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2.2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禁食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d,±s)

2.3 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 手术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痊愈出院,4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胃癌作为临床上致死率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其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化疗疗法、外科手术治疗、放射疗法和分析靶向药物疗法等。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5]。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逐渐发展成熟[6]。

腹腔镜手术作为癌症治疗中常用的一类手段,在患者尚未发现癌细胞转移的情况,如果患者自身的身体状态可以满足手术要求,为了有效防止患者肿瘤细胞的扩散,一般需要遵循早期手术切除的治疗干预原则[7]。近年来,医学各学科的融合为其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加上技术应用的越发成熟,这类微创术式逐渐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体系中普及开来[8]。在胃癌临床管理中,腹腔镜手术的作用原理为:经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后,医师可通过腹腔镜获取清晰术野,并在腹腔镜的引导下,精确评估胃部及周围组织的癌变状况,进而充分切除癌变组织,抑制癌细胞的持续浸润、转移,为胃癌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提供良好支持。

胃癌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价值在于:①减少手术创伤。常规开放术式中,直接经腹腔切口显露胃部病灶,虽然可为肿瘤组织切除提供一定支持,但由于切口较大,显露胃癌组织、切除癌变组织等操作对腹腔周围正常器官、组织的干扰较大,术中出血较多。而在腹腔镜手术模式下,以标准三孔法置入腹腔镜及相关手术设备后,胃癌患者的正常组织保护、术中出血量控制等要求均可得到充分满足。本研究提示:观察组切口直径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促进康复。术后康复是胃癌患者手术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既往经验,胃癌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康复效果,主要受手术创伤严重程度、应激反应等状况的影响。以开放手术治疗胃癌时,腹腔大切口、大面积组织分离、剥离等因素,容易使胃癌手术患者产生强烈应激反应,加之手术创伤较大,当胃部癌变组织切除后,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方可恢复。而在腹腔镜手术模式下,腹腔镜、建立人工气腹所提供的清晰术野(胃部病灶)、经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等因素,均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进而为这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必要支持。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禁食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③保障抗肿瘤效果。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是胃癌治疗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对50例胃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手术在抗肿瘤方面存在优势的原因可能为:腹腔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胃与周围其他器官、组织关联较为密切。腹腔镜手术的实施,可确保术中术野的清晰度,其术中切除操作较为便捷。④提升患者满意度。与开放手术相比,实施腹腔镜手术后,胃癌患者对改善手术应激、缩短术后康复时长、保障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等需求,均可得到充分满足,因此,这类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可出现明显提升。此外,为确保腹腔镜手术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为胃癌患者拟定手术方案期间,需加强对胃癌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应用,以便借助契合度较高的手术方案,为胃癌腹腔镜手术中该微创术式各类优势的发挥提供必要支持。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腹腔镜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缩小手术切口,在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禁食时间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腹腔胃癌切口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