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0-11-23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在临床中,肝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的特点,而且手术后还非常容易复发。临床中,对早期的肝脏肿瘤患者一般是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但是这种疾病在早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发现,故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病情一般都处于中晚期,此时已不具备进行手术切除的条件[1]。另外,不同肝脏肿瘤患者的肿瘤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是否发生肝硬化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手术最终的效果,所以该疾病的病情转归情况很不乐观。但是现今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微创局部治疗方式被逐渐运用到肝脏肿瘤疾病的治疗中[2]。本次研究分析了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之前,对这100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相关的病理及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提示确诊为肝脏肿瘤,并且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未进行过放化疗以及肝癌手术,在手术前也均将治疗方案、目的以及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了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6~75岁,平均(56.36±5.32)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4~78岁,平均(57.43±5.74)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予以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同时还需要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做好心电监护,并且利用B超探测检查患者体内肿瘤的体积,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在合适的部位选择进针点。在给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之后,通过B超的介导在选择好的进针点刺入肝脏肿瘤的基底部,然后根据患者体内肿瘤体积的大小针对性地展开射频消融治疗。将输出功率设置为0~200 W,治疗时间设置为12分/次。如果患者体内肿瘤体积最大直径在3~5 cm,可以采用集束电极针进行治疗。此外,如果患者体内肿瘤一次消融治疗得并不完全,可以进行多次消融治疗。在消融治疗完成后要为患者进行止血操作,之后再对症进行支持性治疗即可。
1.2.2 对照组 给予单纯的射频消融治疗,除不用B超介导外,其余射频消融治疗方式与观察组均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甲胎蛋白水平、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体温升高或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治疗后生存率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检测,甲胎蛋白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肝脏肿瘤生存及复发率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的比较(μg/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的比较(μg/L,±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的比较[n(%)]
3 讨论
随着超声技术在我国临床医学中的不断完善,其具备操作简单、诊断率高以及无创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及医师们的欢迎。其中,超声介入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可靠性高且微创的治疗方式逐渐被临床重视起来。其是在B超引导下,当电子发生器产生460 KHz的射频电流时,通过裸露的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内的离子和分子产生摩擦和振动,转化为热能,热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外周继续传导,最终使局部组织细胞的蛋白质由于产生不可逆的热凝固而导致细胞永久性的坏死、变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诊断中超声技术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此外,超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并且可以重复操作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引进和使用[4]。而本文所使用的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同时具备创伤小以及操作方便等优势。其主要治疗原理是将交变电流主动地传入人体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抗的作用,同时还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使离子通过震荡产生高达80~100 ℃的高温,使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大量的热而产生一定的热凝固现象,最终使患者的肿瘤细胞发生坏死[5]。一般来说,人体的正常肝细胞在60 ℃或者在54 ℃下维持1 min就会立刻出现不可逆的坏死。通过超声技术,在手术前可以准确地确定肿瘤所在的位置、大小,这样就可以确认手术的体位以及电极针的穿刺点,非常便于根据肿瘤实际情况筛选并制订针对性的手术方案[6]。也正是由于在手术中使用了探头导引架,也保证了在进行穿刺时,电极针与超声扫查面时刻保持在同一切面,在推进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探及到肿瘤以及穿刺针,进一步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7]。
在临床中有相关数据指出[8],能够影响超声介入射频消融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①肿瘤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对于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了解,主要是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数量以及肿瘤周边位置的情况等,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针对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消除,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细胞在患者体内的残留[9]。②技术因素:这与肝脏肿瘤声像图、检查的准确度以及展开穿刺的方式都有关系。③临床医师操作技术水平:这与临床医师对于患者肿瘤组织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有关[10]。
综上所述,在治疗肝脏肿瘤时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降低复发率。